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昆笛的兴与衰

(2014-06-30 06:48:08) 下一个

   中国长笛,何时产生,无从考据。有说来自胡笛,管乐自古就有,象古代的编钟,传到现在有萧和笛,虽说音调不同,那只不过是长短粗细不同而已。然而弦乐管乐,中国从古就有。到了明代,中国的均孔长笛就已经是昆曲的主奏乐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有人兴起了把笛子向钢琴靠拢的论调。因而全国的笛子改成定调的不均匀孔,因而现如今全是定调的笛子。承认定调后好学多了,一种指法七根笛子吹遍所有的笛子,因而吸引了很多学生。然而吹吹民乐可以,而演奏传统的剧目恐怕就有点牵强附会了。他的曲谱完全是按照一根笛子打出的谱,七根笛子奏出的显然是怪怪的。就是语言再变再快,人的喉咙粗细可没有这么快能改变的。

     因而笔者认为笛子的教学需要从基础抓起,不能光学一种指法,应该是七钟指法都要学,都要练。学习就要有文化的继承,传统的均孔笛子不能丢。只有继承了,才能发展。这种定调的长笛,其实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中央音乐教育委员会的杨益浏早就搞够,而且还发展成定调的九孔笛,最后还是没有行的通。当然学习几种指法绝不是时间几倍的相加,付出的汗水需要成倍的增长。但是,一旦掌握了,是终身受益的。从笛王许柏遒,到昆曲大家俞振飞,再到昆曲大家張充和无不是这么认为的。如果真把均孔长笛给丢了,那么中国古代绝大部分剧目基本丢光了。有人说简谱之前的工尺谱是老谱,难学,其实不然,上尺工凡六五一,就这七个字,谁学不会,谁看不懂,关键是看懂了,又能怎么样,没有人去吹,所以只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丢掉。老祖宗的东西固然有其不利于学习和传承的一面,但毕竟是先人几千年经验的总结。花一点时间和经历是值得的。有人说,上一代的音乐家唱的曲子怎么那么好听啊,为什么现在怎么努力都不是那个味呢。恐怕这其中大有文章。

    希望能引起一些有志之士的一点共鸣,聊以安慰先辈对我们的一片苦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