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尹胜:汉语叙事,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
(2014-12-06 04:57:06)
下一个
【前言】
中国至辛亥革命以来,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政治、教育、科技、经济,以及现实中的衣食住行,等等一切皆以西方、西学马首是瞻,而作为本国的汉语文化,对国家和社会不仅没有任何贡献,反而是昏蒙扭曲,一片混乱。国人从反传统、反传统文化,到反信仰、反种族、反语言,总之一反到底,原因就在于清末的落后贫穷对比西方先进文明的巨大差距所引发的革命性需求。虽然这种空前激烈的反叛对促进中国反思与改变窘迫现实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无疑也有着功利、短视与极其偏颇的一面。观中国百年,举国无创新,现实中体制依然陈旧、人性仍旧浑噩、信仰缺失、矛盾重重。处处充斥着迷茫与喧嚣,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人与人之间连思想基本的沟通都几乎失去了。我在《信仰与文化,中国民主之路》一文中,对中国信仰和文化丧失扭曲做了大致的梳理,这里我就针对语言的问题做一次系统梳理,语言是表达思想最根本的工具,也是社会群体、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希望能给人们带来一些理性思考。
一、语言的产生与变革
文化的本质是人这种动物存在的自然属性,也可以说是人性本身的需求,就社会构建必须依赖文化才能得以实现。文化不仅是社会产生的根本,也决定了社会的形态,同时也是维系社会的根基。假设只有一个人,这是无法构成社会的,所以也不需要任何文化。只要有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就会形成社会,只要有社会就必须要有文化,否则连基本的沟通、交流都无法达成。“文化乃一个民族之基因,文化乃生发社会一切之根本,而文化首先作用于人心、修性于社会。无论语言文字、思想思维、道德风尚、科技教育、经济政体、习惯养成,尽因文化所生发”【参见尹胜《汉语文化及天道信仰之于中国社会未来》】。所有的文化表现又都是靠语言来表达。人类语言发展至今大致分四类:首先是声音,这是许多动物都具备的语言功能;其二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甚至一些植物都具备,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几乎同时存在,表情亦归为肢体语言;其三是图画语言,这亦是文字的前生,也是人类可记载文明历史的开始;其四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是我们现在所用,比之其他语言形式更系统和精细的语言。(图画语言和文字是否可以归为视觉语言,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正因为有这几类语言存在,经过积累思辨和发展到现在,才形成现有的各个门类的学科学问。就是艺术形式而言,无论是音乐、舞蹈、绘画、文学、影视,无一不是语言范畴的,同时也是文化的范畴。语言的发展是根据人类文明进程需要而发展的,也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其变化的根本动力皆来自于社会群体思想的改变,而思想的改变又来自于对信仰或真理的追问与求索之理性结果。所以文化的起源又是来自信仰的。信仰是人类形而上的精神存在,是人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追求,直接指向宇宙永恒与无限的真理。永恒和无限的真理,即是我们汉文化所说的“自然”。关于自然的解释,参见尹胜《写作动机与思想存在》一文。
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字体的演变,而文字字义在各代均有改变和重置。字体并非语言的本身,只是文字表现形式的载体,文字语言和其他语言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精神与思想。文字的本质是字义,因为字义承载了精神与思想。字体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字义是内在的思想精神意义。我们的简化字由繁体字而简写,这只是外在形式的改变,其实并没有内在思想精神意义的改变,严格来说简化字完全是毛时代形式主义的结果。对于我们的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是叙事方式的区别,叙事方式就是在表达思想精神意义拟用文字工具的方法和法则。
二十世纪,1915年,胡适、陈独秀、鲁迅、黄遵宪等人,留学国外,在中西与中日社会现实强烈强留对比下,开始反思中国及中国文化问题。随即大力倡导白话文,以期改变汉语文字的叙事方式来实现中国文化与思想改变,从而推动社会变革。这也是五四运动的肇始。就对推动白话文而言,这次文化运动无疑是成功的,而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无疑是不成功的。不成功亦并非是失败的,但目前成效不大。当时很多文化人和语言学家均把中国的思想和文化问题归咎于汉语文字,这个文字本身其实是叙事方式问题,现在依然还有很多学者持有这种态。中共在1955年还专门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之后并提出了拼音化方案,而且还有创办过拼音报纸。在我看来这种把思想和文化问题归咎于文字完全是本末倒置的。中国思想和文化以及文字或许存在很多的问题,但这些的问题都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问题,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能改变,那么文化和文字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改变。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信仰和思想层面的问题,前面说了文化是来源于信仰的。如果信仰与思想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和改变,仅仅只是想着去改变一个文字工具,这是极其颠倒的。
二、当下中国语言语境状况
语言直接表现了文化,文化又呈现了信仰。文言文之古老,桀曲拗口、歧义甚多、生僻、禁锢,繁体字笔划多而难写,这些的确可以称作弊病,需要改进。但是文言文延续了三千多年,我们不能说其中全都是糟粕,而无精华。对于中国汉语文化也曾经如西方现代文明一样,是具有普世价值创造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完全颠覆文言文,这是当时中国当时社会窘迫至深的极端反叛行径,在我看来是非理性的,所以,我们现在还需要回到理性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白话文就是黄遵宪所说的“我手写我口”,这其实也是叙事方式而无关文字本身,我手写我口表面上虽然顾及了文化的大众普及,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深刻的思想性和智性层面的消解,直接导致了汉语文化失去了创造力。这一点正是中国文化亟待改善的。打个比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一些观念,比如“象”、“阴阳”、“道”、“中庸”,因为这是理性思想层面的概念,这不仅仅需要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同时也需要有智慧。有系统性思维能力与训练,并且有一定天赋才能够达到的深刻理解。这恰恰是灵性与智性的,也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创造力的来源,这好比是金字塔的塔尖,白话文恰恰就抹平了这个塔尖。就说西方,也不是人人都能读懂费尔巴哈和苏格拉底的,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永恒和无限真理对于人类的精神意义的。我手写我口,仅仅只是遵从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叙事需要,而抹杀了思想文化金字塔顶层的部分,以及几千年的文明积累。大家都读书写字,未必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和哲学家。白话文的提出其基础是根据西方文字的线性逻辑构成方式,划分主谓宾,被语法所限制,从而改变汉语原有的叙事方式。对于逻辑本身是为没有问题,但线性的逻辑方式确是与中国汉语文化是完全相悖的。其原因在于中国与西方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就是信仰、文化与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强调认知论,中国人强调存在论,打比方,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西方则相反。中国写信是从大地方到小地方,西方人是从小地方到大地方。为什么呢?这就是中国汉语文化的思想和西方文化的思想所决定的,我们讲的是存在,先有宇宙之天,然后才会有地,有了地才会有父母、有了父母才会有我们。而西方人是这样思考的,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那我怎么知道我的父母?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又怎么能认识地球,如果不能认识地球怎么能认识天之宇宙?!所以西方人是从自我追问开始向外线性逻辑延伸的,而中国确实由空间立体思维由外向内的。一个是线性逻辑思维,一个是空间立体思维,一个是认知论,一个是存在论。我们中国讲天地人,天地君亲师,都是以存在先后时序来排列的,而西方则是以认知顺序来排列的。两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并没有孰优孰劣,而是阴阳相衡的,此消彼长的,相生相克的,相互促进的。无论信仰和思想、文化都如同生物界,一定是多元并存的,如果信仰、思想和文化统一、一元化,对人类来说只会是灾难。因为文化多元与多样性正如地球所有生物多元与多样性一样,都是自然属性的,反自然也就是反真理,违背天道,背道而驰,所以不会有好的结果。关于白话文推行以来的中国文艺界的一些现象,我大致罗列几条:
1、学院教育
现在的大学和官方都是拟用白话文的叙事方式,百年中国来对世界思想和文化几乎没有丝毫的贡献,甚至对自己本国与本民族亦无丝毫贡献。中国的大学几乎都是在翻译和抄袭西方现代文明成果,根本谈不上具有文明意义的任何创造。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信仰和思想的层面不及西方现代,对于白话文来说,其的确有了普及大众的功能,但必须考虑和文言文的承接,充分尊重汉语文化立体和空间的多维思维方式,并传承文言文智性与灵性的道统文化核心,否则就背离了我们自己的天道信仰,那么文化就失去了精神的根本,完全就没有了灵魂,最后剩下一个形式的躯壳。现在都说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很多人都把这个恶果归咎于行政化,教育政治化、或党统。教育肯定是不能作为政治统治工具的,但是我们的文化本身并非就没有问题,就白话文来讲就是极大的问题。字形是简化汉字,字义又被新华字典所曲解歪曲的,而句式又是被西方的线性逻辑思维所束缚的。所以,我们现在文言文著作才全都需要白话翻译。你哪有见过用英语翻译英语,用法语法语翻译法语的?我们现在就是在用汉语翻译汉语,所以我说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和建国后的文字改革是极端的行为,甚至也是野蛮的。之后又经过文化大革命,现在汉语文化全完断层,这种断层造成的就是信仰缺乏,文化迷失、思想驳杂和人心混乱。危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这个时候也是一个好的契机让我们重回传统汉语文化,或许我们会走出一条真正符合天道自然的信仰之路和真正的文明文化之路。
2、文学艺术
拿绘画来说,现在中国绘画分两个大类,一是油画,二是水墨。研习油画的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现成的西方,说白了,就是东施效颦,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搞复制和山寨。而水墨呢,依旧还停留于唐宋的笔墨技法之中,同样也是山寨和复制,美其名曰:临摹传承。都是没有创造力的,都是傍人篱壁,拾人牙慧,只是对象不同而已。就这油画和水墨,二者相互抵触,根本无法沟通与交流,各说各话,自行其是,自以为是。事实上都是流于形式的玩意,哪来的思想和文化意义?所以也根本无法交流碰撞。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都是艺术范畴,只要是艺术范畴,至少什么是艺术,这是可以讨论的吧?但是没有。搞油画的,多标榜近代西方文明,以西方美学史为参照,对本民族文化一无所知,仅知崇洋媚外,对传统水墨嗤之以鼻,谓之老朽。而为水墨者,伪道虚妄,皆言上下五千年,竹菊梅兰,沿袭宗法老套,含混于儒释道,实则老朽。为水墨者同样对为油画者不削一顾,反嗤以鼻。
诗亦如此,我对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连看的兴趣都没有,那不是人家作者的问题,也不是翻译和阅读的问题,这恰恰是信仰和文化基因、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等形成的问题。打个比方,你穿上西装、拿了绿卡,说着洋文吃着洋餐,但你还是黄种人、中国人,无论你几十代也成不了白种人。至少诗歌是目前还不能正确翻译的东西,由于白话文受线性逻辑方式的约束,所以现在中国诗歌基本完蛋了,全是翻译体,除了几个自称诗人的人在那里自我陶醉,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任何思想和文化上的贡献。旧体诗和现代诗同水墨和油画的情况完全一致,绝无二样。白话文兴起唯一就是小说多了起来,无论莫言获几个诺贝尔奖,那他也成不曹雪芹那样伟大的小说家。原因是我们的小说目前也不能承载天道信仰和汉语文化,并不具备立体空间多维的思维方式,所以只能学外国人的皮毛,会讲几个段子罢了。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是只是语言工具,关键的核心还是你是什么信仰,什么样的文化,要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而这个思想与文化和信仰是否有生命力,有创造力,是否具有真正的精神和社会价值,对人类生命幸福是否有积极意义,这才是核心。但,事实上,中国现在无论是所谓传统的,还是“国际”的,都是没有文化根基的,皆流于表现形式,而绝无文明意义。至于不能沟通的鸿沟,就在于天道信仰和道统文化的共识已经消弭,找不到思维方式和表达的共同基础。而在语言层面,确实又不在一个语境之中。如果语言语境相通,至少还是可以争论辩驳的,现在语言语境的阻碍,连吵场架都无从说起。也难怪社会思想的撕裂如此剧烈。这样的情况几乎贯穿了社会方方面面:经济、体制、文化、教育、音乐、舞蹈、习俗。整个社会,无一不是对立的,无一可以有效沟通的,无一有相互理解的,更不要说共识了。
3、现实
现实中,我现在基本不喜欢和人聊天,更没有兴趣与人交流一个概念或观念,由于文化断层和叙事方式的不通所导致的对话基础丧失。在现实中,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根本不存在讨论的余地。由于信仰的缺失和道统理性的丧失,人们已经失去了倾听的耐心,都在急于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固执己见,甚至没有任何道理的去压制和排斥对方,最后要么陷入专制式的权威暴力比拼,要么陷入敌对争吵、要门就是各自保留意见,永久封存。无论如何,绝对没有理解,更没有尊重。沟通的基础不仅仅要语境相通,而且尊重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才有理解,才有碰撞和真正的讨论,最后才能促进彼此的进步与丰富、完善。之所以缺乏尊重,在各种讨论中都充满了暴力与权力、权威、主观情绪,究其原因是国人没有自由和平等的理性思想,不具备正义精神,所以也就是失去了任何交流讨论的可能。
三、汉语叙事,中国文化唯一的出路
1、语言文化的立场
“一个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作为社会属性的人,无时不刻都存在立场选择。也就说,人必须要有立场,如果没有立场那无法形成秩序和理性思想。目前人类皆是以国家形式存在的社会模式,所谓“世界公民”还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全球70亿人,都受到国家疆域、行政的约束,这就是现实。国家形式的社会模式,究其原因有历史、信仰、文化、疆域、行政等等因素而形成。国家不是任何人和任何政党可以缔造的,而是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比如中国,这个国家概念古已有之,疆域和行政制度每个朝代皆有变化,但都通称中国。所以国家是一个信仰、文化、种族、疆域、行政、历史的复合体。国家现在世界有两百多个,而文化也是多元的,虽然我们说多元并储,但总还有主次之分。作为中国人,我们的文化立场自然是汉语文化。现在很多人无时不刻都在言西方如何如何,但实质是希望中国能变好,这种说西方好的,但立场还是中国的。作为语言文化,包括叙事方式,那一定也要站在汉语文化的立场。很简单,比如具有文明意义的民主和现代科学无疑都是好东西,你想告诉中国人,那你说外语中国听不懂,或听得不完全,那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再打个比方,你回老家,想告诉老家的人外面的一些事,你必须和他们讲家乡话,他们连普通话都不懂,如果你讲外语或普通话哪怕再好,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语言和语言叙事方式都是为了思想表达而服务的,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完整准确表达,达成交流沟通,最后能够改善现实,为多数人的生命谋得幸福,这才是文化的核心意义。无论任何信仰、思想、文化、艺术、制度,其核心都是归属生命幸福这个终极意义作为价值存在的,否则都是肤浅和形式主义的。总之,作为中国人,无论中国多落后,无论汉语是否存在诸多问题,无论西方有多好,也无论你是想告诉这里的人什么或想改变这个社会,那么,你必须要和这里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必须使用汉语和掌握汉语的叙述方式。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我们的初衷。
2、信仰和文化同一
文化来源于信仰,叙事方式来源于文化。现在中国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后,汉语文化几乎断代,存在着巨大的断层。目前大陆的汉语文化,被党文化和西方线性逻辑变化而来异质文化,所完全掩盖。比之香港、澳门、台湾,大陆几乎是没有什么文化可言。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我们现在的汉语文化连日本都不如。辛亥革命以来,我们很多语义都是来自日本转移的,这的确是一件让人非常沮丧的现实。【参看尹胜《国学之乱》】。现在社会等等不可逆转的矛盾,我们通常都将其归咎于体制,然而体制问题又确实是中国人的问题,中国的人的问题又是文化的问题,文化问题又在于天道信仰的迷失。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想只有文化界先觉醒,大家从汉语叙事开始,共同去寻找汉语文化共识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追溯到共同的信仰,只有回溯到天道信仰才能改变国人的思想和人性,只有国人的思想和人性得到真正的改变,才有中国社会体制和现实的改善。从这个问题序列里看,那些急于要求民主的人,都可以说是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
3、汉语叙事方式
汉语叙事方式,就是以中国存独有的立体和空间的思维方式,运用汉字来作为表达形式。这个表达形式的前提首先你得弄清汉字字义,熟读熟知汉语文化和历史,具备“道”的立体空间多维度的思维模式,然后才有可能自由的运用汉字来表达你的思想。表达思想的核心又是寻道问天,认识天道自然,回归宇宙真理,而最终其目的,还是要回到人的生命幸福这个永恒主题。这也是汉语文化“天人合一”的主旨。天人合一,不仅仅只是信仰与文化的同一,也是汉语空间立体思维方式的叙事方法,天是本来就存在的宇宙规则,也就是客观宇宙空间,因为那里有道存在,有主宰万物的阴阳之规律和法则存在,所以我们只有去信奉、去追问、去探索了天,才会靠近、感知并最终获得道,有了道的理性思辨智慧能力和信仰天的精神意志,我们才能抵达生命幸福的自然之境。这正是汉语叙事的意义。就绘画语言界法国三剑客来说,吴冠中的水墨就是以汉语叙事的方式告诉了国人什么是自由的精神。“笔墨等于零”,这对中国禁锢的思想解放无疑是重大的,所以他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而赵无极和朱德群在国际上虽然声名鼎沸,而在国内却寥落无声。这正是语言叙述方式导致的结果。坚持汉语叙事方式,就等于要认同天道信仰和阴阳思辨哲学观、以及要了解整个汉语文化体系,熟知字义,养成空间立体的多维思维方式,只有才能进行真正的汉语叙事。
汉语叙事并非就是要排斥西学,而是平等和尊重西学,仅是从汉语文化立场出发吸纳西方文明和进步的元素,来补充完善汉语汉文。这一点与辛亥革命以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近似。因为这种方式是理性的,平等的,充分自信和坦诚的,并是非极端反叛和颠覆。正如18世纪伏尔泰等人拿中国作为他们的镜子一样,去反思。我们现在也同样要把西学现代文明拿来当作镜子和参照,来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信仰、思想、历史、现实,来完善汉语文化,补充汉语文化,最终走向自然真理之途,实现中国的自由与平等、公平与公正的民主现实。
关于中国的语境问题,我将我去年的以篇短文《语境之乱》,附在文后,供有兴趣的朋友参阅。
由于天气冷,暂时就写到这里。中国文化系统庞大,加之现在文化断层,想表述得更平实浅显非常之难,这的确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业,实在需要很多人参与才可能实现。
2014/12/5
【附文】:艺话:语境之乱
我在《中国文化乱象之根本》一文中已经阐明中国文化乱象之种种,我亦认为中国文化乱象其根源在文化本身。就中国目前语境而言,其乱堪比菜市。无论是诗歌、散文、哲论、绘画,其语境几乎一样,整体可以分为四种语境:
语境一,乃纯西方语境,就是英文为主流、美名国际之语境,特别是当代艺术、油画、装置、雕塑类,包括创新科技,以及先锋文学,海归人群,诸多以纯西方语境为其根本。西方语境是对中国宗法传统语境之直接反叛与对立。此语境有纳新吐浊之功,但毕竟种族、国别、历史等等因素,我族习西语者绝无超越西人之可能。我们学到者多为皮毛与形式。
语境二,就是与西方语境直接对立之宗法传统语境,也就是文言语境。如我们旧体诗之不死,文言画论、文赋、传统绘画、书法等等形式呈现,其构式为“之乎者也”。此语境已被历史证明,其僵化腐朽,桀曲拗酸,已无法承载时代发展之需要。
语境三,乃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官方之学院语境,乃目前主流语境。学院语境为白话文,字字虽为汉字,却笔笔无汉魂,百年来几乎没有创造,其本质恰是用汉字包裹着西方之逻辑思维,所有学说皆为翻译体为主,学院几乎亦为翻译西方创造所设,其语境构式为“的么啦呀”。我们新诗之窘迫,思想之混乱,举国无创新,便可证明白话语境之失败。
语境四,为亦文亦白,半文半白之语境,此语境盛行于民国,尔后被政治革命彻底革命。此语境按理最适合中国现代。承上启下,血脉有承。谁见过一个国家读自己的典籍还需要翻译的?谁发明的唐诗、宋词的现代注解?极其可笑而无奈。事实半白半文之语境实为新汉语语境,直接承袭汉语之龙脉,贯古通今,畅达千年。
语境乃人思维思想之本,语境之混乱就是思维思想混乱之根本。这样混乱的语境之下何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何得以聚国魂,举国力,昌盛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