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解脱?
我们学习佛法首先是为了获得解脱,其次是帮助他人获得解脱。释迦牟尼佛认为人们(包括所有六道众生)因为有无明和执着,导致我们生生世世不断处于轮回之中。如果能够驱逐无明,放弃执着,就可以获得解脱,从而脱离轮回,走向成佛之路。
有一个禅宗典故,说一个叫道信的小和尚前来拜谒三祖僧璨(càn),当时道信才十四岁,他问僧璨:“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僧璨说:“谁缚汝?”道信答:“无人缚。”僧璨说:“何更解脱乎?”于是道信大悟。这个故事的大意是道信问僧璨:请师父慈悲告诉我如何获得解脱?僧璨就反问道信:谁把你给绑住了?道信说:没有人啊!于是僧璨说:那谈什么解脱呢?于是道信就大彻大悟了。之后道信就拜僧璨为师,最终成为禅宗四祖。
这个典故看上去好像很诗意,有意境,感觉顿悟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实际情况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解脱其实是极其艰难的,需要超高的智慧、坚强的毅力以及持续不断的努力,是一项人生系统工程。究其原因是我们缠绕得太深,有很多很顽强的执着。佛教界经常有人说古人悟性高,一点就透,现在是末法时期,人们的慧根很弱,并且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本人不太同意这类厚古薄今的泄气说法。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发展,人类的智商一直在提高,至于慧根 --- 领悟佛法并因此获得解脱的能力,就算没有进步那至少也没有退步。表明上看来是现代人生活好,娱乐项目更多,使得人类对生命终极意义探索的积极程度可能不如缺乏娱乐活动的古人。实际情况是无论在什么时代,总是只有那么极少部分人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实践,他们留下的事迹和文字流传至今,显得好像过去的成就者的比例甚高那样。而绝大多数的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基本上也都是吃吃喝喝,追求世间的成就和娱乐,一代又一代,就这样如尘烟般地淹没了。现在的交通和资讯很发达,佛法典籍及各类智慧书籍很容易获得,只要下功夫,我们获得成就的机会超越古人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
回到解脱这个话题上来,解脱从字面上很好理解,让我们从简单的情况入手,逐步深入。所谓解脱,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就是原先的两个(或多个)东西缠绕、纠缠在一起,用佛教专业术语就叫解脱,经过一番努力,缠绕的双方或多方最终得以分开,双方相互不再执着。仅此而已。
先看没有缠绕(执着)的情形,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我记得曾经读到一个故事,关于遥远的太空发生的一次星系大爆炸事件,被天文学家观察到并在媒体上进行了报导。通常这种对人们来说不痛不痒的事件每天都会发生很多起,大部分都被人们转眼即忘,我们在这类事情上完全没有缠绕和执着,当然也就不需要去做什么努力,本来就是解脱的。
然而,这次的星系大爆炸事件在天文学上具有某种重大意义,发现者将获得最高奖项,奖金不菲,甚至将名留青史。问题是这个事件由两名天文学家(且称他们为甲和乙)共同观察到的,但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奖项只颁发给了甲,更具戏剧效果的是,恰巧这两个人曾经还是非常好的朋友。乙未能获奖自然深为不满,他通过媒体写文章辱骂甲,还揭露了甲的一些个人隐私,使得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两人反目成仇。这个事件对双方的影响都很深远,乙对此次未能获奖一直耿耿于怀,内心十分痛苦,以至于心灰意冷,始终无法继续安心工作,最终是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天文台去做其他的事情去了。而甲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在业界声名鹊起,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但内心对乙还是怀有愧疚,之后也没有再做出什么突出的成就。
多年之后的某一天,乙突然领悟到其实每天晚上在观测台观察和研究天文现象才是他真正喜欢的事情,而得不得奖、是否成名成家他并不太在乎,想到这里他顿时释怀了,放下了,后来他又回到了他喜爱的天文台继续工作。
这就是解脱。当然不是人生的完全解脱,这里的解脱指的是这件事情不再缠绕乙的内心,因此乙也就不再有执着了。没有了对颁奖的执着,颁奖本身就无法对乙产生痛苦,就好象对其他毫无关联的大众一样。
上面发生的故事描述了非常典型的缠绕(执着)是如何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类似的缠绕事件(矛盾和冲突)大大小小每天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的我们可能意识得到,有的自己完全不觉得。一些小矛盾与小冲突我们会很快忘怀,不产生执着,但也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释然,执着随着时间慢慢沉淀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时不时就发酵,对人们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