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牛仔

是发牢骚,不是发骚
正文

搞艺术也要讲人道主义

(2006-02-03 11:25:48) 下一个
作者:TalkToHer 来源:未名交友



晚上回来无事,决定赶紧把netflix上租的电影看完。这次三个片子,已经在我手里躺了快一个月了,却迟迟没有看完,再不看完寄回去,每个月20块钱的月费就吃亏了。 这三个片子看得这么慢,责任真的不全在我。我也不知道当时在网上怎么选的,估计也就是看见哪个片子得了某某奖,就乱点击一通。这种趋炎附势作法的恶果,就是我不得不惨遭三个“艺术类”电影的轮奸。这三个电影,一个比一个艺术,也就是一个比一个惨不忍睹。 第一个是《Apocalypse Now》。看之前我想,这个不能太难看,好歹也是一个经典吧。事实上我的一个roommate,就在客厅里贴了一张Apocalypse Now的poster。想当年这个电影出来的时候,我国才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呢,现在我国都入世好几年了,人们还贴它的poster,我想,这片子一定有它“拽”的地方。 结果呢?弄半天就是一个假深沉的男人在河上漂啊漂,漂了整整两个小时,然后上岸碰上一个更假深沉的男人。假深沉的男人把更假深沉的男人给砍了。完。 靠。就算是马兰白龙度,也不能就拿他那沙哑、低沉的嗓音,再配点忽明忽暗的光线,随随便便就把观众给糊弄了吧。什么?这个片子里反映了人性在绝境当中的挣扎以及宗教对战争一次失败然而悲壮的解构以及个体在现代性面前的隐退……?去你的吧,谁爱写论文谁写论文去,反正我是不上这个套。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靠逻辑和理论去论证一个东西好看,而不是通过直觉去判断一个东西好看,我觉得纯属吃饱了撑的。 然后是《Frozen》,这个更深沉。讲的是一个90年代中国的行为艺术家磨磨唧唧想死又不舍不得死、装死之后发现世上根本没人稀罕他的死、于是一气之下用真死跟世界撒娇的故事。男主人公的表情比马兰白龙度还沧桑,还要充满阶级仇恨,并且把这种苦大仇深的表情坚持了整整两个小时。看到最后,俺真想冲到电视里拿个老虎钳在他嘴边钳出一个笑容。 然后又到了今晚,《Ikiru》。看完了《Apocalypse Now》和《Frozen》,我想无论如何我也是在谷底了吧,不可能再往下冲了吧,何况这个电影的导演还是大名鼎鼎的黑泽明。黑泽明啊。虽然我不知道黑泽明是谁,但是我知道黑泽明应该是个谁。结果事实证明我又错了,这个世界山外有山,假深沉外还有假深沉。客观地说,这个电影前半部还挺好看的,虽然有点 slow/boring,但是还能“抓人”。后面整个成了歌颂50年代日本版的焦裕禄了。而且歌颂歌颂也就罢了,十多个人开了一个小时的追悼会to make a point that the audience can get in 5 minutes,其它的55分钟就是不停的唐啊唐啊唐啊唐,折磨得我昏死过去好几回。边看我就边琢磨,好在当年大清王朝的时候没有艺术电影,不然估计直接取消“凌迟”,改“罚看艺术电影”了。 众所周知,there is a fine line between being artistic and being pretentious. 要我说啊,我真觉得很多艺术类电影有点侮辱观众智力的意思,就像很多现代派绘画也有这个意思。以为弄个面无表情的中老年男子在荧幕上晃两圈,就生死之类的话题说几句前言不大后语的话,观众就得瑟瑟发抖地去领会其中的“深意”。什么“深意”啊,你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观众还得做恍然大悟状,有这么便宜的买卖吗。这个世界上,欺负人有很多种方法,假深沉是其中一种。 突然想起蔡明亮的《不散》,就是一个侮辱观众智力的典型。啥情节没有,就是几个人在电影院走来走去,走了n个小时。掏出一个空盘子,然后非要告诉你里面有山珍海味,你要说没有,丫就惋惜地责备你视力有问题。靠,你爱裸奔就裸奔,我不过是指出你的确在裸奔而已。从“不散”之后,我就罢看蔡的电影了。某些导演为了装大师搞“艺术虐待”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我不能用艺术受虐与他同流合污。 总而言之,同学们啊,以后看艺术类电影,一定要留神点。要先体检一下,看看自己的神经、心脏什么的,是不是足够坚强。各位同学当中,有谁认识艺术片导演的,也麻烦你捎个话,告诉他们,为了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搞艺术也要讲讲人道主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