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安新片的魏晋情节:弃“卧虎藏龙”拍“竹林七贤”
刚刚看到消息,最近拿奖拿到手软的李安的下部大片底定为反映魏晋书生狂士的“竹林七贤”,原先呼之欲出的卧虎藏龙前传反倒掩旗息鼓了。其实卧虎藏龙类的片子有一部味道已是尽够,再拍也就是个动作更花哨些,包装更精致些的武侠片而已,再要有更高的艺术突破恐怕是很难了。
与卧虎前传这类商业题材的影片相比,反映魏晋文人骚客生活的“竹林七贤”可能难以吊起普通大众的味口,但电影所在的历史背景却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有很高的文化意义,而反映这类题材的电影又鲜有一见,我想以李安的眼光大约是想把它拍成部历史艺术片。以李安的胃口估计不大会走唐伯虎点秋香类的纯搞笑片模式。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个名人,这几位原本也是士大夫人家出身,嵇康本人还是曹操的孙女婿算是半个皇亲国戚。年少多金,闲来没事这几个就常在竹林饮酒狂歌,现在看来这帮人可能有些象膏粱子弟,比如,刘伶在居室中而裸体,阮咸守丧而骑驴追婢女,都是符和现代潮流而不遵从古风的。还好魏晋时世风宽松,注重精神生活,虽然这些位酒肉朋友狂放不羁,可因为吃喝之余常有文华灿然的诗作书章出世,这几位也就被世人给安了个“竹林七贤”的头衔。七人按现代名声大小可排为,阮籍、嵇康、刘伶,山涛、、阮咸、向秀和王戎,其中以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有文学宝典咏怀诗传世。可惜名声最大的这头三个都有点侍才傲物,愤世嫉俗。这几位因为和曹氏沾亲带故就一直不大服晋朝的司马氏,常私下里写点反革命诗词,这样日子久了没不透风的墙,和领导作对的最后结果是嵇康授首,广陵散绝,另两位则被迫逃亡,七人中倒是这没留下甚么作品排名最后的磕头虫王戎运气最好,不但以后成登堂入室,入阁拜相,还历经数朝而荣宠不衰,可谓超人。
其实说到这七个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应当说都受到了前期建安文学的深刻影响。其中阮籍阮咸的先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更是曾为曹操座上的琴客。但谈到建安文学的代表“建安七子”时却又得落叶归根的说到建安文学的核心,“三曹”身上。三曹是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和曹植。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一直信奉大耳贼刘备为正统,但以文学史而论一直却是称作魏晋文学,以曹魏为正统,一方面曹魏顶着个汉献帝的牌子,另一方面这显然是和曹操当年爱才如命,魏国又地处中原,文人辈出而分不开的。别看曹植因洛神赋的华丽篇章和七步诗的才思而声名显赫,其实在文学史上地位最重要的还数他的哥哥曹丕,曹丕的诗传世不多但一首燕歌行却成了七言诗的鼻祖“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天崖思君不可忘。。贱妾盈盈守空房。。”,诗中没有帝王气象,却充满了常人的忧思男忘。至于曹操的乐府诗更是一绝,感叹人声苦短之余却又胸怀壮志。以后东晋时代手掌重兵的大将军王敦,就在酒后常常用筷子敲着酒杯传唱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朽名句。最重要的是曹魏统治时期为文士创造了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嫉贤妒能不同,魏书中评价曹操是:「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现在看来还是可信的。
至于包围在三曹周围的建安七子实际是起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建安七子中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在乱世中投靠到曹操门下,一荣俱荣,几人的诗词赋风格也大体相同,都是以才趋笔,以气御书的才子。七人中以王粲的诗为最高,有七哀诗传世,而又以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最别具韵味。这几位与后辈的竹林七贤相比少了几分撒脱,却多了几分凝重,七人前期的作品多为反映社会苦难,百姓疾苦,以后多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报负。
“竹林七贤”所处时代为魏末晋初,当时魏国已空前强盛,虽然曹氏早已名存实亡,但社会却空前安定,民众也安居乐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竹林七贤”横空出世,他们的文章比起前辈来更加华丽,题材更加多样,视野也更加宽广,更难得的是他们文章诗词中所吐露出的清新旷达,自由奔放之意更为后世所称道。除了诗词歌赋外,阮籍、嵇康还精通音律,刘伶衷情说唱,酒醉后的一曲秦腔,更留下了刘伶醉酒的千古美谈。这样数下来,七人的杂学之多却又是古朴为主的建安七子所不及的了。
曾有人说说魏晋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我认为还是很恰当的,魏晋时期是文学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比如王羲之所达到的书法巅峰至今尚无人能超越。确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流金岁月。
希望李安大人能春风得意马蹄急,挟奥斯卡最佳导演之勇,把个魏晋遗风活生生的搬到屏幕上,即使没有段背山中的独特境头,一定也能让我们能大饱眼福。虽然这注定可能是部叫好不叫座的艺术片,但在李安的魏晋情节催化下想来一定能为影坛献上一枝璀灿奇芭。
被当反腐典型给收拾了,小高啊,你在的地方好象离文学城挺近的吧
PLUS, 你当初要是学了文, 现在可能就不至于还要靠干体力活养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