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作了三十多年的父亲,他是个怎样的父亲?
女儿的性格开朗外向,言行举止已经完全美国化。每次和身处外地的女儿通电话,聊到最后,女儿总要说上一句:“ I love you Dad ” 作为结束语,有着强烈中国性格的男人—— 内敛含蓄不善流露感情,对这种美式表达方式不太受用,女儿期待的那句 “I love you too”,被无声所代替。女儿没有因此作罢, 而是向老爸施教说:“ 我说 ‘ I love you Dad ’后, 你应该说 ‘I love you too’”。女儿的感染力是巨大的,老公逐渐说的出口了,哪怕只是机械的说。
相互平等的父女关系始终贯穿于女儿的成长全过程,
坦白讲,先生其实是个急脾气。做起事来,不求最好,但求最快。 他浇花, 会把水管喷嘴调到高压急流的喷射状态,十几盆花,每盆泚一下,转眼间完活,浇的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就这么个急脾气在给女儿讲解学习上的问题时,显示出超乎寻常的耐心,态度温良,语气和缓,循循善诱,神情专一到忘我境界。女儿听的也专注。我在一旁观察,心想,有强烈责任心的男人也许才最有魅力,意识到,他原来还有不为我知的一面,慈父形象全然显露。
女儿来美国时正念初中,她来之后,先生立刻做出决定,舍弃去上专为外国孩子办的英语预习班,直接进入正常班学习,他认为孩子学英语应在英语环境下受熏陶而不是跟着老师一句句的牙牙学语。这个想法通过女儿的实地验证,果真奏效了。女儿短期内顺利过了语言关,先生功德不谓不大。
那段时间,生活显得纷繁忙碌,先生在大学做研究,他的老板爱把最难啃的课题交给他,因为认为他有实力啃下硬骨头。他的确也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每天都是高强度地精力集中,思维缜密,随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我在读书,一个丢掉课本十几年的高龄学生,要按时完成要求的学分,赶作业,应付大小考试。我们都忙的不亦乐乎。女儿的学习谁来管呢,分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分工的结果是老公分管女儿学习,而我除了自保外,还要包揽洗衣做饭等家务活。好在,我喜欢干,多忙饭菜都保证两菜一汤,荤素搭配,从不将就凑合。让爷俩吃饱喝足,精神抖擞去拼搏。
美国高中的独到之处是知识不光在课堂学,自己也要主动去获取,生物老师给出自学项目,对照植物大百科全书(这本书包括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花草)去野外采集各种野花,越多越好,认识,观察,感知它们,标出英文名字,做成标本。这下又离不开老爸这个拐棍了。大概正是老师的目的所在:家长配合,互帮互学。老公开车带她走遍各处长野花的地方,一路走,一路找,野外的花无拘无束,伸枝展蔓,花的色彩也都狂热得很。往远处看,那边金黄耀眼的一片是什么, 女儿飞奔过去,砍了几枝回来 ,几天的采集,收获了七十多种野花卉样品。父女俩对于花草这样鲜活的东西都很陌生,反复翻查那本百科全书 ,样品和书本对号入座,并做了详细注解。任务完成了,老公发现自己不觉中关注花草了,开车时生出一个习惯:两眼不时搜寻路边的野花。
眨眼间,女儿长大了,在外州做住院医师的六年里,每次离家,常常是老爸为她打点行装,在老爸眼里,女儿永远长不大。事无巨细地不时问她 :“这本书要带吗?”,“药给你放在箱子里了”,细致入微的让我唏嘘不已。感慨他如此心甘情愿为女儿当孺子牛。而我这个当妈的却不屑做这样婆婆妈妈的小事的。送她去机场的路上,老公也是唠唠叨叨的叮嘱女儿各种他能想到的事情,虽然我们和女儿时别时聚,每次分别,女儿便在他眼里变成了幼稚的小孩子。到达以后,女儿总会意外发现箱里有那么多好吃的,水果,她偏爱的零食填满了所有空隙。假如说我们是严母慈父,我也是那种带一点专横却淋漓着母性温柔的妈妈。我对女儿的爱是不同的爱。不过,我很欣慰,女儿一点都不缺少父爱,而父爱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重要的不可取代 。 当她伤心失落时,当她迷茫痛苦时,总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正如人们所说的父爱如山。
胡乱建议‘瞧’字改成‘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