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歐洲的瘟疫

(2020-03-17 05:54:29) 下一个

1347年,西西里島爆發鼠疫,一個月後瘟疫就擴散到了馬賽和威尼斯,隨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整個歐洲,多次捲土重來,困擾了歐洲長達300年之久。這場疫情給歐洲帶來的影響不亞於發現新大陸、工業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有研究估計當時歐洲就有1/4的人口約2500萬人死於這場瘟疫。患者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皮膚出現許多黑斑,死亡過程非常痛苦,故稱為“黑死病”。在科學和醫療落後的中世紀,疫情引起了人們的恐慌,甚至認為女巫和猶太人是黑死病的罪魁禍首。瘟疫的傳染性使人們相信,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是與病者完全隔絕,1374年威尼斯共和國命令將所有要靠岸的船隻拴在岸邊,船員連同貨物須滯留海上四十天,以避免瘟疫傳入。

 “四十”的義大利語是quaranta,英語中“quarantine(隔離)”即由此演變而來。不久,全歐洲的港口都效法威尼斯,“隔離”政策被推而廣之。而威尼斯環礁湖中的波韋利亞島,就在那時被用作隔離感染者的場所,據說在這裡燒死了超過十六萬的病逝者。至今這裡仍是一片無人居住的斷垣殘壁,散發著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氛。

 “鳥嘴醫生”是黑死病肆虐時期專門醫治患者的醫師。他們會戴著鳥喙狀面具來治療病患,這種特殊設計的面具在眼睛處裝有透明玻璃,像鳥喙的凸起內填有能散發芳香的草藥,既可以保護醫師免受傳染,也能稍微減緩屍體與病患壞死組織發出的惡臭。至今在威尼斯的狂歡節上,人們還會帶上帶上鳥形面具,寓意護身辟邪。在文化和藝術領域,鳥形面具也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和使用的標記和形象。這場鼠疫的可怖情景被生動地記錄在當時的藝術作品裡,如尼德蘭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的《死神之凱旋》。這幅畫描繪了一隊骷髏大軍穿過原野的場景,畫中一片荒夷,死亡喪鐘已經敲響,活著的人不分貴賤也一律被骷髏殺死,而象徵著死亡的骷髏則演奏起了手搖琴。

薄伽丘的故事集《十日談》創作的背景正是這場大瘟疫,當時佛羅倫斯十室九空,一片末日景象。十位青年男女為避難躲到郊外一座別墅中,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即《十日談》書名的由來,故事中的人物幾乎囊括了當時各行各業人士,他們共同的舞臺則是這場有史以來最大的瘟疫。

同樣人口稠密的威尼斯多次成為鼠疫的重災區。1576年左右,一場捲土重來的瘟疫終於平息時,已有約5萬人、占當時威尼斯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死去。為了感恩上帝的恩澤,朱代卡島上修建起威尼斯升天教堂Chiesa del Santissimo Redentore,它巨大的穹頂主宰了這座島的天際線。此後每年,威尼斯總督和參議員穿過一個特別建造的浮橋前往朱代卡島,出席教堂的彌撒。直到今日,救世主節仍然是威尼斯的重大節日,在7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慶祝。白天舉行賽艇比賽,而晚上舉行大型煙花匯演。

1679年的維也納黑死病肆虐,鼠疫幾乎奪走了三分之二維也納人的生命。後來為了紀念死於鼠疫的受難者,奧地利皇帝利奧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黑死病紀念柱Pestsäule,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巴羅克式的“黑死病紀念柱”。紀念柱位於市中心的格拉本大道上,台座上描繪著神創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後的晚餐等浮雕。柱身表現了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以及在天使的指引下,聖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碑文則在提示世人,勿忘上帝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懲罰。同樣主題的紀念柱還可以在歐洲許多城市裡找到,比如捷克卡羅維發利的砂岩鼠疫聖柱、奧洛穆茨的聖三一紀念柱和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的紀念柱。

人骨教堂也是鼠疫的歷史遺留物。最有名的當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捷克庫特納霍拉人骨教堂Sedlec Ossuary,這座小型羅馬天主教小聖堂收藏有四萬到七萬人的骨架,以裝飾品、傢俱的形式陳列,其中大多來自14世紀黑死病中死去的當地人。瘟疫還導致了一些難以預見的後果。

1665年,瘋狂的鼠疫肆虐英國,僅6月至8月,倫敦的人口就減少了十分之一。疫情導致英國王室逃出倫敦,市內的富人也攜家帶口匆匆出逃,倫敦城有1萬餘所房屋被遺棄。這場瘟疫加之1666年的倫敦大火,徹底改變了英國上流貴族的生活方式。他們紛紛擯棄靠近權力中心、熱鬧方便的都市生活,轉而回到自己的領地上修建起一座座奢華考究的莊園,享受擁有清新空氣、廣闊空間和自由的鄉間生活。讓人們今日趨之若鶩的貴族莊園和貴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比如下午茶、修建花園等等,都是在此基礎上孕育出來的。可以說,這場瘟疫對英國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防疫封鎖線等制度限制了學生到外地上大學的機會,本地大學應運而生。大學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全歐各地,學生們不必跑到巴黎和博洛尼亞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如今我們去拜訪或是求學的歐洲著名大學,如劍橋大學幾個古老的學院、海德堡大學、維也納大學、布拉格查理大學,都是因為這個特殊的歷史契機設立並發展起來的。可怕的瘟疫,從此永久的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以及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它的幽靈,其實一直離我們並不遙遠。如今當我們行走在歐洲那一幅幅如畫卷般的美景裡,其實許多都是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留下的印記。它們提醒著我們,時刻對災難保持警醒和反思,珍惜當下的每一瞬的美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