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埃及文字

(2018-04-12 20:36:35) 下一个

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之一,但今天埃及人都講阿拉伯語,埃及語早已灰飛煙滅。諷刺的是,古埃及人對文字非常崇敬,他們說「日間手寫,晚上口誦,把玩卷軸,味較酒濃」;他們還認為名字不僅是標籤,更體現了指稱對象的存在本身。奈何這個偉大民族的語言,依然難逃滅亡的厄運。

三四千年間古埃及文共有四變:聖書體(Hieroglyphs)、僧侶體(Hieratic)、世俗體(Demotic)和科普特文(Coptic),趨勢由繁至簡,自圖像而之線形,最後引入希臘字母,完全蛻變為拼音文字(科普特語)。我們能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即聖書體,要感謝拿破崙。他率兵入埃及,法軍在尼羅河三角洲羅塞塔村營建防禦工程時,偶然發現一塊黑色花崗石碑,即著名的羅塞塔碑(Rosetta Stone),那是公元前196年托勒密五世頒佈的詔文,用古希臘文、聖書體和世俗體三語寫成,法國學者就憑這塊石碑,破解了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可以向左寫向右寫,垂直亦可,每個象形符號或表音(有時一個圖形代表一個音,有時代表兩三個音,如畫一隻貓頭鷹,表示m),或表義(所謂「限定語」,不用發音,例如在某字後畫一隻鵝,表示那是鳥類),或音義兼具。但最令人頭痛的是,由聖書體到世俗體,皆只記輔音而無元音,如何誦讀?學者想出一種方法,例如表示「完美」的字是「nfr」,就在輔音間插入「e」音,變成「nefer」,但這樣也會導致「阿媽我好亂」的情況。比如太陽神,有學者唸Re,有的唸Ra,幸好科普特文包括元音,於是我們知道,後期埃及人是讀成英文的「ray」。聖書體要畫圖,寫起來的確費時,但它的本質,也只能體現於這種書寫方式,一翻譯或簡化就失真了。由繁至簡就是進步?嗯,今天埃及文字化為烏有,應該是涅槃了,阿彌陀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