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教堂與文明

(2016-10-17 01:24:21) 下一个

遙遠的歐洲,悠久的歷史。不遠萬里前去遊歷,印象也就很深。旅遊期間,總愛把東西方的歷史和文明進行比較,感觸良多。去歐洲旅行,看得最多的是那些富有歷史滄桑感,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教堂。法國大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築藝術寫在石頭上。”西方教堂建築如同石頭寫的史書一樣,記載著西方宗教從古代產生一直發展到現代的全部經歷,帶給我們一把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所以有人說,感受歐洲古老文化,就要去教堂。教堂在歐洲大地隨處可見,可以說,有居民的地方必有教堂,宗教在歐洲人生活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們普遍認為,宗教信仰對個人欲望有制約和束縛作用,是人類文明進程和社會和諧最重要的思想工具。宗教教義能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心靈震撼力,感染力和約束力,它可以淨化靈魂,昇華理性,提高自身道德免疫力,貫徹人文關懷與友愛精神,踐行寬恕、仁愛、積德行善、揚善懲惡、因果報應等普世理念,這些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歐洲的教堂雖然如同中國的寺廟或道觀一樣遍佈各地,但中國著名寺院道觀都藏隱於名山大川,而歐洲的著名教堂卻堂而皇之地屹立在鬧市之中,這可能是二者最大的區別。這種不同除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和不同的宗教哲學所影響,還有就是歐洲的教會曾在中世紀處於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這就決定了宗教與政治、社會和民眾的關係,也就決定了教堂必居於鬧市中心。中國的佛教和道教雖然也講普度眾生,但更側重於清心寡欲式的個人修煉,因而必須選擇一個遠離紅塵的環境,隱遁林泉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維也納斯特凡大教堂、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等歐洲各個歷史時期的各式各樣的教堂都處於城市中心,它們是歐洲各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縮影,是各國興衰變遷的歷史見證。參觀歐洲的教堂,最引人注目、令人讚歎、使人無法忘記的就是它們的建築之美,這些著名的教堂在世界建築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們氣勢恢弘,身姿偉岸,多是某一時代或者某一建築風格的代表。這些教堂建築由於工程浩大,從奠基到竣工一般都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長則幾十年、百餘年,多則數百年。梵蒂岡是羅馬教堂的所在地,因而這裡的聖彼得大教堂建得富麗堂皇,氣勢非凡。教堂中央直徑達42米,高度達138米的圓形穹頂,是巴羅克式建築的典型標誌,也是羅馬古城的制高點。我們隨著靜靜的人流走進教堂參觀,只見教堂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完全不同於一般寺院給人壓抑與幽暗的感覺。這樣的設計理念,既體現了教堂的至聖至尊,也受文藝復興思想解放的影響。

巴黎聖母院興建于12至14世紀,是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築的主要代表,有人形容它重如大象,輕如飛娥,是法國建築史上的傑作。正面一對60余米高的塔樓,巍峨而壯觀,上面有內容豐富的精美絕倫的反映宗教題材的雕刻。走進大教堂光線驟然暗淡下來,教堂內高大寬暢而幽靜昏暗,頓時讓人產生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仿佛進入一個與世隔絕的境地。

科隆大教堂已有750年的歷史。歷經6個世紀才最終建成,是中晚期哥特式建築的典範。大教堂長144米,寬86米,教堂的中央是兩座及閘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高達161米。教堂四周有1.1萬座精美別致的小塔樓。教堂內外造型各異的宗教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牆壁上鑲嵌著許多宗教題材的精雕細作的浮雕和巨幅彩色畫像,仿佛穿越到中世紀的歐洲。

的確,歐洲每一座著名教堂,幾乎都是一座精湛的藝術殿堂。除了教堂本身精美絕倫的建築藝術風格,還有教堂內大量的繪畫藝術、雕刻藝術、裝飾藝術,還有各個時期的藝術珍品以及人文薈萃的歷史遺跡。達芬奇著名的代表作《最後的晚餐》,就是大師為米蘭一家修道院的教堂製作的壁畫。文藝復興三鉅子之一、僅活了36歲的拉斐爾,在梵蒂岡的簽署廳內製作的巨幅壁畫《聖典辯論》和《雅典學院》使他獲得不朽的榮譽,人們乾脆把這座大廳稱之為《拉斐爾大廳》。毫不誇張地說,歐洲每一座大教堂幾乎都是一座藝術博物館,薈萃著一個時代最精華的繪畫藝術、雕刻藝術和裝飾藝術珍品。置身其中,即便是我們這些不懂藝術的人,也常常流連忘返,讚歎不已。

當我們走進歐洲各個教堂,那安寧靜謐的環境,那莊嚴肅穆的氛圍,似乎有一種超自然的神力,將我們領入一種淨化空靈的境界。反觀中國的寺廟或道觀,雖然遠遁紅塵,但如今卻難逃世俗的紛擾。走進神聖的寺院道觀,只見煙霧彌漫,紙錢紛飛,銅臭味逼仄。要求仙拜佛,那虔誠的香燭是要以金錢定價位的;所謂的高僧給你指點迷津,酬金是短短不能少的;還有那防不勝防的圈錢把戲,把那些個古刹叢林搞得烏煙瘴氣。這中西宗教場所巨大的反差,也折射出走向市場化經濟的國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

歐洲屬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幾百年的發展史,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歐洲並非什麼都比中國先進,某些方面,甚至還不如中國。但西歐國家從政府到國民,都普遍重視環保問題,不論是名勝古跡,還是街道、廣場,到處都很潔淨。從維也納到威尼斯,途經阿爾卑斯山脈,映入眼簾的是鬱鬱蔥蔥的大片森林、一望無際的綠色牧場,一幢幢極富西歐風情的別墅散落在青山綠水之中。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在歐洲,人們形成了保護自然、善待動物的良好習慣。橫貫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水清見底,水面不見白色垃圾,只有海鷗和不知名的水鳥在河水中嬉鬧遊浮。在巴黎的聖心教堂旁,一個老婦正拿著麵包屑喂著環繞在她身邊的一群麻雀,麻雀吱吱喳喳,一點也不怕人,在老婦的手上、肩頭飛來跳去爭搶食物。在維也納美泉宮旁的人工湖裡,白天鵝、野鴨旁若無人地游來遊去,給寂靜的湖面帶來幾許生機。由此我想到人類和大自然是休戚相關的,只有人類和野生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絢麗多彩,不會荒蠻單調。聯想到我國一些地方對野生動物隨意獵殺的野蠻行徑,我深深地感到保護環境珍愛動物還任重道遠。

歐洲是一個法制社會,自我約束,依法辦事在那裡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比如在對待紅綠燈問題上,不管是車輛還是行人,只要是紅燈,都會自覺遵守,車輛絕不闖紅燈,行人也不會闖紅燈。而回到國內就不同了,撞紅燈、翻欄杆、不走斑馬線、肆意橫穿公路、與車輛搶道的事比比皆是,令人汗顏。歐洲一些國家規定,在高速路上,旅遊大巴的時速限制為100公里,司機連續駕駛2個小時,必須停車休息15分鐘左右,絕不疲勞駕駛。歐洲人遵紀守法的確落實在行動上了。

歐洲的文明是歐洲人民創造出來的,他們對工作認真負責,敬業精神很強,對人熱情友善,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靠全社會的人共同創造。僅就文明素質這點來說,歐洲人很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愛護環境、善待動物;他們遵守社會公德、不搞投機取巧;他們敬業愛崗、對工作認真負責等等。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自覺地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踐行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業、誠信、友善的精神,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發揚光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