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聖彼得大教堂

(2014-05-14 18:58:39) 下一个

聖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的一部份,為全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聖彼得大教堂坐落在聖彼得廣場後面,建於公元一六二六年,是一座意大利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的殿堂,滿布雲石雕刻壁畫,美不勝收。世界上第二大教堂是英國的西敏寺教堂,第三大教堂在意大利的佛羅倫斯,第四大教堂在比利時的安特堡。教堂圓形穹頂,據說構思來自羅馬市中心的萬神殿。穹頂用鼓狀柱牆支撐,被分成十六等份,每等份內均繪著聖者圖像。在往下由四面方形牆柱支撐整個穹頂,在四面上方各有一個圓形壁畫,底下各有一尊聖者雕像。四面圓形壁畫中各是四部福音書的作者及其代表物,分別是馬太和牛、馬可和獅子、路加和鷹、約翰和天使。至於穹頂下方交叉處的屋蓋,設計師則是貝尼尼,他通過許多變形柱,奢華的裝飾與豐富的材料,同樣表現建築的氣派。教堂的正面上方有耶穌基督及十位使徒的雕像,左右各有一個大圓鐘,因為梵諦岡有一段時間為法國統治,故面對教堂右方為法國時間,左方為本地時間。在教堂前方廣場左右各有一座雕像,左方是手握兩把鑰匙的聖彼得,右方是左手持劍、右手披卷的聖保羅。羅馬今天之所以成為第二大聖城(第一聖城為耶路撒冷),肇因這兩位使徒的貢獻,而且他們最後都在這裏殉教。

自一八七0年以來,重要的宗教儀式幾乎都在這裡舉行。從外觀看,教堂的線條優美,氣勢雄偉。總工程師米開朗基羅的設計,是令其展現有如人體有機組織的美感。進入教堂內部,一柱一樑,都透著莊嚴。教堂圓形穹頂的採光技巧,帶來了教堂一片聖潔氣象,即使是非天主教徒也要受其懾服。
另外教堂左右兩側有兩墩龐大的石雕像,猶如城隍廟的七爺八爺,包公廟的王朝馬漢。這是羅馬帝國的康士坦丁大帝和撒勒蒙尼大帝的雕像,顯示歐洲社會的宗教主宰政治,由帝王站崗兩側保護歷任教宗的安葬場地。教堂內部可容納六萬信徒聆聽教宗的昭示,並且埋葬著各代教皇的聖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殯葬紀念館。聖彼得大教堂顧名思義,自然是聖彼得死後的葬身之地。再細看教堂的內部設計,很像中文的垂字,中間一個主長廊一直通往聖彼得的雕像與墓碑,以及通往天堂的圓頂十字架和窗口。總而言之,聖彼得大教堂無論是建築、繪畫、雕刻、藏品,都稱得上是藝術珍品。但最矚目的,要算是米開朗基羅二十三歲時的作品《聖母憐子雕像》(Pieta),由一整塊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現置於大教堂大殿右側廊的第一個小堂(Cappella di Santa Petronila)內。《聖母憐子雕像》是米高安哲羅年輕時完成的第一件名作,作品面世時,很多人大為驚訝,因為聖母的造型太年輕了,一點也不像是耶穌的母親。據說雕像中年輕的聖母是年幼喪母的米氏眼中童年的母親,也象徵著純真處女的瑪麗,不應變老。從雕像可以看到耶穌基督的身體微微向外傾斜,讓人看到祂的面容,而聖母則兩手張開,神情哀傷。塑像的雕刻精細,尤其是衣裙的縐褶看起來順滑自然,栩栩如生,把原先硬生生的石頭變成柔軟的身軀和衣飾。含悲的聖母坐著,膝上橫臥著剛從十字架抱下的耶穌遺體。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雕刻!本是冷冰冰的石頭,在藝術家的斧鑿之下,能令人感受到耶穌那尚未僵硬的身體,以及聖母面部表情表達出慈母對愛子的無限哀憐。《聖母憐子雕像》,不但耶穌裸體的肌肉,甚至是聖母身上的衣褶,其造型之精美神妙,其刀法之巧奪天工,在如此一個莊嚴無比的大教堂,散發著令人難以掩抑的哀憐。這可說是充滿立體感的感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果錯過了,是畢生憾事﹗著名藝術評論家華薩里(Vasari)說:基督屍體的每一條肌肉、血管和神經線,顯然經過徹底的研究,沒有任何屍體可以做到有如這個雕像,幾乎與死者無異。在面容上那是極精細的表達,刻劃血管和脈搏的準確度,令人驚詫藝術家的一雙手怎可能在短短時間有如此鬼斧神工的境界。米高安哲羅以事實證明可以是人為的成就,是人的藝術天資與可與上天媲美,讓觀賞者不僅看到雕像表情中救贖的痛苦,也同時面對的這是絕對的藝術美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