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世乒赛带来的争论所想起

(2015-05-14 11:09:09) 下一个
这次回国看了一场世乒赛, 虽然不是最后的决赛,但还是一票难求,在去赛场的地铁过道中有人在等退票,赛场上也是人声鼎沸, 人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国乒明星的名字,许多年轻乒迷更是情绪激动,这和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真不一样,我也算身历其境体会了一番。
世乒赛于五月初结束,中国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冠军,只有混合双打和韩国选手分享。  本来这也是预想中的结果,国乒确实有高人一等的实力,但有些场次还是如履薄冰走过来的,如男双张继科/许昕和日本队年轻选手的那场比赛,决赛局,8:10落后逆反,不能说没有点运气的成分,否则我国另一对男双不一定是这对日本选手的对手,男双冠军很可能就会旁落。 另外,李晓霞和日本天才少女伊藤美诚的比赛,李晓霞是有惊无险地赢得了比赛,在0:2落后的形势下凭着过人的技术和比赛经验,李晓霞连反四局战胜了对手,不过我想,也就是李晓霞,如果换了别人,结果还不可知呢,譬如朱雨玲或者陈梦,后者没有参加女单比赛。 可以肯定,日本会是今后国乒的主要对手。
 
对于这样的结果,媒体和一些人士的反应却是令人大跌眼镜,国乒的胜利似乎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一场灾难,大放厥词,甚至辱骂国乒“管理者颟顸无能”,并断言“国乒用任何方法都难以挽救乒乓球,除非国乒自行了断。” 还挑拨说是“国乒为数众多的官员、教练员、工作人员个个养得油光满面。”“国乒既得利益群体能得到与市场影响力严重不符的高报酬,这自然引发纳税人的不满”。

这可真是奇葩一件,一个国家的运动员赢得了胜利,却被认为是极大的失败,应该得到谴责,而且是整个乒乓球界被骂得体无完肤,这大概只有中国的体坛和媒体才会有这种不同凡响的反应。 在这些人看来,好像只有败了才是正确的,否则是大孽不道了。 当然他们有一个理论,即国乒应该走市场化道路,让运动员自生自灭,不应该有所谓的国家队,并且举了网球,台球等为例子。 在他们看来国乒对比赛的垄断是乒乓球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其实在体育比赛中,一些项目上有垄断现象是不奇怪的,不说篮球被美国垄断,就说女子射箭, 该项目被韩国长期垄断,自1988年奥运会以来,韩国队包揽了所有七次女团冠军,而且几乎包揽了女单冠军,只有一次被中国选手夺冠,即使男团,韩国也获得了四次冠军。 在女子射箭项目上其他国家只能是配角,不过大家也玩得不亦乐乎,没见谁偃旗息鼓,放弃比赛,竞技体育本来就是强者的舞台,技不如人只有自己更加努力才可以获得认同,要别人放弃优势,是懒人的想法。我们没见到韩国人对自己射箭选手或者国家队有任何谩骂,或者担心没有人和自己玩了。 当然韩国的射箭教练在国外很受欢迎,但韩国人还是当仁不让地在世界射箭大赛中攻城掠地,一点不谦虚。 其实中国的跳水也在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不过好像没人去骂他们。

中国有些人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谦虚心理,怕自己太好,总要多为他人着想,冠军多了别人会不高兴,深怕得罪了别人,尤其是西方人。 在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大概还没有哪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都是后学者,或者是后来居上,一旦我们比老师都玩得好了,有些人反而不自信了,总想要给别人留点面子。 这和在一项综艺节目中,由于比赛项目的设计有问题,中国选手选择了放弃不必要的赛前查看,结果完胜了对手,但被我们的节目嘉宾斥为没有礼貌,我真想问,如果是对方选手这样做,可能会被认为是强大,或者自信的表现吧。 不知何时这些人能改变这种立场。  在田径的短跑项目上,早已被黑人统治了半个多世纪,当我们亚洲人在为跑进百米10秒继续努力奋斗时,黑人的世界纪录已是9.58 秒,整整甩你一条街。 其实亚洲选手的短跑成绩也就是美国高中生的水平,纯业余水准,但这并不妨碍亚洲运动员坚持努力,我们国家队的选手一样每天奋斗在跑道上。 垄断并不能阻止其他人对这些项目的热爱和努力,暂时玩不过你,我们自己也可以玩,不然亚洲人可以不要跑短跑了。 所以说一定时间内某些国家,地区的选手成绩突出,包揽了金牌, 并不会造成该项目的衰落,只要这项运动有其自身的魅力。

国乒在近二十年里确实实现了对乒乓球的统治,这是他们在一系列失败后努力奋起的结果,当国乒当年排在7,8 名的位置时国人是多么希望他们能东山再起,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他们做到了, 却没有想到会背上今天的骂名,这太不公平了。 国家队的集体训练模式,已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方法,这种集训, 有专业的教练指导,是选手保持高水平的必要条件。 国外选手非常渴望能有这种机会,他们把和中国队一起训练当成是自己水平提高的捷径,并且非常看重和中国选手打比赛, 一位非洲选手和樊振东在世青赛上相遇,他感到很自豪,同样日本最好的男乒选手水谷準,他表示愿意自己花钱如果能有机会和张继科,马龙一起练球,这说明中国顶尖选手在乒乓球界的地位。 这次和许昕配对双打的韩国女选手,感到收获很大,并有决心打败中国队。 日本已经在学习中国队实行集体训练,并且不断派年轻选手参加世界乒联的各站比赛,花费之大可想而知, 也没见日本纳税人抱怨。 我还是认为国乒的长盛不衰很可能被日本选手打破,独孤求败只是一种幻想。 我也不赞成所谓的“养狼计划”, 这本身就是对其他选手的一种不尊重,我也不赞成刘国梁讲的中国乒乓球的胜利,是世界乒乓球的灾难,这些都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努力保持国乒在世界上的地位,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只有强者才会被尊重。

由于现下国乒的强盛,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世界上非常受欢迎, 他们不仅代表所在国出征, 而且也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外国运动员,他们在国外的乒乓球迷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一次乒乓球比赛场,亲眼看到我国前国手高军倍受乒乓球迷们的追捧, 当她来到赛场时,上百人马上停下来听她讲解。 可以说,由于中国乒乓球的高水平,使很多出国的乒乓球选手有了在国外生活的本钱, 同时也使所在国的乒乓球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在这届世乒赛上也可以看到。国乒的成功,还在于他们有新的技术出现,现在不要说直拍横打,就是接发球台内拧的技术也被大量业余爱好者所掌握。
乒乓球在今天没有过去那么火红,在上世纪60 年代全国乒乓球热, 通过无线电的现场解说就可以吸引无数的乒乓球爱好者,这在今天是不可以想象的,这当然和当时国家的体育运动开展不均衡有关,主要是当时国家经济困难,而乒乓球是一项低成本的运动,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成为国民的最爱。 现在人们的选择多了,关心和参加乒乓球的人当然就少了,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打乒乓球的不如以前多,但这并不会使乒乓球消亡,而只是乒乓球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你不可能要求乒乓球有足球那样多的观众,即使是和中国的足球比赛相比。
不是所有的体育运动在我国都能走网球李娜那样的职业化道路,一些体育项目本身不具有大众化的基础,像田径, 没有国家扶持,那些短跑选手肯定生存不下来,还有像射箭,跳水,。。。也一样。 台球,现在也只是英国人的宠物,由于有了丁俊辉,在国内才时髦起来,其实在国际上也就是一项非常小众的运动,要乒乓球去学台球,那是小看了乒乓球,无论怎么说,世界乒乓球协会也有222 个会员, 不要担心乒乓球会变成台球那样的迷你型运动。 再说,没有当时全国体制打下的基础,李娜也不会成功,我很想看到下一位真正的完全走国外职业化道路网球明星在何时能在我国出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