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客

尝试文学创作。旨在交流、学习、提高。
正文

唐诗格律简介

(2014-04-18 14:00:58) 下一个
近日与河医西楼文坛问的同窗们相动,大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多种形式的作品接踵而出,既丰富了生活,又增添了乐趣。大家也因此拉近了距离,加深了了解,强化了联系,推进了友情。鉴于有人要求对古诗词进一步了解,本人将自己所学并参考书本、网络所述,整合出此文,对唐诗之格律作一简介。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把唐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用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本文依此作一简介。
 
一:字句
唐诗根据其句数和每句的字数而分类。 最常见的有四种;
1. 五言绝句(五绝)- 共四句,毎句五字。
2. 七言绝句(七绝)- 共四句,毎句七字。
3. 五言律诗(五律)- 共八句,毎句五字。
4. 七言律诗(七律)- 共八句,毎句七字。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二:用韵
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唐诗押韵有如下要求:1、一般押平声韵(即现代汉语四声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2、偶数句押韵,奇数句除了首句(可押可不押)外不押韵。3、押韵时只能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不能混用其它韵部的字。4.同首诗中,通常是一?到底,中途不转?。
 
三:平仄
平仄是构成唐诗最重要的因素。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平仄必较难掌握,愿探讨者可点击链接网页。有句口诀颇为有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每句的偶数字必须要合乎平仄要求。
 
四:对仗
对仗是唐诗区别于古体诗的重要标志。它展现出一种整齐大方、平衡稳定的美。它只要求五律和七律的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必须对仗。常见的有“工对”- 同类词中同一小类同相对;“邻对”--邻近的亊类相对;“宽对”--同类词相对。
 
综上所述,在了解唐诗字句构成后,注意二点(偶数句押平韵;七律和七绝的三、四句和五、六句需对仗),便奠定了古诗写作的基础,其余的慢慢掌握。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杜甫和毛主席均精于格律,但并不拘守之。他们的作品中屡有突破平仄对仗之处,丝毫无损其作品的伟大及艺术感染力。
 
旧体诗词的好处在它的音韵优美,但格律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使诗词更加具有可读可观赏性。要把握格律的内涵,做到以文意为先,格律为次,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http://heartwen.myweb.hinet.net/librarys/china/c_61.htm
 
http://www.shiandci.net/wangzan/cjg19.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