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卡拉OK

(2014-04-13 17:51:34) 下一个
 
卡拉OK原是个好东西。它给长期压抑的国人带来了一种发泄的方式,也给那些有过明星梦却无明星嗓的人们一个圆梦的机会。靠着那文字提示,音乐伴奏,还有歌星领唱,从未开过口的,也能滥竽充数,蒙混几句。好的卡拉OK机器音色圆润甜美,还有回声之类的人造舞台效果,足以为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歌手遮丑润色。即使是五音不全的上去,也能“唱”出一定水平。加上每曲终了时稀稀拉拉的人工掌声,欢呼声,颇能给人带来一种自我陶醉的良好感觉。如果三五好友关起门来浅斟低唱,自娱自乐,也许是件不错的事情。但有些K友的做法却不敢恭维。
 
对那些K迷来说,K歌嘛,就得拉帮结伙,成群结队。天色刚刚暗下,夜幕尚未降临,TOYOTA们便一辆接一辆地滑了过来,把社区里的小路挤到水泄不通。进门后,把窗帘拉到最黑,麦克风的音量开到最大,贝斯一声轰鸣,那些从来没敢上台的“歌手”们胆气顿时壮了起来。虚情假意地你推我让一番后,便接二连三地登场了。只听尖叫的,狂吼的,挤着喉咙喊的,捏着嗓子嚎的,憋红了脸的,涨粗了脖子的,扯直了嗓子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把美洲当神洲,不吵到天昏地暗决不罢休。走调走到了十万八千多里外了,还有人叫好。唱歌唱成了杀猪的了,也不知停息。当是时,鬼哭声,狼嚎声,惨叫声,呻吟声,声声入耳。破锣嗓,瓦罐嗓,公鸭嗓,磨刀嗓,嗓嗓开张。不是比音色,而是比音量。不是比发音,而是比发情。不是比艺术,而是比胆量。不是比品味,而是比脸皮。没有享受,只有罪受。没有音乐,只有肆虐。硬生生地把个聚会变成了疯狂的人间地狱。至于听众的感受,并不在考虑之列――好在原也没有什么听众,受罪的只是那些可怜的家属和邻居而已。
 
除了那令人无法恭维的“声乐”水平,另一个让人受不了的,是歌曲的贫乏和单调。那些“歌手”们私下里偷偷摸摸练了一遍又一遍,勉强能拿出手的,也就那么几首。每逢聚会,就是“不能没有你”,过不了几分钟,又是“不能没有你”,再过几分钟,还是“不能没有你”,颠来倒去地唱个没完没了。可是,就算是仙乐,也有听腻的时候;再好的歌,也不能象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地煎烤啊。即使是钟子期,如果被拴在卡拉OK前,让他一天到晚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听俞伯牙,还老把音量开到最大,对准他的耳朵硬灌,他也要发疯吧?
 
最莫名其妙的是与歌曲毫不相干甚至非常搞笑的背景画面。那边正在使劲煽情,把一本正经的革命歌曲红岩,唱得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屏幕上却款款走来几个几乎全裸的天仙般妙龄女子,肌肤似雪,眉目含情,身材窈窕,性感逼人,还没完没了地忸怩作态,卖弄风骚,让人魂不守舍,馋涎欲滴。真搞不懂,这几位比基尼江姐们既然能如此无比性感无比性福地享受着阳光海浪沙滩,又何必亲自跑到白公馆渣滓洞里伤痕累累血泪斑斑地绣那面脏兮兮臭烘烘的烂红旗呢?
 
最让人难受的时刻是歌手忘词。唱着唱着,这边已经憋了口气浑身绷紧准备挺过那段爆炸式花腔了,忽然没了声音。刚刚放松下来,还没喘好气,冷不丁,一声杀猪似的凄厉尖叫划破长空,而且还高出了不止两个八度――歌手忽然又想起那词了。心脏不好的,经此一吓,弄不好,就再也跳不起来了。
 
更有甚者。房子大的,干脆弄块舞台。半老徐娘,全老徐娘,太老徐娘,极老徐娘轮番上阵。用紧身衣把浑身赘肉狠狠刹住,拿大白粉把寸把深的皱纹细细遮起,挺着大肚子,踮着小步子,又蹦又跳,又扭又叫,又哭又笑,又吵又闹,自我欣赏,自我娱乐,自我陶醉,自我欺骗,感觉好极了。年轻时错过了上台机会的,终于得以一显身手。从来没当过歌星的,总算找到了圆梦的机会。
 
有道是,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五音不全,唱歌跑调,破锣嗓,瓦罐声,是绝大多数人的水平,原本无可非议。只要关起门来,自拉自唱,自娱自乐,与世无关,并无不可。实在忍不住,非要过过明星瘾不可,挂一两张人多的照片在卡拉OK机器上方,权当观众,也悉听尊便。这样,自我陶醉的同时,至少不至于扰民。何况卡拉OK里早就录下那制作出来的鼓掌声和欢呼声供歌者满足其可怜的虚荣心了,何必一定要到真正的大庭广众中去自毁形象,自爆其丑,折磨观众,污染环境呢?
 
世界虽大,有自知之明的,却不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