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z 2014 guanhairuan

歡聚一堂约貓缅,得意忘形出洋相。家是國是天下有民王民主少一点。神州澳洲公开赛男单女单冠军杯昨天今天与明天过去未来和现在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共党报发文首次形容“占中”是“动乱” 2014年 10月 11日 分享 示威者 一些示威者周六(10月11日)上午继续在金钟政

(2014-10-11 16:54:11) 下一个

中共党报发文首次形容“占中”是“动乱”

  • 2014年 10月 11日
示威者
一些示威者周六(10月11日)上午继续在金钟政府总部附近的主干道上休息留守(BBC中文网照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周六(11日)发表了一篇署名评论文章,文中多次以“动乱”形容已经进入第14天的香港“占中”示威抗议行动。

这篇评论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望海楼》专栏里,题为《香港还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作者是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文章认为“在公民党等泛民阵线制造的一场又一场武力无聊政治恶斗”中,香港付出的显性经济成本和隐性损失已经太多。

文章指出,,“‘占中’动乱的显性经济成本主要是特区政府为应付动乱增加的开支、香港股市下跌蒸发的市值、餐饮零售旅游行业在国庆黄金周损失的营业收入”,而隐性损失则是“让香港居民、特别是香港青年失去赖以安身立命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但文章强调,“香港的动乱撼动不了大陆经济的全局”,并表示,香港码头倘若不能使用,出口企业和航运公司会改用邻近的内地港口,而香港金融市场紊乱,自有内地、美国金融市场顶上,就连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地位,也有上海自贸区可望替代。

四二六社论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把香港“占中”行动形容为“动乱”,也使人联想起25年前八九学运期间,《人民日报》在四月二十六日发表的一篇社论把当时的学运定性为“动乱”。

普遍认为,《人民日报》当时发表的这篇社论是八九学运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触发更多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抗议,要求党报撤销有关社论,而且不肯撤离广场,直到六月四日出现了解放军武力清场的行动,导致市民和学生的伤亡,虽然有关清场行动时的伤亡数字至今仍有不少争议。

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媒体都只是把香港“占中”行动形容为“非法行动”。因此,《人民日报》海外版最新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把香港“占中”行动形容为“动乱”,也就备受关注。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也可能意味着北京方面对香港“占中”行动的态度转趋强硬,而且也为香港警方对“占中”人士采取清场行动发出了信号。

“不会武力镇压”

不过,香港前保安局长、现任行政会议成员叶刘淑仪日前在接受BBC中文网访问时则表示,现阶段香港不可能发生所谓“小天安门”式的武力镇压清场行动。

她还强调说,中央政府绝对支持特区政府依法处理这次“占中之乱”,而且是以文明合法处理。

叶刘淑仪还补充说,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与时并进,有足够的智慧处理大规模的人群事件,而且中央领导人对香港的事情十分掌握,因此特区政府会采取对话,希望和平解决事件,聚集的人群可以自然离开。

香港特区政府与参与“占中”的学生组织学联原定周五(10日)举行对话,但政府方面在周四宣布搁置对话,理由是学联方面发起新一轮的不合作运动并就对话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缺乏对话的诚意。

至于学联方面则反指政府缺乏对话的诚意,并号召更多的人继续留守街头。学联秘书长周永康还表示,如果政府在周日仍不对话,将考虑把行动升级。

(撰稿:李文/责编:萧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