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 10月 10日
英国媒体关注香港局势,并分析认为香港群众示威抗议将继续下去,形成一场“持久战”。
《独立报》记者彼得·波帕姆(Peter Popham)的署名文章说,这场学生抗议运动将会继续下去。
他说这场学生和政府之间的对抗尚未结束,没有人能预料结束会怎样,能不能和平收场。
波帕姆认为,抗议组织者呼吁更多人走上街头,香港政务司长林郑月娥单方面宣布“暂不会面”,这场争斗“其实才刚刚开始”。
他说,“香港人在他们还能够上街抗议的时候继续在街上抗议,也就因为他们可以而且也已经开始,我认为他们将会继续(抗议)下去。”
他说,“年轻的香港人拒绝他们的自由被大陆撕碎,这场活动会继续下去。”
《经济学人》一篇评论文章说,香港学生示威抗议活动是一场“持久战”,政府官员采用拖延战术,但时间可能站在学生这一边。
文章说,9月底开始的香港争取民主抗议活动目前陷入僵局,双方尚未直接接触对话,都在期待局势变化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再出手。
和香港警方施放催泪瓦斯,以及反占中和支持占中者爆发肢体冲突相比,现在香港街头抗议人数明显减少许多。
但文章认为,现在双方争取的是公众的民意风向,而不是被占据了几条街道或路口。
文章说,香港理工大学做的民调显示,59%的受访者认为香港应该拒绝北京政府的2017年香港特首选举方案。
另外,有60%的受访者认为示威抗议发生暴力冲突,警方、暴徒、甚至是特首梁振英,应该负最大责任。
文章说,如果北京拒绝修改香港政改方案,那么香港民主抗争就需要这样的民意支持。
《金融时报》社论说,北京应该放松对香港控制,并认为如果要结束香港争取民主的抗议活动,那么就需要改革选举制度。
社论说,香港示威者和政府之间有两点重要议题,一是特首梁振英的去留问题,二是香港热首选举方案。
社论提到梁振英收受400万英镑秘密款项,不论该款项是否合法或需要申报,庞大的金额已经让一般香港民众失去对梁振英的信任。
另一个问题是香港选举改革方案,梁振英是得到选举委员会689票当选特首的,缺乏广泛民意支持。
社论说,更民主的选举制度会加强香港政府的民意支持,香港政府在行使管治权力时就更有合法依据。
但是社论说,北京政府对香港选举制度毫不放松,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香港选民只能从1,200人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推荐的2至3人当中选择。
社论说,关注香港局势的习近平一定认为不能对示威者让步,并进一步收紧“一国两制”的自治权,“那将会是个严重错误。”
(责编: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