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小时前
香港政府决定搁置与学联对话之际,中国官媒星期六(10月11日)再次发表数篇文章抨击香港“占中”抗议。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指出,“占中”的势头显然过了高点,走向“苦撑”的阶段。
社评认为,不仅参与“占中”的人少了,更重要的是香港舆论出现逆转,对“占中”的批评声、抱怨声此起彼伏。“占中”正迅速输掉民意。
社评说,示威者要求人大收回成命的目标完全不切实际,人大的决定不容改变,“如果有谁连这一点都看不懂,他们就是从月球上掉下来的”。
社评还说,某些极端分子很清楚“占中”已经失败,但他们需要“有序撤退”,让受蛊惑的青年学生帮他们“打阻击”。“不管香港社会吃多大亏,他们要确保自己不吃亏,尽可能从这十几天的混乱中或捡、或偷、或抢几件政治上值钱的东西。”
社评最后指出,现在是 “占中”人士们急流勇退的最后机会。因为他们早一天认输撤退,很多人对他们行为的定性仍会有几分犹豫。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题为“香港还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的评论文章,认为“在公民党等泛民阵线制造的一场又一场武力无聊政治恶斗”中,香港付出的显性经济成本和隐性损失已经太多。
文章说,“占中”动乱的显性经济成本主要是香港股市下跌蒸发的市值、餐饮零售旅游行业在国庆黄金周损失的营业收入。隐性损失则是让香港居民、特别是香港青年失去赖以安身立命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人民日报》星期六(11日)关于占中的两篇报道则说,“占中”殃及香港会展业,在国际上给香港造成负面形象。而非法“占中”者将霸占的路面变成生活空间,视作游乐场,有人甚至在场踢球和涮火锅等,引来附近居民、商户同运输业界人士愤怒。
(撰稿:实习生李蒸;责编:萧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