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z 2014 guanhairuan

歡聚一堂约貓缅,得意忘形出洋相。家是國是天下有民王民主少一点。神州澳洲公开赛男单女单冠军杯昨天今天与明天过去未来和现在
个人资料
正文

同盟作戰 友善列印 2013/10/11 日寇野心 烽火國難 全面禦敵 同盟作戰 抗戰勝利 22次會戰 ::: ?常設展覽

(2014-08-22 05:10:48) 下一个
同盟作戰
 

友善列印

2013/10/11


 

日寇野心
烽火國難
全面禦敵
同盟作戰
抗戰勝利
22次會戰

:::  »常設展覽 »對日抗戰http://museum.mnd.gov.tw/Publish.aspx?cnid=1442&p=12108

一、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一)日本偷襲珍珠港與國際情勢丕變

  由於日本4年半來的侵華戰爭早已使得自身身陷泥沼中不可自拔,瘋狂且投機的日本軍閥遂將眼光放到已經傾頹的英法荷等殖民帝國的東南亞屬地,企圖染指此地區豐富之天然資源以支撐其戰爭機器的運轉。而在此地區唯一有實力制止日本的就只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民國30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海軍,隨後亦大舉進攻東南亞各地,從此根本改變了亞洲地區的國際局勢。日本於偷襲珍珠港得逞後公布對英、美宣戰的「天皇詔書」,同一天,英、美對日宣戰。30年12月9日,國民政府亦正式對日宣戰。30年12月11日,德、義對美宣戰,同一天,美、中向德、義宣戰。我國艱苦獨力抗戰4年半的局面終於結束,中國成為國際反侵略同盟國的一員。

(二)廢除不平等條約

  為表示對我國抵抗日本侵略之敬意,及加強我國與同盟國之間的團結,英、美於民國31年10月9日分別通知我國,聲明願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他有關權益。民國32年1月11日上午中美平等新約在華盛頓簽字,下午中英新約在重慶簽字。中美、中英新約內容大致相同,中國收回所有關稅、租界、領事裁判、內河航行等主權。我中華民族百年來所受的束縛與屈辱,就此一朝盡雪!可謂我國八年艱苦抗戰最大的成就之一。

二、中美併肩作戰

  抗戰初期,美國輿論預測我必迅遭失敗。迨開戰1年後,對我愈戰愈勇的抗戰精神,由普遍的同情轉而產生敬意,進而協助我國穩定金融、給予部分貸款,提供各項軍事物資援助,以期中國繼續抵禦日本。其中飛虎隊的成立與協助對日作戰,最為國人津津樂道。
民國30年初,美國空軍志願隊,在陳納德將軍指揮下正式成為中國武裝部隊之一,也就是享譽盛名的「飛虎隊」,參加實際對日作戰。初時,僅有P40型飛機100架,隊員不到300人,在半年時間裡,共殲滅日機近500架,因而名聲大噪,其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型機首名聞天下。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蔣中正委員長被盟軍推舉為中國戰區(包括越南及泰國)之最高統帥,飛虎隊亦改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仍駐紮中國境內對日作戰,予我國西南大後方以有效之空防力量。

三、遠征緬印

(一)滇緬路作戰(民國31年3月18日至9月16日)

  我國對日宣戰後,蔣中正委員長為支援盟邦作戰並確保滇緬公路之暢通,無視日軍3度大舉進犯長沙之威脅,毅然以全國最精銳的3個軍開往雲南,準備入緬甸協助英軍作戰。民國31年2月16日,仰光情況緊急,英軍方請滇緬路上的國軍迅速入緬助戰,迄3月16日,遠征軍抵緬,仰光已陷敵手,英軍在國軍掩護下,逐次向緬西集結。日軍於3月23日發動攻勢,分3路北進,英軍不能堅守而自普羅美撤退,竟陷我軍在同古苦戰13天,傷亡達2千5百人以上,不得已只好向葉達西東南地區轉進。4月16日,英軍七千餘人為日軍圍困於仁安羌礦區,國軍孫立人部於19日重創10倍之敵,解英軍之圍,是為揚威世界的「仁安羌之役」。 
滇緬路作戰雖失利,但國軍卻成功解救英軍之圍,並掩護英軍撤回印度,國軍主力則退守怒江東岸,為滇西遠征軍,另一部退入印度藍姆伽接受盟國的裝備訓練,成立「中國駐印軍」,為日後盟軍在印緬戰區反攻之骨幹。

(二)緬北滇西作戰(民國32年1月至34年3月)

  民國31年6月,滇緬路作戰失利,國軍主力退守怒江東岸,一部退入印度。主力為遠征軍,一部為駐印軍。駐印軍由國內空運兵員補充,並接受美國租借法案裝備,在印度藍姆伽整訓後,戰力大增。32年10月下旬,駐印軍與美軍等部隊,自印緬邊境向緬北日軍發起攻勢。於11月初旬攻占新平洋及寧便,次年3月5日占領孟關。同時日軍在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交界之堅佈山布署,構築堅強工事及砲台30餘座。駐印軍除以正面進攻,並迂攻敵後,於3月28日突破敵陣,敵軍敗逃。我軍繼續追擊,5月3日攻克馬拉高,27日攻佔西穆,截斷敵後路。6月16日攻克加邁,迅速渡過南高江,6月20日與敵主力激戰三晝夜,攻占孟拱。10月中旬,駐印軍由加邁、密支那向南繼續推進,於12月15日攻克大利、莫馬克及八莫。34年1月5日襲占南坎。 
另一方面,國軍遠征軍為協力盟軍反攻緬甸,打通中印公路,由滇西出發,於民國33年5月11日強渡怒江向目標進攻。9月14日收復騰衝,11月收復龍陵,11月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占領遮放。34年1月19日收復畹町,27日與駐印軍在芒友會師。2月8日駐印軍繼續南下,3月9日攻克臘戌,3月30日與英軍在喬梅會師。緬甸收復,中國對外陸路交通遂完全打通。

四、開羅會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中、美、英3國領袖於民國32年11月22至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討論如何協調對日作戰的共同軍事問題和戰後如何處置日本等政治問題,史稱「開羅會議」;會後並發表共同宣言。 
開羅宣言內容不到250個字,其中與戰後台灣地位有關的協定內容為:「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3國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疆土之意思。3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五、青年從軍:十萬青年十萬軍

  蔣中正委員長鑒於中國駐印軍和援緬遠征軍中下級幹部和特種兵嚴重缺員,盟軍大量來華急需翻譯,決定發起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民國33年10月,成立青年從軍指導委員會。10月21日,蔣委員長在知識青年從軍大會上,號召知識青年從軍報國,激動地發出令青年熱血沸騰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掀起一片知識青年從軍熱潮。不久即徵足15萬人,於整訓後成立青年軍;此批部隊雖沒能趕上參與抗日聖戰,但其後在戡亂作戰中仍然發揮巨大作用。

六、後期重要戰役

  中國抗日情勢雖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與國際情勢的改變而好轉,但由於美國重歐輕亞的基本戰略,使得中國戰場國軍所承受的壓力與責任依然艱鉅。日軍於抗戰後期的最後階段中仍作掙扎,發動多次大規模會戰以企圖改變中國戰場的情勢;但在我軍艱苦奮戰下,這些企圖最終皆成泡影,日本在中國還是難逃戰敗的命運。這些會戰包括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豫中會戰、長衡及桂柳會戰等。而這其中對我抗戰士氣影響至大,且讓盟軍對我軍戰力刮目相看的戰役,當屬第三次長沙會戰與常德會戰最為重要。

(一)第三次長沙會戰(民國30年12月下旬至31年1月中旬)

  日本發動奇襲珍珠港之時,同時揮軍進攻香港,其在武漢方面之日軍為策應其攻略,對長沙發動攻勢,牽制國軍不能轉用。我軍伺機發動攻勢,牽制日軍,並進攻廣州,策應香港英軍作戰。此次日軍進犯長沙攻勢稱之「第三次長沙會戰」。 
民國30年12月24日,日軍渡新牆河,主力向汨羅江、撈刀河發起攻勢,適逢連日天雨,至27日方攻抵汨羅江,此時國軍已抵達株洲、寧湖、衡陽各地附近,由於日軍發起攻擊過遲,且香港已於25日攻占,作戰目的業已消失,其牽制行動已無必要,但仍獨斷向長沙追擊。31日,日軍突進至長沙附近,遭優勢國軍重重包圍。31年1月1日夜,國軍發起猛烈攻擊,日軍以態勢不利,開始突圍,在退卻途中,遭國軍截擊、圍攻,被殲滅過半。日軍苦戰至1月16日,始勉強退回新牆河北岸,恢復原態勢。是役發生於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於東南亞戰場縱橫無阻之際,獨國軍於中國戰場重創日軍,使國際間對日本陸軍世界無敵之錯誤觀念為之改觀。

(二)常德會戰(民國32年11月上旬至33年1月上旬)

  民國32年9月,國軍向滇西及印度方面增兵,準備協同盟軍反攻緬甸,並打通中印公路。日軍為策應其南方軍作戰,牽制國軍轉用,乃於11月1日夜,以約五個師團,自彌陀市至華容間全面發起攻勢。日軍右翼於14日進至媛水街西北後,留置一部擔任北側掩護,主力向南前進,並用傘兵襲占桃源,對常德形成包圍;另以有力之一部,攻占澧縣後,亦向常德進攻。 
常德守軍第57師官兵抱定與城共存亡決心奮戰11晝夜,傷亡殆盡,最後僅餘官兵300餘人、步槍30枝、輕重機槍8挺,仍負隅抵抗,力戰不退,直至12月5日援軍趕到,乃得突圍,常德陷落。我援軍由外圍對常德日軍行反包圍。12月9日攻抵城郊,遂即攻城,11日突入城內與敵進行巷戰,戰況激烈,日軍於13日開始後撤,國軍乘勢進擊,肅清殘敵。至33年1月5日,退回原駐地,恢復會戰前之態勢,粉碎日軍占據常德及牽制我軍打通中印公路之企圖,對全局之貢獻甚大。是役雙方均派出大批空軍支援作戰,空戰至為激烈,日機被擊落或擊毀數十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