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印象-宝岛美丽,民风传统文明
在台湾九天,我们自由行和参团相结合。
向北在温泉之乡的北投,见识了有“地狱谷”,“玉泉谷”多称的“鬼湖“--地热谷;逛了厚重历史古迹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淡水老街,红毛城,渔人码头和八里左岸;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馆,至善园和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士林官邸;还有“彩花、流水、新视界”为主题的国际台北世界花博会。
参团登上了阿里山,在神木森林坐森林铁路火车,赏阿里山晚霞云海,在“日出有大美”餐馆吃火锅,看阿里山姑娘小伙载歌载舞,下到没有水的奋起湖吃正宗的铁路便当,喝“好望角”咖啡;
向南到台湾巴厘岛之称的垦丁国家公园YOHO旅馆品赏全套龙虾海鲜大餐,在“自然醒临海早餐厅”用自助早餐到椰林风韵的礁石海滩散步,可惜没摸到垦丁最著名的鹅鼻头和猫鼻头岩石;
到花莲七星岩海堤拾贝;
进悬崖凿洞,穿山公路横贯台湾东西,山峦崖谷绵延20公里,地势险峻,溪水川流不息,人文景观丰富的著名景点太鲁大峡谷。
最遗憾的是没有去老母亲当年游过泳,骑车环行,还跌掉半粒门牙的日月潭。
台湾山海相依风情,历史悠久,文化多元,人文荟萃,景点众多,哪能是来一次就能看个够的地方?!
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迤逦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物质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台湾是美丽宝岛名不虚传,可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台湾的人。
在乘坐台湾的捷运地铁里,礼貌微笑让座的年轻人,低声询问“你们是来旅游的吗?”的邻座,乘客闻声投来的善意的眼神。。。同样的肤色,熟悉的语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传统文化古训从脑海里浮现,他们不就是我久违了的五六十年代的路人和邻居吗?
在淡水咖啡店里偶遇的Z先生,不但主动问候,要求与我们一起喝咖啡聊天,还特意到我们住的旅馆接我们与他的家父,一个远离故乡几十年的老人一起共进午餐,可惜我和先生都只顾吃,只顾聊天,没记住餐馆的名,也没记住吃了什么,就记得餐馆外是一片幽静的竹林;
E-trave旅行社驾驶员的热情健谈;阿里山“日出有大美”火锅店的老板娘,一位热爱故乡的阿里山姑娘,用彩笔书写的卡片,以文会友地向来客讲述她自己和餐馆背后的故事,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保护阿里山家园的心声,还有她利用节假日到母亲餐馆帮忙,手写菜单的儿子,温馨的店堂布置,都令人印象深刻。
阿里山,奋起湖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土特产,手工艺商品,台北夜市火热的小吃摊上,还有居民区新鲜菜蔬水果的菜市场上,到处可见辛勤打理,热情服务的人们,兢兢业业地为生活努力着,。。。一派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景象。
我们的台湾之旅仓促成行,没有做什么功课,以至于到了台北才得知年逾耄耋的大哥在医院手术治疗,我们因此少了许多在一起叙旧的机会。
早就听去过台湾医院的先生对台湾的医院和台湾的《全民健康保险》赞不绝口,说台湾的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数量相对人口来说是最多的,台湾的医疗仪器设备世界一流,医疗质量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台湾人民好有福气!
95年9月26日,我和大哥在我们母亲去世一周年的忌日那天第一次见面。大哥在母亲的墓前痛哭流涕,长跪不起;大哥是个不惧陌生自来熟的性格,那年他奔七的年纪,他谢绝了国内弟弟妹妹为他在大酒店开的房间,挤在二姐家睡一张小床;聚会时他跟我们聊他儿时的趣事,弟弟妹妹们一起到卡拉OK歌厅,他不唱歌,但音乐一响他就起身邀请家里的女士们跳舞;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坐在车里,他突然像孩子一样站起来趴在椅子背上指着一辆黑色的Lincoln跟我说“看!我们爸的车!我们爸的车就是这样的。”。。。大哥的出现让全家人都很兴奋,对大哥“与众不同”的表现充满好奇,觉得台湾的大哥就是跟我们不一样,不像我们拘谨放不开。
看到大哥无拘无束,热情乐观的样子,我不免思忖,如果我们当年没有回来,我们兄弟姐妹会跟大哥一样率性豪放吗?
南橘北枳,台湾的土壤养育培养出来的人就是与大陆不一样。
这次台湾行,也让我对蒋介石有了新的认识。在国内被洗脑,蒋介石就是个“娘希匹”粗话不离开,逛妓院的政治流氓“蒋该死”。士林官邸有“慈云亭”,太鲁阁有慈母桥,慈母亭都是蒋介石为纪念远在古国的母亲而建造的,台北国史馆里有蒋介石写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日记手抄本,能几十年如一日写日记就让我感慨万千,况且每一篇都是工整的毛笔小楷,记录自己从普通军人到领导者的心路历程,让人刮目相看,共产党的确把蒋介石妖魔化了。
台湾虽然没有许多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但台湾民风淳朴,社会风气礼貌文明,自由民主进步,台湾人文化素养好有人情味,丰富多元的文化和融洽包容的多样信仰,人民安居乐业。
台湾是美丽宝岛,台湾是中华传统文化保存最好的一方净土。祝福台湾!
荷姐笔下的的大哥性格开朗, 读者都被大哥的热情乐观感染, 很温馨的回忆。 疫情结束后回国时路过台北,对那里的印象不错, 尤其是那里的人文。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