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抢红包”风靡一时,不如说方兴未艾,至少现在还是相当流行的。
逢年过节、生日喜事、托人办事等等都流行在网上发个“红包”,有段时间还特别流行“抢红包”游戏,在群里像是击鼓传花一样乐此不疲。可以说,“一言不合”就发“红包”。
虽说网络“红包”通常也没多少钱,特别是在“抢红包”游戏中,所有红包都是随机的,有的甚至几分钱,但抢的人绝对不在少数,有一大部分人甚至为每次能抢到几分钱而欣喜。
细思之,有几个问题特别有趣:如果年终了你上司给你塞个红包,里面只有几分钱,你怎么想?如果在网上朋友单独给你发个“红包”,只有几分钱,你又会是什么感觉?在“抢红包”中,你是“手气最佳”,抢得了最多的那个“红包”,哪怕只有几十块钱,你是不是很兴奋?这些问题都可以反映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
首先,“抢”到的东西似乎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人们对于获得会有意无意的进行归因,即进行原因分析。同样的一个红包,如果是他人给你的,你是被动接受者,你会认为是他人对你的一种评定,这是外归因。而如果是自己“抢”到的,则会认为是自己的运气或者努力得到的,虽然也会意识到红包是他人发的而礼节性表示感谢,但更多的是“感谢”自己的手气和努力,这变成了内归因。
其次,大部分人的幸福源于与他人比较。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这种社会性就注定了会进行比较。虽然说幸福是主观的感受,理应与他人关系不大,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把幸福植根于比他人“更有优势”。当在群里“抢红包”时,往往“手气最佳”者感到更开心。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同样如此,大部分的人是因为自己比他人“好”而幸福的,特别是熟悉的“他人”。而很多时候的痛苦也源自于与他人的比较,人的烦恼也往往来自于比身边的人“差”。事实上,人们可能忽略了自己可能比这世界上很多人更好。
再次,同样的东西给人的心理感受可能是不一样的。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曾有哲人说过,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理。同样是几分钱,你从上司那获得与你在网上“抢”到是完全不一样的。撇开刚才说过的你的“努力”的参与,还有一种现象是,等额的数字货币与现金在人们的心理感受上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网购会如此风行的原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在“前景理论”中也论述了同样的现象:人们对于失去与获得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举个例子讲,你得到100元与丢失100元给你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大部分人会因为丢失100元感到“苦闷”。
最后,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可以控制随机事件。在面对随机事件时,人们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端倪”,同时对偶然出现的“中奖”格外关注,以至于将之归结为是自己掌握规律的结果。在“抢红包”中,有些人竟然研究手机间的地理距离、手机号码以及“抢红包”的时间点等等,认为“手气最佳”是有诀窍的。这个现象,在彩票业中最为常见。很多人研究彩票的走势,各种分析和推测,甚至于演算成公式。实际上呢?只要是正规的彩票都是随机事件,也就是每一次彩票结果都是没有任何联系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产生“控制感”呢?也有一个现象叫做“代表性启发”:人们往往会因为具有代表性的事情而高估该事件出现的概率。一两次预测准了,就会高估自己预测的能力,会主观上认为自己多次预测准确,从而忽略大部分时候的“不准”。
这些现象被许多商家运用在商业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营销效果,“抢红包”就是微信等软件的一种很成功的例子。当然,只要自己觉得是一种乐趣,又何必在乎是不是“被忽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