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
2021 (58)
2022 (52)
2023 (51)
小时候看连环画,无论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几乎不用看附加的文字,便会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一目了然。兴致勃勃地看完连环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会清晰地留在记忆里好久、好久,它甚至左右了我的日常行为。看了《小兵张嘎》,就学着去爬树,打弹弓,仿制简易“枪”;看了《铁道游击队》,就去效仿“打鬼子”的游戏:和小伙伴们装扮分成两派,互相“周旋”、“抓捕”和“袭击”,有一次“实战演习”时失手,投掷过去的石块导致对方小伙伴的脑袋上鲜血直流而晕厥过去,现在想起来确实有点后怕。
因为看连环画而喜欢上了画儿,所以对于画家自然有一种天然的羡慕和追随感,可是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而失去了学画画的机会,从而“画家”的梦想也随之“夭折”了。喜欢画儿但又不会画有点像聋哑的人想说话,失明的人想看见那样的渴望。
好在文学和绘画等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在看不到绘画作品的时候,通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读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心旷神怡;通过抑扬顿挫的歌曲旋律也可以唱出“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的热火朝天;通过惊鸿一瞥的优美舞姿也可以跳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海誓山盟;通过惟妙惟肖的戏曲也可以演出“六月飞雪,人间冤情天公怒”的因果报应;通过扣人心弦的电影可以也播出“战争与和平”的残酷和宁静... ...等等。那一幅幅难忘的“画卷”都印刻在了心灵的深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绘画界也不例外。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塞尚的《玩纸牌的人》,莫奈的《日出》,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墨虾》,徐悲鸿的《奔马图》,毕加索的《和平鸽》,丰子恺的《漫画集》... ...这些实至名归的顶级名画悬挂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或争奇斗艳的画廊中,也珍藏在了我心中的画卷里。一个人独处时,这些画面常常会慢慢浮现在眼前,让我再次领略到那些经典作品的魅力和绘画“状元”们与众不同的非凡经历和超群才华。
以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为例,他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公证员和一位农妇的私生子。尽管他家里很富有,而且他也很聪明,但是他的执着和刻苦努力直接成就了他辉煌的绘画事业。
达.芬奇14岁时,爸爸送他拜著名的绘画大师学画。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当他有些不耐烦了时,老师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听了老师的教诲,达·芬奇开始潜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反复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成功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世界名画。
许多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一蹴而就的。成功者的坎坷和奋斗无疑也是一幅幅励志的画卷,像耀眼的星,照亮他人前行的路。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人们常常把自己的祖国比作一幅画卷,如果有人问起心中祖国的画卷,我就以诗作答:
我心中祖国的画卷
是五千年华夏文明
流淌的血脉
亘古绵延
从未间断
我心中祖国的画卷
是近代鸦片战争的硝烟弥漫
是甲午海战的风云突变
是戊戌变法的大义凛然
是八国联军的肆无忌惮
是辛亥革命的曙光乍现
是五四运动的彷徨呐喊
我心中祖国的画卷
是军阀割据后的妻离子散
是日本铁蹄下的生灵涂炭
是国共合作前的西安事变
是山河破碎中的浴血奋战
我心中祖国的画卷
是钟灵毓秀的一马平川
是长江黄河的磅礴壮观
是巍峨屹立的长城泰山
是风调雨顺的稻香果甜
是岁月静好的国泰民安
虽然此生无缘成为画家,但在我的心目中,悬挂着无数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美画卷,招之即来,呼之欲出。这些仿佛是自己亲手画制的画卷,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伴我成长,与我同行。
(2021/12/10 Oakv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