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观察一个人只能观其外表。观察一个国家则可以里里外外观察。参照世界媒体、中国网民和中国媒体的观点,里里外外观察今天的中国。
正文

陈丹青:我看徐悲鸿

(2015-01-06 03:39:19) 下一个
这次会议的议题很有意思,也很“恶毒”,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如何成就大师?”答案很简单,只有四个字,但我不敢说。我只敢把议题的意思反过来问问,就是:“如何不能成就大师”。

话说徐先生的才,徐先生的貌,是先天的事情,是他父母的事情,是上帝的事情,我们无法回答。如果我们公认徐悲鸿是一位大师,就要说到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徐先生的“天时”,是少年时代迎来中华民国的诞生,是青年时代遭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徐先生1895年诞生,歿于1953年,得年58岁——他要是早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有齐白石黄宾虹的才,但不会是他徐悲鸿。他要是晚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他的才天下第一,也不会成为徐悲鸿。

徐先生的“地利”,是 他生在江南。如果他生在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贵州、云南……他都不太可能得到后来的机遇,为什么呢,诸位知道,清末民初,中国的文化中心、文化重镇、文化集散地,是在江南,是在当年东亚第一大都市上海。他从宜兴到上海,从上海到巴黎,从巴黎回南京,一路地利。抗战爆发,他和许多文艺人的命运一样,走避南洋、偏安西南,是他一生颠沛流离的时期。战后回到北京,又一次得到地利,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国立艺专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在民国首都与共和国首都,都成为美术界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徐先生的“人和”是什么?可以重点谈。

但是,我们谈徐先生的“人和”,与他的“天时”不可分,因为民国初年的文艺精英,都给他遇见了;徐先生的“人和”,也与他的“ 地利”不可分,因为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前已说及。所以没有他的“天时”,没有他的“地利”,他的“人和”便无从谈起。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

又譬如第一个跟他私奔的女子,是蒋碧薇。今天江苏宜兴的小姑娘再漂亮、再聪明,哪里挑得出蒋碧薇这样的大家闺秀?

徐先生出道的时代,是军阀时代。在北方,委任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的,是黎元洪执政的军阀政府;在南方,徐悲鸿留洋,拿得是军阀政府的名额与官费。据蒋碧薇回忆录回忆,徐先生在法国,区区留学生,竟然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就打电话给军阀时期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寄过去——今天哪里去找这样的事?

顺便一提 :那时的法国公使自己花钱收藏欧洲油画。全中国如今唯一一批法国十九世纪油画真迹,包括库尔贝的画,就是那位军阀政府驻法国公使亲自购买收藏的,现在有一部分还藏在中央美术学院。

当年徐先生回国出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即今日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前身),他不必加入国民党,不必接受XX部文化部政审,不必通过所谓“国家学位办”的学历与资历审查,不必经过科级处级局级司级等等干部升迁的过程,不必由国务院讨论任命……这一切,民国时代都没有。他徐悲鸿有才学、有名望、有作品、有抱负,他就能施展。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规定能够阻拦他——这种事,今天可能吗?

徐先生招学生,不必通过政治考试和外语考试,他看准了,就能收进来。今天中国画研究院前院长刘勃舒先生正好在座, 他本人的经历就是徐先生的一桩美谈:当年刘先生不过是江西一名小学生,给北京的徐先生写信请教,徐先生回信鼓励,后来就被收为弟子——这种事,今天可能吗?

徐先生的文艺观是“为人生而艺术”,他有一个论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论敌,就是刘海粟——这是徐刘二位的“不和”吗?不是,这也是徐先生的“人和”。诸位知道,法国有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相争,俄国有柴可夫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相争,德国有华格纳与勃拉姆斯相争,美国有海明威与福克纳相争……我们在世界文艺史各个时期,几乎都能找到一对大人物,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其实彼此佐证,相得益彰。中国也有:譬如北宋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譬如清末康梁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鲁迅和胡适之争——今天,我们各个学术和艺术领域,找得出这样一对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吗?

徐先生更有提拔人才的眼光、热情、雅量,尤其是能量。他当年在江西遇见贫寒的傅抱石,直接找江西省军政界头目熊式辉资助傅抱石留学日本,人家买他的帐;他当年到广西与军政界人物李宗仁、白崇禧结交,人家买他的帐;他回国后亲自举荐吴作人、吕斯百、沙耆这几位小青年去比利时法国留学,教育部买他的帐;北平被解放军包围时期,他在傅作义召开京城贤达名流的会议上率先发言,力劝傅作义认清形势,顺应潮流,保护古城,人家也买他的帐;他接掌北平艺专,亲自在全国范围杰出画家中点将组班,接聘来京,共享其盛,当时美术界各路英雄好汉全都买他的帐——今天全国各省找得到这样爱惜人才、慨然作主、亲自拍板、从善如流的军政长官与教育长官吗?全国各校找得到这样胸襟开阔、人脉遍在、资望超群的伯乐教授吗?全国各地找得到这样一呼百应的精英群体吗?

徐悲鸿给学生俞云阶送一幅大字“勇猛精进”。结果俞先生当了二十年右派,抬不起头。徐先生一辈子的座右铭是“一意孤行”,今天那位艺术家胆敢“一意孤行”?今天,我们所有艺术家的身家性命“一意孤行”得起吗?我们不但不敢“孤行”,我们甚至没有自己的“一意”。在座哪位说得出自己的“一意”是什么吗?

徐先生是一位民国人,一位民国时代的文人艺术家,是什么成就了徐大师?是什么成就了五四精英成为各个领域的大师?是什么使这些大师至今无可取代?无法复制?无法超越?

所以我也给在座各位一个命题: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没有大师?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休想出现大师?

最后我要替徐先生庆幸: 在我们的时代刚刚开始时,他就去世了。概括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正可谓生逢其时、死逢其时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mike05 回复 悄悄话 過去的名畫家,人們是通過其作品來了解,認識,欣賞他們的,藝術成就絕對不是因其無所不及,又無一精到而滑天下之大稽的。畫家寫音樂論,有些象相聲中的客串,好不好不說,至少是不那麼專業。就象人相聲演員說他是歌唱演員中相聲說的最好的,也是相聲演員中歌唱的最好的一樣。說修養並非要凡事淺嘗轍止,講造詣也即要出神入化,而不要消費自己,一事無成。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陈丹青写有论音乐,纽约十年对艺术的感悟,木心的文学史记,不是修养是啥呢?
心旷神怡 回复 悄悄话 徐悲鸿的人品怎样?好像不咋的.他如没康有为提携,不太可能有后来的成就.他后来对康师傅怎样?开始如没蒋碧薇家里的关系,靠着蒋家的名声地位,谁会理他?当时蒋碧薇和他私奔,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徐悲鸿好像是个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主儿,踩着蒋家成名了,就到处沾花若草,和其他年轻女学生有一腿,比如和孙多慈等,就像现在有小三一样.他还倒打一耙说是蒋碧微不守妇道.他不是个好丈夫,也不是个好父亲.

徐悲鸿和蒋碧微的两个孩子就因他不顾家,两个孩子最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很叛逆,儿子好像在高中时就加入了远征军,女儿放弃大学参加八路军,最后找的是个结过婚的共党大老粗,还带着前妻几个孩子.蒋碧微结局也不好,一人孤老在台湾. 一个成功的男人老婆和孩子因他结局都不好,这个所谓"成功"男子应该是个极端自私之人.
pumped 回复 悄悄话 陈丹青是不是说: 啥好事儿都让他占了,谁都买他的帐,所以徐悲鸿能成大师?
Interread 回复 悄悄话 说得挺好的。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國內出版陳丹青的"退步集"里有一張列寧坐在輪椅里的照片,背後是他老婆面色陰沉地推着,列寧昂着頭目光如炯看向遠方,插圖下面陳丹青沒有作任何文字說明,
文宣的審查官員大概認為這是一張偉大無產階級導師的光輝形象,批准全國出版,但那是一張從美國生活雜誌出版的"二十世紀"的巨型畫冊上轉載下來的,每年選了一個世紀偉人,圖片的文字說明是:1924年列寧在莫斯科近郊的瘋人院里去世,照片是生活雜誌的記者在瘋人院拍攝的,令人尋味。
洞庭人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十全老人' 的评论 : 那你认为陈丹青应该怎么说?他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议题情况说这一段话是十分合适的,也是实事求是的,是真话。难道要他像周小平一样也给我们伟大的档,伟大的时代点个赞。这么荒诞的十全十美执政党,就是要有陈丹青这样的人画一画他的背面。
eRandom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十全老人' 的评论 :
"我猜想,陈丹青这样说,可能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有不世之才,但又没有获得相应的名望---或名望还没有到达自己期待的程度,就因为自己生错了时代。这样开脱,他的焦虑会小些。 "
以你之心度丹青之腹哈。只是太小气了些。
mobamo 回复 悄悄话 俞雲階 在哪?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陳逸飛,当年上海文革“十一歌”写作组拼凑一本〈鲁迅的故事〉,插图里有鲁迅躲在阁楼里读马列,作者就是陳逸飛,看来和余秋雨一样往事不堪回首,又象余秋雨一样长袖善舞,喜作沪上闻人状。范曾去年作〈七律 读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令人欲作三日呕,节操连妓女都不如。陈丹青则做右愤状,作反体制状,作缅怀民国状,不外乎以公知身份行世,兼充业界良心。如此而已。
hola! 回复 悄悄话 陈丹青话多还是画多?
mike0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十全老人' 的评论 : 陳逸飛不出國,不回國便成不了陳逸飛,范曾不出國,不回國也成不了范曾。俺承認知道這兩位當初也並非從看到他們的畫開始,而是從聽到他們的故事開始的。他們都有與人類似有與眾不同的經歷。如今媒體發達,首先打動人的,恐怕還是那些故事,真正能看懂畫的人恐怕也很少是先從他們的作品先認識他們。同樣,對這位樓主的認識也是先從媒體開始的,只聽說他曾是畫界天才,而如今卻不見他談畫,談藝術,反而在那些電視聊天節目上說些其他話題,至於他的畫造詣到底多深,能到何等境界還真不了解。反正文學城裡是沒見貼過。不過他這番徐公的論述顯然是不失偏頗的。徐公當年是戰事頻頻,民不聊生。藝術市場是肯定不可同日而語。若說那麼個顛沛流離的生活是其成因,那如今的各位大蝦們就更該汗顏了。沒有名氣不要緊,要緊的是藝人要有藝術上的修養。不能胡諏。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陳丹青;一個憑着自己的本事,保持了獨立人格和敢於說真話的中國文人。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ke05' 的评论 :
你的话更有道理。陈丹青现在是逮着机会就发牢骚,骂共产党。但是,把徐悲鸿的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忽略了内在的个人秉性和灵感这个决定性因素。这玩意老师给不了,军阀和大使也给不了。不说西方,古代的书画大师不也没有徐悲鸿的条件,还是可以成功。我猜想,陈丹青这样说,可能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有不世之才,但又没有获得相应的名望---或名望还没有到达自己期待的程度,就因为自己生错了时代。这样开脱,他的焦虑会小些。
白云青山 回复 悄悄话 陈丹青的话,不能否认很有道理,尽管有些地方不完全同意。
mike05 回复 悄悄话
過去中國人喜歡人說勤勞勇敢,其實不然,更多的還是懶惰,那些人家畫甚麼就跟著畫甚磨,人家時髦甚麼就跟甚麼。這種方法作藝術與那些滿條街上開一樣店鋪的沒有多少差別。勤奮和勇氣在很多時候要逼才會出來。說某某有才,不等於說其他人沒有那條件,人都有三魂六魄,七情六欲的羈絆,只有能解脫的人才可能出人頭地。那些做不到的,便只好怨天尤人,憤憤不平了。學院派只能陪癢一個人的技巧,而除此之外的個人秉性,藝術造詣,以及感覺靈性,是老師給不了的。徐悲鴻之成為徐悲鴻而不是齊白石,張大千自然有其必然與或然性。並非哪個時代能出,哪個時代不能出人才。要是作橫向比較,那西方也不會在當代出現比加索,倫伯朗,也不會有莫奈。橫不能就說這日子就不過了,畫就別畫了不賣了不成?
有時候人總喜歡說天性被束縛了,出不了東西。其實是自己超脫不了,不夠強大,不夠真實。真實的人是誰也束縛不了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