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远兮,有谁能到尽头?人生之短暂兮,走完则无悔!命运之不济兮,无顾则不惧!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前桑后柳:浅说中国语音吉祥文化

(2020-09-19 17:04:49) 下一个

十几年前,在公司和一位朋友闲聊时,说起我的一位朋友在他家的新房子的后面种了一颗柳树,结果她说这会破坏风水的,因为中国人忌讳:“前桑后柳”。N年前,我横跨美国,中途到一位朋友家歇脚,看见他们新婚,墙上没有钟表,就想给他买一个,他死活不要,只好请他们吃饭。后来看了《康熙微服私访》后,才知道送钟和“送终”同音,一定是那位老兄知道它的寓意,所以死活不要,但是不是说可以自己“买终”,不要别人“送终”?有什么不同?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大清帝国可以接受那么多的西方国家“送的钟”?难道当时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这个忌讳?难道说大清灭亡,真的是因为洋人“送终”的?有那么灵验吗?

中国人事事都要讨个吉利,特别是在红白喜事、安宅、筑墓等有关大事上,不能说与不吉利话中某个字同音或者相近的字,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作不吉利的事。比如,送礼不能送四个,因为“四”和“死”音相近。车号码里有了4,就说不好。你可以送苹果,但不能送梨,因为苹果寓意着“平安有果”,而不能送人家“离”。你可以和家人分苹果吃,那是“分享平安”,但不能分梨吃,因为会“分离”。不小心打碎了东西,就要补上一句“碎碎平安”,觉的就可以挽回了损失。实在不行,就回一句:“呸呸”,就可以覆盖你前面的不吉利的字。有时候觉得很无奈,很是莫名其妙。这种文化现在随处可见,特别是在饮食文化中和现在流行的“土味味情话”中,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现在我就说说这个“前桑后柳”为什么不吉利?因为“桑”和“丧”同音,“柳”和“流”同声,所以人们自然不喜欢“丧”和“流”了,但“丧”和“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就有所让步,可以接受“后丧前流”,但绝不能制造“前丧后流”。人总是会死的,死人需要报丧,所以如果是后面报的丧,那人就是死在家里,可能是老死的或者是病死的,属于正常死亡,不管怎样,可以接受。但如果报丧的人从前面来,那这个人一定是死在外面的,属于不正常死亡,过去大多是死于战场、或是打架斗殴,死人必定见了血,当然不吉利。你看看《杨家将》的佘太君经受过了多少次报丧的打击。直到如今,如果这个“丧”是从前面来的,人们都很难接受。不仅中国文化如此,世界文化大同。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报丧者》,英文是Messenger,说的是一个被五角大楼召回的退伍军人,让他作为一个报丧者,到每个死于伊拉克战场上的士兵家里去,直接而且只能给士兵生前指定的人去报丧。结果他受到的侮辱、甚至是打骂,远远超过他理想中的豪言状语和人们的理解。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害怕“丧”从前来的原因,所以有的人看见他们两个走向自家,就吓得不得了,因为那消息太恐怖了。

再说说这个“后流”,人们总是要赚钱、致富的,但有了钱你得花出去,也就是让它“流”动,才有意义,但人们希望钱花在明处,花多少,只要值得就高兴,从门前出去、流走,而不希望,如果钱从后面莫名其妙的流走,那一定是出了“家贼”、“外寇”或是什么祸事,钱花的很冤枉。所以,“前桑后柳”太不吉利了,要尽量避免。

那么,话说回来,是不是可以“后丧前流”呢?前流当然可以,但这个“后丧”嘛,也要尽量避免,所以就有谚语“门前有棵柳,生活不用愁;门前一棵柳,财富家里走。”显然人们是喜欢把柳树种在前面,至于后面有桑树是不是可以“桑葚(盛)”呢,那就需要你自己实践去。

至于你在门前种颗柳树后,会不会财富家里走呢?我不敢保证,但至少你不会花冤枉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