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小城的选举(一)

(2022-11-13 11:21:56) 下一个

小城的选举(一)

 

如果说维稳是威权国家最大的事情,那么选举就是民主国家最大的事情了。

11月8日是美国两年一次的中期选举日,按照美国宪法,需要改选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和全部的众议员。其实,这一天还会同时举行很多地方选举,比如有36个州今年要进行州长选举,包括加州和纽约州,另外还有数百个城市要进行市长的换届选举,比如洛杉矶。我们居住的小城也要进行市长和两位市议员的选举。我们就近距离观察一下小城的选举吧,通过解剖麻雀,了解一下民主机制在美国基层是如何运作的J。

笔者居住的小城位于加州北部东湾地区(East Bay Area),旧金山以东55公里,硅谷以北60公里,到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分别只需要35分钟和45分钟车程。小城占地面积18.56平方英里(约47.5平方公里),比上海静安区大一点,差不多是北京市朝阳区的十分之一,人口约8.7万人口,分成四个选区(如下图1-1所示)。每个选区选一名Council Member(市议员),任期四年,每两年改选一半,另外全市选民共同选出一位市长,任期两年。今年需要换届的是2区和4区的议员,还有任期只有两年的市长。

(图1-1:选区划分)

按人口构成来说,根据2020年的普查数据,亚裔已经占到 约48%(目测主要是印度裔和华裔),白人约占 41%(包括拉丁裔),非洲裔约占3%,混合族裔约占8%。其中:

选区

人口数

非拉丁裔白人

亚裔

拉丁裔

非裔

1区

20,659人

42.8%

40.7%

10.5%

2.9%

2区

22,380人

43.1%

40.6%

10.6%

2.1%

3区

21,845人

15.1%

71.7%

6.1%

4.8%

4区

21,521人

25.8%

63.3%

6.1%

2.4%

按选民人数计算,情况略有不同:

选区

人口数

非拉丁裔白人

亚裔

拉丁裔

非裔

1区

11,178人

60.7%

23.3%

9.5%

3.6%

2区

13,054人

62.8%

23.8%

9.2%

3.7%

3区

9,525人

26.1%

60.1%

5.7%

4.0%

4区

11,450人

41.0%

50.3%

4.6%

1.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亚裔在各个区的总人口中占比都不低(最少40%),从选民结构来说,1区2区基本相对是传统的白人占优势,3区4区显然是亚裔占优势,但亚裔在选民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在总人口的比例,非拉丁裔白人的选民比例则明显高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4个区皆如此,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小城里的非拉丁裔白人主要是成年的美国公民,而亚裔人口中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和绿卡持有人,不具备选民资格。

现有4个议员中,白人和亚裔(印度裔)各占2名,而现任市长是个白人老爷爷,可以说基本反映了人口构成的现状,但也明显体现非拉丁裔白人的传统政治优势,不过现任4区议员的Sabina(印度裔)势头很旺,主动放弃竞选市议员连任,而直接挑战市长职位,明确提出市长人选应该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化,那就是亚裔人口不断增长,硅谷的地区的科技精英越来越多的来到了小城。究竟能不能如愿,要看11月8日的选举结果。

顺带说一句,很多中国人不服气印度移民在美国政界和商界的崛起,特别是在硅谷地区,很多中国人与印度人同为“码农”,自视甚高,看不起“印度阿三”,但实际上 ,印度移民与中国移民相比,有天然优势,一个是语言,英文算上半个母语,虽然发音不那么标准,但是很流畅、自然,与美国人交流无障碍;二是文化熏陶,印度有多种宗教、种族、种姓共存,习惯了开放包容,善于表达、敢于交流,不怕犯错、不怕丢面子,自然有更多的可能争取更多机会;三是经历过民主体制,了解民主社会的运作方式,不怕辩论,习惯寻找共识和妥协,善于解决矛盾,而不是沉迷于零和思维、斗争哲学,非要斗个你死我活。这些特点和中国人独善其身、封闭孤傲、顾及面子、不善沟通、不愿妥协的性格相比,显然更适合美国的职场环境,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也难怪那么多印度裔担任了美国大公司的高管,而中国人只能暗自眼红。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接着说小城的选举。4个区选出的市议员加全市普选产生的市长五个人就构成了小城的最高领导层,可以说既是立法机构,也是行政机构,既要负责适用于小城的立法和政策制定,也要负责实施适用于城市的各项法规、制度、政策、项目等。当然他们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他们五个人是决策机构,相当于公司的董事会,他们会聘请城市经理和律师,并组建、指派不同的理事会、委员会、项目组等去实施各方面的工作。下面这张就是小城的组织机构示意图:

(图1-2:组织机构图)

必须要说明一下,这五个人都是不拿工资的,只是每个月有几百美元的交通、通讯补助,相当于是志愿者,纯粹尽义务,但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和压力,工作量也不小,需要牺牲很多的个人时间。这一点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可能也是中国读者难以理解的。那他们的工作量有多大呢?在政府公布的参选指南里,是这么说的:

  1. 每周至少30个小时阅读文件、参加各种内部会议、落实、检查市内各项工作;
  2. 每个月第二个和第四个周二晚上7点,两次市议会例会,一般时长2-3小时;
  3. 根据需要,参加涉及市政府工作的委员会、理事会、基金会(约20个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团体和市民组织举办的各种会议、出席各种相关活动;
  4. 代表小城参加州、郡、市级的大约十多个不同联席会议、委员会、理事会、协调小组等各种活动和会议;
  5. 参加州里组织的市级“干部”培训、学习、研讨活动。

上述工作加起来,一周至少4-50个小时的工作量,基本是一份繁重的全职工作了。除了要承担责任、付出时间、精力之外,还有许多隐形的牺牲,比如个人和家庭隐私会受到影响、财务情况要公开申报,等等。那么为什么还要来做这份工作呢?这些市议员和市长都是些什么人呢?有兴趣的读者,且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