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的电影世界

汤唯的代表作:《色戒》,《晚秋》,《黄金时代》
正文

一个普通80后男生对汤唯和电影《黄金时代》的观后感

(2014-10-09 12:25:12) 下一个


先要恭喜电影《黄金时代》获得今年的金马奖五项大奖提名,它们分别为: 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发这篇影评之前,先听听这两位和萧红有着最直接关系的人怎么说。

* 萧红的侄子 张抗:“看过之后我认为这部片子是迄今为止拍摄萧红最优秀的一部片子。它基调准确,非常尊重历史,没有主观臆断、揣测;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刻意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谁,很平和。”

* 萧红研究会副会长 章海宁:“这个片里有很多的场景,让我们重温了那个年代。这部片子让我很感动的地方,里面的人物不是平面的、扁平的,人物是立体的。”


正式影评开始。。。。。。。。

原作者: 爱峰ALLEN (他不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或其中任何一位演员的粉丝)
 
又是一个年度期待,但事先知道了片子大概的风格和结症,所以适当有所调整。观影过程很艰难,家乡小城市排片不多,一天一场。还是中午,结果被老爸叫去吃饭没看成,白白贡献了一张票。。后来匆忙赶回苏州,行李也没放下就奔着电影院去了,奔跑途中还崴了脚,不过好在赶在龙标出场前坐了下来,感受到了一分安定。看完电影,有种复杂的感觉,或许是缺点和亮点都太明显了,但总体而言,我很喜欢,算是今年电影院里看过最不负期待的一部作品。

电影最大的挑战不在于三个小时的时长,而是采用间离效果的叙事方法和发散式多线索又不重合的叙事模式,对于观众来说,实在是个挑战。在电影开始的半个小时,我都倍受这种模式的煎熬,但在半个小时后,那种追忆的情怀打开后,慢慢开始接受和习惯了这种叙事方法,甚至觉得,有些舒服。黄金时代让访谈角色,而不是演员,在面对观众叙述的过程里,依然是角色本身,演员依然在停留在角色里,这种模式虽然打破了戏剧性,但却很好的营造了一种真实的氛围,所以在后两个半小时,每当这种面对镜头的叙述出现时,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有些触动。在叙事线索上,也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剪辑,而是通过不同人和萧红的经历分割模式的组合,有点像中岛哲也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但松子依然是时间顺序,黄金时代却采用了大段的时空穿插和交错,有点意识流的感觉。

最大的缺点在于李樯的编剧,结构性极差,而且非常的碎片化和散,很多重要的事件一笔带过,无关紧要的细节又刻画的细致,我觉得换一个编剧,这片结合许鞍华的掌控,会更上一个层次,而且时间上我觉得起码能砍掉40分钟,完全不必要坚持三个小时,虽然是散文,但也需要一定的内在紧凑和关联。

电影的摄影和布景很美,每个场景的拍的很舒服,画面纯粹平静又暗藏风雷,造型布景都是花了大价钱的,很真实也很有历史感,配乐不多,但出现的都很是时候,波澜壮阔又隐隐哀伤。电影有许多片段也很好,比如萧红在码头躺着的一晚上,比如萧红穿着花衣服在鲁迅面前问好不好看,都可以看出许鞍华的功力所在。

演员方面,汤唯还是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算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表演,剧本也给予了她很大的空间,从头到尾充分的一个戏份,完整的女人一生,从少女到死亡,汤唯都用了不同的处理区分萧红的不同人身阶段,在面对不同人的情感状态时候,汤唯也有着细致的把握,声画分离的表演给了汤唯挑战,但汤唯的台词有了更强的展示,大段的独白,娓娓道来,压抑情绪又细微展示情绪,配合画面上的汤唯,这种疏离又统一的效果给了别样的感受。尤其是后半段的表演,更是有水平,不过整部电影的剧本没有爆发戏份,始终平静内敛,算是个小的劣势。

冯绍峰的萧军出乎意料,虽然有几个点有些生硬,但整体气质还蛮对的,虽然冯叔的脸庞依然俊秀,但散发出那种汉子的气息很是难得,对大男子主义的把握,那种颓废的状态,都很贴合整体的氛围,尤其是火车分别的一场戏,感觉很不错。

配角方面郝蕾还是最亮眼的,台词和肢体的强大让她脱颖而出,面对镜头叙述的时刻,她的力量感和冲击力也是最实在的,还有通过大幅度的肢体刻画人物性格都很成功。张译也不错,感觉比在《亲爱的》里要自然流畅许多,面对镜头低头痛哭的一场戏,层次也很到位,台词也不错。朱亚文戏份很多,但感觉这个人物没有刻画立体,有些缺乏空间,黄轩到结尾才出场,也没什么嚼头,只有最后一哭有些展示。王志文的鲁迅外形很好,但演出我觉得太硬,尤其是那腔调,简直就是把鲁迅文章拿来背的感觉。。。丁嘉丽的许广平刻画很失败,完全描绘成一个农村家庭主妇。



PS 徐静蕾也算文艺女青年一枚,她看完《黄金时代》后,发了这样的感想:《黄金时代》三个小时,真没觉得长,大概是因为汤唯的脸很耐看,但是旁边一起看的化妆师在20分钟的时候就已经睡去了。

这部电影很能检验观影者的文学修养和自身涵养以及耐性,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看的电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