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

好读书,不求甚解
正文

为二十四孝正名

(2014-03-02 14:49:16) 下一个

 

为二十四孝正名

 

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孝道,所谓以孝治天下。而宣扬孝道的主要经典是《孝经》。或许是因为《孝经》的内容太过学术,所以后世的儒家,元代的郭居敬便从各个历史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很好的遵守了孝道的经典故事,汇编成了一本普及读物《二十四孝》。讲述了二十四个故事,浅显易懂,后来还被配上插图。

 

民国初年在讨伐旧文化中,《二十四孝》首当其冲。魯迅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中就对“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做了很好的分析而加以批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也许是正确和必要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太难从旧文化中摆脱出来了,需要有这种冷嘲热讽。但如今我们已经从传统中“成功”的走出来了以后,我们似乎可以用一种平和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故事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的“以孝治天下”。孔子的“孝”,是作为代表来表达其更为广泛的道德号召:“亲亲”,“亲亲”就是爱自己的亲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或许孔子已经看到,象他的后辈墨翟那样提倡兼爱太不切实际了,我让你去爱你的亲人,你的父亲,你的母亲,你的兄弟姐妹,这总归不难吧,比较符合人性。但在大家庭生活过的人,都会知道,亲亲也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么容易。夫妻反目,兄弟相残,父子成仇,古往今来并不少见。

 

所以亲亲就是一种最好的道德操练,这个自私与无私混为一体的决断过程,是人类高尚道德的初级的操练。人们在家庭内部学习关爱,分享,礼让;或坚持,或妥协;或服从,或命令这些在社会上同样需要去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时必须做出的各种选择。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论语·学而篇》)虽然被后人质疑以至驳斥。但其实就一般人来说,如果在家能和家人很好相处的,在社会上也会相对比较友善;不懂得爱家人的人,其实也不大懂得去爱别人,尽管我也同意孝弟并不保证不犯上。

 

再回头来看“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这些故事。我们知道儒家在中国也是儒教,它也有着道德教育的功用。而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大都由纯粹的宗教来做。而作为宗教,它的故事往往就是那么的极端。比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承认的经典故事,亚伯拉罕把他的独生子以撒献给耶和华,也和郭巨埋儿一样残酷,但这两个宗教之下的现代人也并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们所过的古尔邦节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的。

 

还有罗德为了不让人去侮辱上帝派来的使者,愿意以自己的女儿给他们随意侵犯。似乎也不比老莱娱亲不让人恶心。类似的还有新约中信徒去亲耶稣的脚。我这样说不是要批判这些宗教故事,而是想说,所以这些故事只是想表达它的一种思想。而二十四孝里的所有故事,都是试图告诉你,孝道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郭巨埋儿的故事,在过去可以被接受的另外一个原因正是,在以孝道治天下的时代,养儿可以防老,是属于自私的一面,而奉养年老的母亲,却绝对是一种付出,是无私的一面。老莱娱亲的故事,无非是告诉你,孝顺父母不单是让他们有吃有喝,还要让他们精神愉快,而老年人最大的愉快,恐怕就是自己的孩子还很年轻。

 

中国由于近百年来的西化,现代人其实已经和传统没有了联系,尤其是文言的废除,使得今天的,即使是文化人也大多读不懂或不愿读过去的东西了。我常常觉得,说我们深受传统毒害的人,也太不谦虚了,你要有资格说受“毒害”,那么你至少读过,哪怕是没有读懂,《四书五经》,而就算你智力超群,那你至少也要花上五年的功夫。这些我们可以另外写篇文章来探讨。这里只是想说,孝道是唯一没有被完全割断的东西。或许中华文化的恢复,可以从这儿开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