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借一个城友的一问。
指的是中国的富人。
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简单的回答很容易,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可以说是来体验、学习不一样(或许更有价值)的东西。
你说圣上不管是学历还是学识,遭人诟病,可谓实至名归,但是他指出的一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说到了一个点子上。
就是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选择,是可以付出巨大代价的。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了这四十来年,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我们加拿大的乡巴佬比较起来,我的简单说法是,生活水平很高,但是生活质量很低。
生活水平指的是物质极大丰富、社会服务方便低廉(以外卖、家政保洁服务等为例),但是,空气污染、水土污染、食品安全却无时不困扰着众人,导致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有到西方国家生活的向往,列举西方国家以日本、欧洲和北美为核心吸引力的优势,必然是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首。
中国自然环境的问题积累,当然是社会向钱看导致的,为了“发展”(实则是为了挣钱),牺牲环保,是政府监管的缺失或者可以说监管水平太差,以及民众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和环境责任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明显的恶性循环就是,不管是贪污还是机遇,即使腰缠万贯都无意或无力维持绿水青山,那就只有再多“攫取”一些财富,为自己、为家人在国外谋得一片净土。所以,本来是可以有几百万在国内安心消费的, 也必须一代代地十倍百倍地“攫取“以维持海外生活,当官的如此,屁民也是一样的心理,年复一年,损害自然环境成为必然,“捞钱”也就没有止境。
如果往深层次分析的话,可能会得出土地私有化才是唤醒使用者为土地真正负责的根本方法的结论。所谓私有化,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GIS),规范化地划定属于国有服务性质或战略性质的主要道路、水系,其它的交予私人,才能更好地发挥更多人的主动性,落实保护环境的责任。
否则的话,在国有自然资源的大背景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只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