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贴:“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出处及其全文

(2014-01-09 14:11:54) 下一个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出处及其全文

前几个月校注《笠翁对韵》时有一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卷一 十灰),我虽觉得似曾相识,却找不到出处。昨日偶然在“天涯来吧”看到一篇名为《毛泽东名作<卜算子 咏梅>写作内幕》的帖子,才知道出自明 明初诗人高启《梅花九首》的第一首。遂搜索到《梅花九首》全文,罗列其下以飨读者:



         《梅花九首》

              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二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三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四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五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六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七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帘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八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九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 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腰斩。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附: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上午6时的信写道:“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8时半他又写信说:“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随即,他又追加一信,说:“家英同志: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到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一日三催,这在毛泽东留下的书信中极为鲜见,可见毛泽东对此诗的喜欢程度。后来终于查知,这首诗是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诗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这九首梅花诗,首首读来都有孤独高傲而无凄凉抑郁、怜梅惜梅却不神伤心碎的特点。历朝历代诗人咏梅之作众多,相比之下,高启写梅独摄其魂,确有不俗之处。毛泽东所喜爱的第一首,以瑶台仙姿赞其超凡脱俗,以高士美人歌其孤傲高洁,以疏影残香怜其澹泊自爱,突出了梅花高洁坚贞的精神。

    早在1957年1月,毛泽东同袁水拍、臧克家谈话时曾说:“我过去以为明朝的诗没有好的,《明诗综》没有看头,但其中有李攀龙、高启等人的好诗。”毛泽东爱其诗,自然重其人。在查到这首咏梅诗是高启所作后,他大为赞赏,不仅重新书录了全诗,而且在诗前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在“伟大”下面,他还重重划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

    据史料记载,高启才高命短,在39岁时因文惹祸被腰斩。对于他的才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因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明诗别裁集》收入高启21首诗,《梅花九首》不在其列。《明诗综》选收高启诗作138首,也没有《梅花九首》。毛泽东1957年谈到《明诗综》中高启的诗作时还认为仅仅是“好诗”,1961年11月在查到《梅花九首》是高启所作后,却评其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可见他对高启的梅花诗之喜爱。

    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连写三信催秘书查高启的咏梅诗时,他当时正在酝酿写《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诗词集》将其写作时间定为1961年12月。

    1961年,我国遭受严重经济困难,粮食等农产品严重短缺,苏联又单方面撕毁同我国签订的合同和协议,撤回全部在华专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我国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到年底,由于中央调控得力,形势有所缓解,毛泽东松了一口气。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写这首《卜算子·咏梅》咏梅词,目的显然是为了激励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

    对于这一点,郭沫若在《待到山花烂漫时》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的处境好像很困难,很孤立,不从本质上来看问题的人便容易动摇。毛泽东写出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首先是在党内传阅的,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们要擎得着,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华人民做出好榜样。”

    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我们不难看出,其形式上受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影响,其内容与思想上却明显受高启咏梅诗的影响。毛泽东不欣赏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流露的驿外断桥边旷野怨妇般的自怨自艾、孤芳自赏和凄凉哀愁。相比之下,高启的这首梅花诗,写梅之高贵,孤傲而不哀怨,大雪暗夜却不掩仪态万方。以毛泽东的审美趣味和革命家情怀,自然更加欣赏高启诗中透露的“梅之精神”。在这样的心境下,毛泽东对陆游词中的哀婉情绪不以为然,认为“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作此词”,以至于干脆“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下阕首句原为“梅亦不争春”,修改定稿时改“梅”为“俏”。这样,全词无一“梅”字出现。有趣的是,高启的九首梅花诗,也是首首不见“梅”字。

【附】

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