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帕海貝爾和他的《D大調卡農》

(2014-04-01 07:47:30) 下一个

帕海貝爾和他的《D大調卡農》

兒子小時候學琴時經常彈的一首曲子是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不知聽過多少遍,對本叟來說,每次聆聽《D大調卡農》,感受是同樣地刻骨銘心,讓自己沈醉,然後莫名感傷,接著沈默,思緒開始發呆,沈溺在感動之中。

這是一種有魔力的復調音樂,它讓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一如人世間忠貞不渝的愛情,生死相隨,繾綣終老。

卡農 Canon, 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十三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十五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約翰·帕海貝爾( Johann Pachelbel) ,是位出生於紐倫堡的德國管風琴家、作曲家。曾是巴赫的老師。他的作品創作年代屬於巴洛克時代後期,也是一位相當激進的宗教作曲家。

老帕從小就展露對於音樂的興趣,他先後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和阿爾道夫學校(Altdor)進行學習,後期學校特許他在校外跟從普倫次(Kaspar Prentz)學習作曲。一六七三年前往維也納,成為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五年後又來到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擔任管風琴師。在這裏老帕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並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這首《D大調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不斷重複也是卡農曲的特點。雖然不斷回旋往復,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有故事說《D大調卡農》的創作源於作者和故鄉青梅竹馬一位美麗姑娘未了的愛情故事,真實性無從考證,但這纏綿淒楚的旋律想必定是摻進了創作時刻的深情。為愛而拋卻生命,戰場的無情和權勢的殘忍,足以葬送無數渺小的平凡愛情。幸運的是,這前三分之一的期待歡愉,後三分之二的絕望和撕心裂肺在這首纏綿非惻中得到了永生。

因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提名的電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為電影配樂,使這首曲子更加廣為人知。此曲還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國宇航署通過衛星送入太空,帕海貝爾也因此曲名垂千古。老帕的卡農約作於十七世紀末,三百多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東雲子



 約翰·帕海貝爾( Johann Pachelbel)

 

Cannon in 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prozGcs8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東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茅斌骚客' 的评论 : 看來您也是音樂發燒友,其實無所謂什麼音樂,只要入自己耳,聽著舒服就行。謝謝來訪。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很好听的音乐,以前总是把它当作轻音乐那类来听。谢谢你的介绍。
東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穿高跟鞋的猫' 的评论 : 很高興您能喜歡,謝謝您的來訪。
東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晨曦东微' 的评论 : 晨兄這麼好文筆,為甚麼自己沒有博客,還是只有筆名?謝謝來訪及補充。
穿高跟鞋的猫 回复 悄悄话 多谢介绍,一直非常喜欢此曲!
晨曦东微 回复 悄悄话 又是一个精华典录. 故事本已感人肺腑, 音乐的旋律更给人以带着悲怯凄美的宁静、平和和鼓舞. 当年, 年轻的约翰?帕海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 也是约翰?帕海贝尔最著名的曲子之一. 三百年后此曲魅力依旧. 在这音乐里你会为美而感动,音乐里渗透出的诗意无法不让你无限地缱绻在幽思中. 让我又仿佛看到当年帕海贝尔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为村民弹了这曲 “Canon(D Major)”.
人生其实就是自己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拌着音乐直到生命逝去, 凄美而又无憾.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