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一八一二年序曲》

(2014-03-06 07:26:34) 下一个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一八一二年序曲》

剛結束不久的索契冬奧會的開幕式體現了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澱的精華,柴可夫斯基的旋律貫徹全場,觀眾感受到了俄羅斯音樂的魅力。對中國人來說,尤其是大陸這邊的國人,蘇聯,俄羅斯音樂較之西方音樂影響很神。雖然現在的中國各方面已經開放得不能再開放了,但俄羅斯文化的烙印還是在這一代人身上留下了。

同上一篇的生活在紅色蘇聯的肖斯塔科維奇不同,老柴是舊沙俄時代的人,但他們骨子裡都浸透了俄羅斯文化底蘊。在音樂表達手法上非常的俄羅斯。老柴如果按照音樂大師理論上的分類,算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民族樂派的代表。本叟連續寫了幾篇作曲大師的文稿,都是屬於民族樂派的人物,套一句以前流行的說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老柴只活了五十三歲,身後留下大量的作品,包括近百部完成的和五十幾部未完成及規劃中的。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芭蕾舞《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歌劇《奧涅金》,《黑桃皇后》及數不清的管弦樂,鋼琴曲等。本叟說一說他的一部管弦作品《一八一二年序曲》,這是老柴在一八八零年為紀念俄羅斯抵抗拿破侖一八一二年入侵俄國所作。

一八一二年,野心勃勃的拿破侖帶領他的六十萬大軍侵略俄國,俄軍一度退守莫斯科,不敵人多勢眾的法軍,遂放棄莫斯科。法軍因寒冷惡劣的天氣,加上俄軍大反攻,拿破侖潰敗,丟盔棄甲只有兩萬法軍逃離俄國。全體俄與斯人於是舉國歡慶這一勝利,老柴根據這段歷史寫下了不朽的《一八一二年序曲》。世界上大概沒有一部音樂作品使用真正的大炮作為一種樂器來寫入作品,老柴開了先例,據說首演時,教堂的鐘聲與其共鳴,也被後來加入總譜定型。

作品寫得十分傳神,不時穿插俄羅斯風格的旋律和《馬賽曲》的旋律,配上速度極快的重音切分音,像徵兩軍撕殺,好像聽到劍戈碰擊和馬蹄踏踐之聲。隨着俄羅斯旋律漸強及馬賽曲漸弱,及重炮的炮聲出現,急速下行的重復樂句描寫法軍的最後潰逃。最後鐘鼓齊鳴,歡慶勝利。

用心聽下來,你會隨着音樂的節奏,舒緩,急促及各種樂器的表現而身歷其境,不得不佩服老柴的大手筆。

東雲子




柴可夫斯基 (Peter Lynch Tchaikovsky)

 

本叟喜歡這個前面加上人聲合唱柏林交響樂團演奏,卡拉楊指揮的《一八一二年序曲》版本
(本叟奕一卡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voFeHSuR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東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万博太郎' 的评论 :
謝謝萬博兄介紹老柴軼事,很添彩。
万博太郎 回复 悄悄话 柴可夫斯基,可算是個倒楣的人了.1893年的2月至8月之間,柴科夫斯基將其“人生告別書”第六交響曲推向了他心目中的悲慘世界。他的死因被世人多次從這篇告別書中發生至今未休的爭執。近期眾多人認為其死因產生於自殺,本人認為,這個觀念即沒有任何實據,卻又證據十足。據檔資料來看,身為同性戀的柴科夫斯基, 與他相愛的男士是一位非常有社會地位的人。然而他們之間的事情被無意中揭發。此類事情在當時可是奇恥大辱,幾乎任何人都沒有臉面再活下去。再揭發出的第二天,第六交響曲便下筆了。從每一個樂句來分析,這絕對不是任何柴科夫斯基之前任何一部作品所能表現的那種淒慘。引子——主部——副部全部如 此唐突與彆扭,身為曲式大師與旋律大師的老柴根本沒有必要去如此淒慘的扭曲這些旋律線條。再總譜中更為明顯,一隻單簧管的僅僅兩個音符,卻要用pppp 至 ppp 的一丁點漸強漸弱,隨後從ppppp至ffff. 這些哪怕對於充滿戲劇性的作曲家老柴來說,都是異常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空前的。
著名的第一樂章第二主題: F#E-D-B-A-F#-A-D------B-A. 為何如此的彆扭和一次次切斷。在草稿中,這句旋律的下麵標下了與他相愛的那位男士的名字!這便是同性之間的愛情主題!隨後一個超其暴力的合奏刻畫出他一生最緊張的音樂,一直飛奔到絕望。樂章最後一個明顯的送葬樂段……
第二樂章的所謂圓舞曲,確是五拍子。他如此毫無疑問的刻畫出柴的自我寫照。他在回憶他曾經是一位芭蕾作曲家,這些舞曲的記憶在心目中早已跌跌撞撞,朦朧無影。因為從曲式與主題重複的格式來看,它完全是芭蕾音樂的格式,卻永久東倒西歪,猶如中國古曲阮籍的《酒狂》。
第三樂章雖然如此喧嘩熱鬧的快板,卻充滿了悲劇的預兆。首先主題來臨的樣式非常恐懼,在G與E大調之間晃來晃去,而這兩個音卻是後來死亡的動機!他的高潮來的如此狂浪,如同發瘋一樣狂奔。
第四樂章就不用再說了。本人已經不敢再去聽了。每次聽之前,都必須關緊門窗免得自己衝動跳樓……。一舉半減七和絃的悲歎,重複近五十次,每一次之間都加入一段人生的回憶。淒慘在最後如此恐懼的悄然結束。
首演後一個禮拜,老柴忽然死於霍亂,原因在於喝了生水。當時那水的毒性是無人不曉,並且有人宣稱當時柴的弟弟在後臺曾苦命哀求他別喝(當然這也沒有實際證據),但是本人認為,巧合也太多了吧……並且之前老柴並沒有意思生病或虛弱的表現,忽然在自己被揭發出,與首演之後的暴死。正值盛年之時,名氣如日中天,卻因同性戀的事情曝光,被逼自殺身亡.死得不明不白,至今世人還在說他死於霍亂.有如同治皇帝死于花柳病卻被說成是得了天花一樣荒謬,實在可憐!其實從事發開始就有許多人表示懷疑:為甚麼新聞界居然可以對大名鼎鼎的作曲家之死隻字末提?在他生命最後四天內,幾乎沒有人見到過他.沙皇和蘇俄當局都對他的死因諱忌莫深,一直不肯出版他的書信集,都在刻意隱瞞他強烈的同性戀傾向這一事實,以免國寶蒙上陰影.直到1978年,一位在柴氏紀念館工作的專家Alexandra Orlova移民美國時,帶走了一份柴可夫斯基書信集的影印本,才為他的死因印證了另一種新說法.相信他肯定是以手槍或其他方法自殺的.據說有位貴族向沙皇控告柴可夫斯基引誘他的外甥巴博.處理此案的政府官員與柴氏同是法律學校的畢業生.他怕此事披露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因而安排了一次非正式的審訊.柴可夫斯基雖然一生都在避免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公諸於世,現被敗露,名譽攸關,正如過去婦女被人姦污後無臉見人,寧肯自殺一樣,經過他們協議之後,柴氏同意服用砒霜自殺,以了結內心矛盾痛苦的一生.也許他認為在完成了自己的安魂曲之後便是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好時機.
東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锣鼓巷' 的评论 : 謝南兄來訪,老卡指揮很震撼不是?
南锣鼓巷 回复 悄悄话 很久以前第一次听到时被震撼的感觉似乎还在,谢谢分享,经典就是经典
東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晨曦东微' 的评论 : 謝晨曦兄又來訪,的確,聽上一曲優美的旋律,身心都受益。
晨曦东微 回复 悄悄话 这几期选的都是绝世精品.在喧哗闹市的紧张生活里不妨多听些经典音乐,让自己真的能放松下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