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书达理日常所见

指书达理日常所见所想,欢迎探讨.
正文

我的民主观

(2014-02-09 02:40:19) 下一个
 
民主不是万能的, 但民主背后的理念是万能的.

这理念是由道德文化塑造的.而信仰是道德文化的根基。

有民主而缺乏其相应的道德文化从而缺乏其理念的国度也成不了大器,充其量只是为了某个幸福国家服务的工具或破坏某个不幸国家的工具。

人们常尊崇民主与法制,却容易忽略背后的信仰与道德文化的根基。就像尊崇鸡蛋,却忽略生蛋的鸡一样。法律可以规定政党之间民主选举公平竞争,但无论什么行为,都是由具体的人来操作的。如果没有信仰和道德的根基,这所谓的民主选举和公平竞争就有可能演变成为贿选,诽谤,甚至暗杀,政变和内乱的温床。如果大部分或一部分操作的人有了正确的信仰,能以正直公义的心影响和把握竞争的底线,一个相对健康的民主制度才可以建立起来。

民主制度背后的理念归根结底是出于对每个个人的尊重。这种尊重包括任何人,甚至我不喜悦的人,和我有不同意见的人,甚至罪犯。也许尊重一个我不喜欢的人或持不同意见的人不难,尊重一个乞丐也可以做到,但什么样的信仰能让我们尊重一个小偷或一个强奸犯呢?注意这里的尊重并不是不顾法律地给他们自由,而是说把他们当人看待,当和我一样的人看待。

小时候家里弟兄姐妹多的人大多都有互相打闹争夺的记忆。但由于我知道我的父母爱我们每一个,父母爱我也爱我的兄弟,看我为宝贝也看我的兄弟为宝贝,因着对父母的爱和尊重,我也尊重我的兄弟,看我的兄弟为宝贝。

如今,当我看到一个乞丐或一个我觉得不可爱的人时,我就会联想到:上帝造了他,象造了我一样;上帝爱他象爱我一样;这样自然地起了尊重之心。他今天的可怜境况是由自己或别人的罪引起的,或许我也在这罪里有份呢。我和他也许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而已。如果不这么想,很难尊重我不喜欢的人。

法制也代替不了道德。我觉得法国作家雨果在小说《悲惨世界》里写到的“最高的法律是良心”很有道理。各国的法律大同小异,但是治安的好坏却大不一样,归根结底是道德和信仰的不同。感觉法律只管一些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反而道德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一个老师在学校教你的孩子有多认真?还是上课不认真只是当你的孩子参加了他的收费补习班才认真?一个修车师傅对不懂车的人有多诚实?一个餐馆厨师洗手要多认真?一个医生对你的健康有多负责?有人捡到你丢失的钱要交到你能找到的管理处吗?过马路时或开车时有人让你一下吗?你的车在路上抛锚了有路人来帮吗?在单位搞科研申请经费要贿赂吗? 拿到经费怎样使用? 这些小事法律管不了,然而正是这些小事,积少成多,参与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地决定着你的一切,决定着你生活的成本,你做生意的成本,决定着你实现你的理想的成本,决定着你的幸福感,决定着你孩子的未来,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

小说《悲惨世界》中描述了一位叫冉的农民在服刑19年后被释放——为自己饥饿的妹妹和家人偷面包而判刑5年,屡次越狱加判14年——因自己携带的黄色身份证而被旅店多次拒绝。他露宿街头,内心充满酸楚,愤怒和要报复社会的苦毒。迪涅的主教米里哀为他提供休息的地方,晚上,冉偷走主教的银器。当警察将他逮回来时,主教假装银器是自己送给冉的,并把银烛灯也给了他,就好像是曾经给了冉但冉忘记拿了一样。警察接受这个解释,转身离开。米里哀告诉冉上帝宽恕了他,并要求他用银器换来的钱做一个正直的人。冉对米里哀的教训冥思苦想,念念不忘。当他碰上小孩佩蒂,出于习惯,冉抢走了他的钱。然而,他立即悔改,并满城寻找佩蒂。只是,他的盗窃一事被上报了当局。。。

究竟是法律(警察沙威Javert)还是道德(信仰)使他的命运翻转了呢? 答案不言而明。这也让我想起了《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警察的不光彩角色。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 信仰决定道德文化,道德文化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决定经济体制.但人的幸福感并不全部由政治经济决定,信仰也占很大比重.人的幸福感决定社会稳定. 所以信仰是关键.

信错的不如没信仰的(完全没信仰的人极少), 没信仰的不如信对的.大体如此.那么谁信对了呢?观察事实吧,你看人们都想去哪些国家学习或移民?

在回头看,那些有民主但又不是移民的理想目的地的国家, 大多是缺乏相应的道德文化的国家,也就是缺乏正确信仰的国家.

然而世界是变化的,有信仰的国家可能丢失信仰,没信仰的国家可以拾起信仰。
 
中国的基督徒在增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