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家栋与迄今未了的小说《刘志丹》案

(2013-11-30 09:13:24) 下一个


~{【史海钩沉】~}
~{何家栋与迄今未了的小说《刘志丹》案~}
                          ~{·高 瑜·~}

    ~{〔小说《刘志丹》的作者李建彤(刘志丹胞弟刘景范的夫人)在一九七九年版~}
~{的《刘志丹》序言中说:一九六二年夏天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事情前因后果还~}
~{没有弄清楚,由理论权威(指康生)提出,就定了个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反党~}
~{集团。《刘志丹》小说自然成了习仲勋篡党篡国的网领。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
~{和工人出版社的同志们以及我采访过的老干部们都进了黑名单,成了审查对象,这~}
~{个黑名单有多长,据悉涉及到的将军就有一百多名。文革开始后,审查变成关押揪~}
~{斗大批判,黑名单还继续延长。地质部因刘景范、李建彤的关系揪出了部党组书记~}
~{何长工、工人出版社除了责任编辑、社长,还拉出了全国总工会主席马纯古。全总~}
~{书记处书记张修竹说,“李建彤及陕甘宁老区的基层干部和群众,有上万人被打成~}
~{‘彭、高、习反党集团’,文革中贾拓夫被整死,莫名其妙把彭德怀又扯进《刘志~}
~{丹》案的黑爪牙,甚至我到陕北采访时给我带路的群众也被打死了几个。”——《~}
~{开放》杂志编者〕~}

~{◇ 何家栋声音被封堵~}

    ~{我今天关注《刘志丹》案,原因是我尊敬的师长、《经济学周报》的老领导、~}
~{总编辑何家栋先生,正是工人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刘志丹》上卷的编辑和参~}
~{与写作者。今年初我收到何先生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有关《刘志丹》接受邢小群女~}
~{士访谈的定稿。这篇访谈不仅是中共历史上对这一重大事件详实的纪录,而且处处~}
~{闪烁着先生思想批判的火花,到了访谈的结尾先生已收不住思想的洪流,打开闸门~}
~{,对中共长期奉行的路线斗争和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批判,有理不在声~}
~{高,先生的批判力度绝不在于言词的尖锐,而在于他对历史的彻悟,正因此先生最~}
~{后一段话的每一句都值得我反复阅读,那对于我就像吮吸一个成熟浆果甜蜜的浓汁~}
~{。我曾给先生打了几次电话,询问访谈何时见报,先生总是回答“找不到地方”。~}

    ~{非典过去,何先生又捎来《百年潮》今年第三期李原写的“阎红彦和小说《刘~}
~{志丹》”一文的复印件和先生读后写给邢小群女士的信,信的结尾先生写下十分动~}
~{感情的话:“至今还把告发《刘志丹》小说当作功迹来炫耀,就未免太恬不知耻了~}
~{。既然他们又发起挑战,我只好起而应战。奉陪到底。即使他们采取制裁手段,用~}
~{各种媒体上封堵我们的声音,我们也要将真相公之于众。”我注意到先生最后将“~}
~{我”改称为“我们”,作为学生,我自愿加入先生的行列来,才提笔写作此文。~}

    ~{何家栋是工人出版社的创始人。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后,他因为在地下党时有~}
~{办报搞出版社的经验,被调入工人日报,担任工务科长兼报社工厂第一任厂长。~}

~{◇ 何家栋和《刘志丹》初稿关系甚大~}

    ~{何家栋当年还列了一部传纪文学选题,这就是《刘志丹》。何家栋和刘志丹在~}
~{政治生命上有一段情感交流。何家栋入党时,党组织对新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第一~}
~{次讲的就是刘志丹的故事。一九三二年左倾路线强迫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走下~}
~{终南山南下,全军覆没。刘志丹死里逃生,回到陕甘,重振旗鼓,陕西省军委书记~}
~{高岗也从西安跑来和刘志丹一起重建红二十六军队伍,后又发展起来,打到陕北,~}
~{将陕北、陕甘联成一片,全红了。一九三五年徐海东、程子华的红二十五军,也从~}
~{陕南转移陕北,在陕南作战时将杨虎城派去联络的张汉民团消灭了,团长张汉民是~}
~{共产党员,自称认识刘志丹也给杀了。他们不相信白军团长是共产党员,认为与之~}
~{相勾结的红军里的人也一定是反革命,陕北执行左倾路线,据此要把刘志丹、高岗~}
~{、习仲勋、刘景范全部抓起来。逮捕令送到刘志丹手里,他完全可以调兵自卫,先~}
~{发制人,但他没有。反而主动投案,与那些人讲道理,结果这次肃反,杀了六七百~}
~{人,把知识分子几乎杀光,要不是中央红军及时赶到,连刘志丹几个人的命也保不~}
~{住了。何家栋说:“从那时我就记住了刘志丹,没齿难忘。以后列入选题绝非偶然~}
~{。我想,即使李建彤不写,我也要写的。”~}

    ~{一九五六年,何家栋看到地质部副部长刘景范(刘志丹之弟)给《星火燎原》~}
~{写的文章,他的夫人地质部研究院的党委书记李建彤也与人合作写了一本小书《刘~}
~{志丹在桥山》,于是决定由编辑王勉思前去组稿,并陪同采访,一九五八年冬天,~}
~{初稿写出来了,工人出版社决定派何家栋去定稿。一九五五年审干中,何家栋的历~}
~{史问题被查的一清二楚,从参加革命到解放,每一环节都找到证明人,党支部的结~}
~{论是:“调查结果,调查出了个好样的。”过去的老战友,都说他是“干革命不要~}
~{命。”但是五七年何家栋因出版了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被说成两人“一拍即~}
~{合”,也被打成右派。何家栋的情况向李建彤做了介绍,得到她的应允,同意何做~}
~{《刘志丹》的责任编辑。~}

    ~{何家栋提出了一个方案,把主要事件串连起来,把次要人物合并起来,征得各~}
~{方同意,他就帮助李建彤列出人物表,定出每章写哪些事,还商量好,文字风格,~}
~{要用口语。句子要短,少用或不用“但是、所以、并且”一类虚词,根据拟定的大~}
~{纲,整理出了《刘志丹》初稿,有二十万字,何与李又一边商量一边改,对人物评~}
~{价和情节安排,常有不同看法,只要李建彤坚持己见,何家栋就听她的,因为她是~}
~{作者。合并的人物都用假名,但都有原型,当事人一看便知从未瞎编过。~}

~{◇ 阎红彦向高岗争夺陕北创建之功~}

    ~{《刘志丹》写作中必须涉及两个大活人,这就是高岗和阎红彦。刘志丹与阎发~}
~{生关系在红二十六军被肃反之前,一九三一年阎在山西搞了个游击队,在当地站不~}
~{住脚,西渡黄河到陕北,只有二十七个人。和杨琪(后任红二十七军军长)的商贩~}
~{军汇合到宝安县找到刘志丹。被领到南梁,和刘志丹的队伍汇合不久,阎红彦便在~}
~{三甲来了一场火并,缴了刘志丹队伍的枪,把刘志丹的人杀了一批,夺了刘志丹的~}
~{权,把刘景范也开除了。但阎红彦收拾不了摊子,省委又把谢子长调来当总指挥。~}

    ~{一九四二年十月至一九四三年一月,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
~{议,总结边区的历史问题。延安整风确定刘志丹、高岗执行正确路线,并创造了陕~}
~{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这一条写进毛选三卷《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之中~}
~{。高岗倒台后被删去名字,只剩下刘志丹等,看来延安整风并没有解决西北高干们~}
~{的争斗。此时谢子长、刘志丹都已牺牲,只剩下高岗和阎红彦,一九四二年是高岗~}
~{赢了,十二年后(高饶事件)他又输给了毛泽东。阎红彦借高岗完蛋也没打赢自己~}
~{在陕甘的翻身仗,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从来没有服过气,事隔七十年,阎也早已作~}
~{古(在云南文革中自杀),但是他的代理人李原竟然今年在《百年潮》上称阎是“~}
~{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造者。”也不怕担当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罪名,看来无论~}
~{生时死时打到阴间争的也就是这个。~}

    ~{《刘志丹》写了三甲火并,李建彤笔下留情书中没有提路线斗争,只提方法,~}
~{“打伤了几个,开除一批,吓跑了一群,一来二去人员大减火,六七百人的队伍,~}
~{一下子降到二百来人。”小说中把阎红彦还是当作英雄人物来写的,他的事迹概括~}
~{在陕甘游击队总指挥戴鸿远这个人物身上。但是因为把三甲源事件写成错误的,阎~}
~{红彦仍要火冒三丈。~}

    ~{何家栋编写《刘志丹》,曾经采访过阎红彦本人。阎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到北京~}
~{开会,住在前门饭店,他明确反对写《刘志丹》这本书,对陕北搅成一锅粥的路线~}
~{斗争说得吞吞吐吐,只说:“写刘志丹不如写谢子长。”他说,刘志丹的队伍全是~}
~{土匪,抢东西,抢女人,吸大烟,打仗时拿毛驴驮着女人一块跑。阎红彦说他的队~}
~{伍成份好,纪律好,但是他说不清楚当年老百姓为甚么拥护“为害一方”的刘志丹~}
~{,反对他这个为民除害的阎红彦。据说阎的队伍当年也抢东西,抢女人,谢子长负~}
~{伤,也用鸦片治,没有别的药品。何家栋采访中对以上内容都没有追问,但是阎红~}
~{彦说“把刘志丹抓起来,没有杀他就是好的。”引起何家栋的反感。毛泽东上井冈~}
~{山,杀了土匪王佐、袁文才。甚么时候提起,都表示遗憾,阎红彦只是一个省委书~}
~{记,竟然后悔没有杀掉刘志丹,胸怀和革命感情都到哪里去了呢?~}

    ~{何家栋一生受迫害三十年,其中十四年是为《刘志丹》文字狱挨整,但到今天~}
~{兴起此文字大狱的当事人仍为害人者狡辩。~}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李建彤将《刘志丹》校样交给途经北京去北戴河参加~}
~{中央工作会议的阎红彦,阎时任中央候补委员,云南省委书记,请阎提意见。~}

~{◇ 是阎红彦告的密~}

    ~{阎接到样书就发火了,立刻给李建彤回了一封信,只有两句话,“此书我不同~}
~{意出版,应经过中央讨论。”李建彤也火了,稿子你不看就不让出版,岂有此理!~}
~{两个人的力量当时是不对称的。阎一封信就把《刘志丹》告到中央,罪名是“为高~}
~{岗翻案”,这封信是写给康生的,还是杨尚昆的,如今已被搅成一段公案。八月二~}
~{十四日八届十中全会预备会议召开前夕,康生已通知出版社赶印《刘志丹》,送中~}
~{央委员会审查,要每个中央委员一本。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二十三日八届十中全会~}
~{预备会议在京召开,阎红彦在小组会上大淌混水,给《刘志丹》定性。他说:“这~}
~{本书主要是利用宣传刘志丹的名义,把高岗在边区高干会上及七大前后的西北历史~}
~{会议上,为把自己说成是西北革命领袖,所篡改的边区历史结论重新加以宣传和肯~}
~{定。”明明是自己要推翻这两个会议中央已作出的结论,为自己翻案。却硬要诬陷~}
~{小说刘志丹为十年后才倒台的高岗翻案,如此淌混水脚法,不经过中共党内长期不~}
~{间断数路线斗争的磨练,是练不出来的。~}

    ~{八月二十四日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强调阶级斗争时,康生~}
~{递上一张条子。毛泽东念了一下:“利用小说进行反党,这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
~{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作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
~{,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这就变成毛泽东对小说《刘志丹》的批语。据何家栋~}
~{回忆,当天送审稿还没有送到他们手里。不但毛泽东没有看,康生也没有看。就在~}
~{这次全会上定了“习贾刘反党集团”,《刘志丹》成了习仲勋篡党夺权的纲领。~}

    ~{八届十中全会刚结束,中宣部就向工人出版社派进工作组,让全社交待,听过~}
~{习仲勋谈话的主编吕宁,编辑周培林和领导何家栋的杜映都要检查交待,全社压力~}
~{最大的还是何家栋,他六十年代才摘掉右派帽子,现在马上要戴上反党帽子,和顾~}
~{准一样变成了“双料人物”。就这样,一张网络全国的文字狱开始了。~}

    ~{据说毛泽东后来说过,利用小说反党是康生发明的,但是文革开始时,对《刘~}
~{志丹》的批示成了最具杀伤力的语录,它念到哪里,广播到哪里,写到哪里,哪里~}
~{就要变成杀人的地狱,受尽凌辱的生命就要被夺去,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就被摧毁~}
~{,被消灭。看来毛泽东已接受了批语的版权。~}

~{◇ 滴淌着鲜血的历史~}

    ~{一九六五年,康生发话,工人日报有坏人,组织不纯,《刘志丹》编辑是个右~}
~{派。报社不敢怠慢,立即采取行动。全总的对口单位是山东,何家栋孩子的妈妈几~}
~{年前因为右派问题已经下放到山东西南的威武县,工人日报社就把何家栋也弄到那~}
~{里。~}

    ~{文革时康生还到地质部给群众讲话:“你们为甚么不揪刘景范?他老婆写了一~}
~{本反党小说刘志丹,不批他们,你们就还算革命?”全国各地,立刻都贴满批判小~}
~{说《刘志丹》的大字报。项目组还把没收的李建彤的采访记录交给红卫兵,让他们~}
~{按记录上的名字,到全国揪人,一九六七年贾拓夫被整死在郊外。一九六八年一月~}
~{八日,刘景范、马文瑞和李建彤同时被抓起来,马文瑞被关押了五年,习仲勋被关~}
~{了八年,刘景范因反抗逼供揭了康生老底,便定为现行反革命,戴上手铐,逮捕入~}
~{狱,坐了七年牢。李建彤被锁在地下室,悄悄开除了党籍,劳动改造。~}

    ~{文革一开始,何家栋被电报叫回北京挨批斗,和吕宁、周培林一起天天被拉出~}
~{挨批,还挨打。批斗风过去,何家栋又被关回山东。家已七零八落,刚去山东时,~}
~{老母亲一个人留在北京,因无人照料自己跑回汉南老家,山东的家里被洗劫,一无~}
~{所有。何家栋被编入黑帮队种菜,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一件破棉袄,扣子都掉光~}
~{了,就用绳子拦腰一束,像个叫花子。他十几岁的大儿子被打成内伤,死在郑州医~}
~{院里,二儿子则长到十五岁在绝望之下自杀身亡。两个最小的孩子在山东跟着当右~}
~{派的妈妈,经常被打,还不让上学,要不是老乡藏着他们,也被打死了。~}

    ~{一九七八年,工人日报复刊,何家栋才被调回北京,恢复党籍,整整三十年都~}
~{在挨整,因《刘志丹》他在威武县共呆了十四年,一个字也没有写过。~}

~{◇ 《刘志丹》一波三折~}

    ~{文革一结束,李建彤就要求平反,习仲勋已经复出,还未分配工作。李建彤申~}
~{诉,习夫人心有余悸:人刚出来,怕又折腾进去。中央发出了五十八号文件为《刘~}
~{志丹》案平反。李建彤对稿子进行修改。何家栋也参加了,只出了上卷,就是工人~}
~{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的版本。只写到终南山失败。~}

    ~{一九八零年代李建彤听了一些老干部建议,对《刘志丹》又重写了一遍。她没~}
~{有再找何家栋,写成三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据评论家评论,这一次路线斗争更突~}
~{出了,之前有所顾虑的事,撕破脸,放手去写了。阎红彦已于一九六七年一月作古~}
~{。但阎派人马对三卷的《刘志丹》又告了一状,中央成立调查组,最后由胡耀邦决~}
~{定停止发行,有关会议没有让李建彤参加答辩,与会人说了甚么,也未见公布,李~}
~{建彤和一批陕北老干部向负责此事的习仲勋当面提出抗议,习息事宁人,始终以“~}
~{团结为重”相勉。在处理《刘志丹》三卷本的冯文彬,胡耀邦、习仲勋相继谢世之~}
~{后,阎红彦的代理人李原(原为云南省委副秘书长、阎红彦的秘书组长)撰文“阎~}
~{红彦和小说《刘志丹》”。文章一开始便说这本小说经历了一个一九六二年被否定~}
~{到一九八零年被肯定到一九八六年又被最后否定的过程。这是不实之词。何家栋担~}
~{任责任编辑的工人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刘志丹》上卷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
~{五相继出版的《刘志丹》三卷本根本不是同一个版本。阎红彦当年告状康生、毛泽~}
~{东罗织出的文字狱就是工人出版社的《刘志丹》。八十年代中共发出的五十八号文~}
~{件说《刘志丹》及作者和一切被牵连的人平反,至今仍然有效,怎么能瞪着眼睛胡~}
~{说《刘志丹》最终被否定掉呢?如果这样,那场大文字狱也应被肯定。~}

    ~{何家栋先生在给邢小群的信中,对李原做了如下回答:“李原的文章,一言以~}
~{蔽之,是阎红彦翻案活动的继续。说它难得,是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当做光荣事迹宣~}
~{扬的,不是别人强加的不实之词。文章有两个要点,撇清阎红彦和康生的关系,同~}
~{时又表明向中央告发检举小说《刘志丹》,是经过杨尚昆,不是康生,完全符合原~}
~{则,是他们的功绩。并认定《刘志丹》小说是为高岗翻案。关于这点,经谁手告发~}
~{,无关紧要。我对阎红彦和康生是否一伙毫无兴趣,即使阎红彦是反康英雄,也洗~}
~{刷不掉他作为告密者的耻辱。”关于第二点,当初定《刘志丹》为反党小说,就是~}
~{以为高岗翻案做根据的。这就是说中央为《刘志丹》小说及所有人员平反是错误的~}
~{,也就等于供认阎红彦确是这牵连最广,受害最深的第一大文字狱的制造者。李原~}
~{要证明阎红彦一贯正确,但是我怀疑他是被自己制造的谎言迷误了。李原能指出《~}
~{刘志丹》哪一条是为高岗翻案的吗,如果举不出来,他是否应该承担政治诬陷的责~}
~{任?就是这次诬告,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稍有良知者,理应闭门思过,还有甚么~}
~{脸面拿《刘志丹》小说人前说三道四。兹事体大,不得不辩,以正视听。~}

    ~{《刘志丹》文字狱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害人者和受害者的话语权力仍然不平~}
~{等,这种不平等甚至超过为人诟病的工农城乡二元化差别。这也是当今中共传媒和~}
~{出版社“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可鄙现象的原因。~}

~{◇ 何家栋与李慎之~}

    ~{进入九十年代,两位老共产党员,同时“破门而出”写起政治思想理论批判的~}
~{文章,两个人的文章都占领了自由主义的至高点。这两个人就是李慎之和何家栋。~}
~{何老说:“《刘志丹》给我最大的影响,是我对文学完全失去了兴趣。写个故事也~}
~{说有甚么纲领,对一群疯子说你没疯,怎么扯得清!有甚么想法不如直接说出来,~}
~{无非是变换下说话的方式。”~}

    ~{非常巧,李慎之、何家栋同庚,今年都过八十华诞。李先生竟然在非典时期溘~}
~{然病逝,但他是被学者公认的自由主义领军人物,何先生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我想~}
~{信凡是读过《怀念李慎之》两卷集的人(这也是当今找不到书号和出版社,只能由~}
~{写者自己掏钱集资出的书)都会对何家栋的纪念文章《未了的心愿》有卓然不群的~}
~{评价,它即显示出李慎之先生思想的份量。我真不知道何老哪来的那么大的精力?~}
~{一个患青光眼,只有一只眼保持微弱视力的老人,还有糖尿病,爬在小书桌上,用~}
~{蝇头小楷汇聚成思想的江河。他还联系着那么多人,六四之后所有敢于表明立场的~}
~{学人或被压迫得发不出吼声的朋友都与他有思想联系。何老与李慎之先生一样,是~}
~{思想者,又是组织者,李先生与何先生交往不过四五年时间,何老说:“是他李慎~}
~{之硬把我拉进他们那个学术沙龙的,参加者大多是学界中坚,也有我一类的老弱。~}
~{”我想这四五年,未来会证明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有着何等的作用,他们共同致力~}
~{的“公民教育”如今在学界有口皆碑,中国未来人的现代化他们是共同的基石,又~}
~{是传薪者。~}

    ~{非典过后,中国这块多灾多难的上空仍然聚集着政治非典的乌云,而且越集越~}
~{厚。最近又从现行体制传来对“舆论误导”的指责,命令不准议论“政改、修宪和~}
~{六四”并要媒体学界收敛和自律。对于如此思想强暴,我只想引用何家栋先生的一~}
~{段话:“一个国家里没有挑战者是十分危险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明明是~}
~{一条死路,怎么无人大喊一声?前人留下的遗憾!就要后人否定它。谁搞‘凡是’~}
~{墨守陈规陋习,就要连自己也被否定。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事情,似乎还没有向良~}
~{性方面发展而是向恶性发展,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倒退。对舆论工具的管制比战时还~}
~{严密,禁忌还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越改言路越窄,越改越神经脆弱,越怕听见~}
~{不同声音,竟改出一个文化恐怖主义,你说这个改革还有甚么盼头?”~}

    ~{这段话正是何先生对《刘志丹》文字狱的总结。~}

~{□ 原载《开放》杂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