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岸英回韶山,住在毛震公祠对面冲里的毛贻泉找他讨债。

(2013-11-22 11:38:35) 下一个



毛岸英回韶山,住在毛震公祠对面冲里的毛贻泉找他讨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岸英进工厂下基层的目的达到了。他还要实现他向往已久的回湖南老家探望的打算。

    毛泽东也有回故乡去看看的想法,可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作上千头万绪,他实在抽不开身。儿子岸英多次提出有空回趟湖南,他很赞同,而且对于回去的目的,他们父子之间几乎有着相通之处:一来祭扫杨开慧的墓;二是韶山的父老乡亲为革命出过力,不能忘了他们,要去面谢;三来了解湖南乡下的情况。

    经过毛泽东的安排,毛岸英作好了回湘的准备。临走前,毛泽东又叮嘱毛岸英,“见了乡亲们要有礼貌辈分,大的男人北京叫爷爷,我们韶山称阿公,长辈喊伯父叔叔婶婶阿姨,同辈的以兄弟相称,或者喊同志,不要没大没小的。再一点,要入乡随俗,不要有任何特殊,老百姓最不喜欢摆资格的人。”

    毛岸英心领神会,用地道的韶山话回道:“晓得喽,爸爸,你还有么子吩咐的?”毛泽东笑笑,递给他一个皮包,用手指指说:“这里的一些票子,是我多年的积蓄,是我资助你的,看到真正困难的乡亲,你就见机行事吧,俗话说,空手进门,猫狗不理……总之,你看着办吧。”

    1950年5月,毛岸英随李克农到武汉出差,在武汉办完了公事,5月23日到达长沙。

    韶山的父老乡亲们像当年盼毛泽东一样盼望毛岸英,欢迎毛岸英。“哈,太子回来喽!”“嘿,太子荣归故里啦!”“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骑着高头大马回韶山冲来啦!”

    岸英大吃一惊,脸色苍白地连忙张开双臂,急切地大声对乡亲们说:“要不得,要不得,千万不要这样讲,我爸爸不是皇帝,他是人们的公仆,千万不要再这样喊了,要是爸爸晓得了,会生气的呢!”他态度非常诚恳地对大家说:“就叫我岸英或岸英同志吧!喊我小毛伢子也行!”

    毛岸英在韶山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前后花了6天时间。他们来到毛瑞和家,毛瑞和生病躺在床上,毛岸英从皮包里掏出10万块钱旧币,合现在10元,说:“瑞和阿公,这点钱你买点粮食吧。”在当时,这钱可以买一担稻谷呢。毛瑞和十分感激地说:“毛主席教育的儿子,到底好啊!”就这样,毛岸英访贫问苦,撒胡椒面似的,这家给5万块,那家给10万块,最多不超过20万块钱,毛泽东给他的那只鼓鼓囊囊的皮包,在韶山一转,钱就被零零落落地送光了,变得干干瘪瘪的。

    毛岸英回到长沙交际处时,趴在桌上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原来,他回韶山时,住在毛震公祠对面冲里的毛贻泉找他讨债,说毛泽东某年某月借了他的100块大洋,云云。

    毛岸英已两手空空,无法偿还,只好求助于王首道,信的大意是:几十年前,我的父亲从毛贻泉手里拿过100元钱,这次回去,人家找我要钱。我原先不知,又没有准备,现在我的钱已用完了,请求借给10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之急!

   (网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