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说自幼就喜欢相机。自我有记忆的时候开始,就记得父亲用“华山牌”135相机拍摄。偶尔,他还从朋友手中借来海鸥120相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978年,父亲从他西安光机所的大学同学那里借来了奥林帕斯135单反。因为那相机是单位的财产,所以,我连手都没有碰过。印象最深刻的是1983年,移民海外的叔叔第一次回国探亲。我在北京陶然亭公园看见Pentax LX单反,听着那舒服的快门声音,看的我心中被种了草。
大学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开始,就攒钱买相机。那时对我来说相机就是魔,我心仪了这么多年,终于离目标不远了。室友有一本介绍国内外相机的书,印刷其实很一般,但我不知翻了多少次。对各个单反相机的指标背的滚瓜烂熟,白天上班画图搞工程设计都满脑子是相机。尼康,佳能,美能达,宾得都太贵,买不起,而瑞典的哈苏和徕卡更是不敢想。最后,我订了自己的小目标,那就是进口相机里最便宜的Yashica FX-3. 清楚的记得这台相机售价为673元人民币。这基本上就是我当时一年的工资,不吃不喝一年才能买的起。但还是义无反顾,要不怎么说是魔呢?
就这样,还要预订。我记得在西安的百货公司预订了,商店连订金都不收,就留了一个单位电话。这样的俏货,预订的不来商店分分钟可以卖给其他人。我隆冬大雪纷飞时节预订的相机,到了初夏炎热的6月中才接到电话,说相机到货了。三天内需要去取货,否则就没有了。我上午接到电话,中午就去银行取了钱,其实是清空了银行账户,放在小腰包上。因为错过了班车时间,我就乘坐长途汽车,几次周转从茂陵到了咸阳,又从咸阳到了西安。在下午两点多大汗淋漓地赶到商店,看着Yashica那F2.0的大眼睛,心中欢喜,就立马小心翼翼取回了相机。其实,今天看来,我F1.4的镜头都一堆呢,更有F1.2的巨大眼睛。但当时的F2.0就是那村姑小花,我就欢欢喜喜把她迎娶回家。
这台小花跟着我好些年,见证了我青年时代的路。
后来我到了美国留学,Yashica留给了国内的家人。因为囊中羞涩加上学业繁忙,来美国后竟然在开始的一年多没有拍照也没有考虑买相机。回头想来感觉很可惜,但印证了那句话,还是饱了肚子最要紧,风花雪月的可以等等。摄影还是属于小资布尔乔亚一类的范畴,不拍不会饿死;但不要好好读书早点毕业,那就要失去学生身份。当年的留学生们,拿着F-1签证,谁又不是背水一战呢?我们个个都是英雄!
后来大女儿从国内来了美国,感觉孩子长大变化快,应该多记录。等毕业后,就咬牙买了尼康N50。记得是在休斯顿的一家叫Camera Exchange的商店买的。当时买的很随性,完全没有做任何研究,就冲着尼康的牌子买了。后来发现,相机功能太简单,纯粹一入门级。
2014年搬到维州后,鬼使神差地改换了门庭,买了佳能EOS 3胶片单反。数码大潮那时开始席卷,我也俗套地买了Canon EOS Rebel 3. 慢慢的被数码这消费魔咒勾引,又买了Nikon D3000,Nikon D200,其中D200还买了2台。超级喜欢D200和D3000,都是CCD的传感器。后来把D3000送给了一个需要的长者。现在想来都不舍,因为再也买不到CCD传感器的相机了。另外又入了两台Nikon D700,很喜欢。
再后来,为了纪念我对胶片相机的厚爱,在B&H买了Canon 1V旗舰级胶片单反。在这之前还买了Nikon F100,因为N50太不给力了,太业余了。
买过的最重的相机是Mamiya RB67,三公斤啊,全金属机身。Canon的单反还买了5D2, 5DSr。 最新的是微单Canon R5.
镜头嘛也是尼康佳能双修。有几年家人回国,自己单着的时候,我睡觉时都把相机镜头摆出来侍寝。不抚摸一下相机,不按几次快门连觉都睡不香。说到器材,其实我的短板在闪光灯,室内灯,和三脚架上。三脚架是有,但太重,一直没有舍得买碳纤维的。室内灯也有,但功率不够大。摄影是光合影的艺术,光是首要的。
此时的我,应该说享受了帝王的待遇,三宫六院三千佳丽。下面点评一下各位佳丽:
最爱的相机绝对是胶片相机。只要是胶片的就是好的。 玩胶片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胶片拍出来的照片有一种无法描述的氛围,源自胶片银盐的化学反应。那样的不经意,又是那样的张狂,极好的高光和低光的宽容度,极其漂亮的色彩诠释。没有玩过胶片的人真的很遗憾。
最爱的数码相机是CCD传感器的。CCD到光线好的时候拍出的片子极其干净漂亮,控光一流。不懂得人喜欢看相机指标,在行的人看片子的氛围。CCD的片子像大片,色彩漂亮。而且CCD传感器成像带3D的视觉。CCD绝迹完全是因为成本高,可恶的商家!
用途最广的相机是CMOS传感器的数码相机。因为在弱光条件下可以拍摄,成为记录的超级武器。但CMOS的片子拍出来太平,皮肤像塑料。我一直喜欢不起来。
用数码相机人像拍摄首选佳能,肤色讨喜。
尼康相机的做工最皮实,佳能则是名副其实的挤牙膏。佳能只有到了旗舰机才舍得做工。但既然早已入坑,也只有一头扎到黑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Nikon D700。 尼康 D700 是尼康公司于 2008 年 7 月推出并在日本制造的专业级全画幅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 它使用与尼康 D3 相同的 12.1 兆像素“FX”CMOS 图像传感器,是尼康的第二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尤其惊艳的是这款尼康设计以色列制造的CMOS,非常有特色。
我从来不把手机归类于相机,尽管手机拍照有时候有优势,比如说隐蔽,比如说近拍食物什么的。不喜欢手机拍照是我的个人喜好吧。作为业余摄影师,我已经不得已从胶片退守到CCD,再退守到CMOS,从单反退到了微单,我不能再退到手机拍照了。那是我最后的一点尊严。
上过最大的当是在e-Bay买二手的Yashica FX-3。大概在15年前,忽然想起最早的村姑小花,就从eBay网站花了70美元购入,不为别的,只为一睹当年村姑的芳泽。但是寄来的是长满绣的完全不能保存的相机。我被骗了,那个人被我一顿输出,一个字不回,遇上无赖了。从此我也不再用eBay这个平台了。
不管我去哪里,我的背包里永远有一台,至少一台相机。在欧洲,在非洲,经常有人看见我的相机,会问:“你是专业摄影师吗?” 我回答说:“你认为是我就是。” 记得一次在美联航商务舱,我照例把相机放在小桌上,空姐看到了就问:“张先生是记者吗?”
所以,人们通常是从图画对所观察的人和事得到印象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幅图画胜过千字。发文都要求有图有真相。
在中国和多数东亚南亚地区,街拍不是问题。在回教地区,非洲地区,拍照一定要小心,不被允许绝对不要偷拍,以免犯了当地的忌讳和法律。在尼日利亚,未经允许拍摄军警甚至政府工作人员都是罪。而在911后,我出差在克利夫兰的购物中心里带着相机,并未拍照竟然被警察盘问。当时911恐袭刚刚过去,很多地方草木皆兵。我当时礼貌地问:“州法禁止人们在购物中心拍照吗?Does the state law prohibit taking photos in shopping centers? ” 那个警察说:“不违法。” 我说:“既然不违法,你有什么理由拦住我盘问吗?” 她无言以对,离开了。回到酒店,我对着镜子,看着自己黝黑的皮肤还有留的胡子。我似乎明白了,警察阿姨为何不安了。我果断地剃掉了胡子。形象太重要了。Image is everything.
其实吧,不折腾摄影和摄影器材吧,是不是我会比现在更富裕?答案是否定的。我想起早年听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男子每天吸一包烟,他的妻子批评他浪费,说戒了烟,一年就会省下365包烟的钱。结果这男子还真的戒了烟,但迷上了汽车,一年到头还欠了很大债。这个故事说明,人总是要有爱好的,戒了一样,也许爱上另一样,花的钱更多。从青涩的Yashica小村姑,到现在手中的主力机Canon R5,我也享受了折腾的乐趣,成为摄影器材的帝王。
几天前,我加入了美国“大华府地区摄影师模特外派活动群”。多一些活动很好,读者里有在华府地区的,年满18岁以上的摄影师或是男女模特,欢迎参加哦!不得不说,要拍人像,在维州这地方找模特还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连我自己的孩子们都不喜欢被拍,更何况陌生人呢。比起在美国拍摄,我更喜欢出国拍摄。
豹子土狼 2023-4-7 写于 Virginia
博主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CMOS拍出来太平、像塑料?
是不是CMOS感光版上非感光面积比CCD多,很多光子碰到非感光部分,没有被捕捉,所以很多细节都漏掉了?
D700 应该是 Nikon 第一个全画幅吧?
我记得低定数胶卷(100定)在低光下看不见多少东西,高定数胶卷(400定)可以在低光下看到更多的东西,但颗粒大。
博主为什么认为胶卷有极好的高光和低光的宽容度?(是指 dynamic range 吧?)
半个伊朗人的他当时留一头披肩黄头发,打球穿牛仔裤。
后来人们知道他年纪轻轻就秃头,戴一顶黄色假发,比赛时心里哆嗦怕掉下来,那句口号变得酸苦。
一直在想哈苏,在淘二手哈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