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93)
2015 (59)
我们家第一次南迁,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北京人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路宽街道宽,非常大气就和北京人一样。
我们去了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动物园。。。我那时12岁,我们家住在美术馆的招待所,去天安门,故宫很近不需要乘车。我父母告诉我们要去看大熊猫,我们很兴奋,可是去动物园要乘公交103,晃悠一个小时才能到。我们上了103,人不是很多,可是没有座位,我们姐妹晕车,两个北京大妈特别热情,一把就把我们姐妹抱到她们的腿上,让我坐在她们的腿上。下车时都晕的站不住了,去了大熊猫馆,外面有个椅子,我俩就倒在那里连熊猫都不想看了。
我记得那时去王府井东风市场边上一个饭馆吃饭,好像过了中午的午饭时间,可是服务员态度挺好,让我们进去了,告诉我们大厨师不在,有些菜做不了,我们在外面买熟食本来不该在饭馆吃,可是服务员说没关系,还进去帮我们把熟食切了装盘放桌子上。我妈就说北京人真热情,将来来北京吧,我就记住了,毕业后就去了北京,成了新北京人,北京是我在国内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故自羽为北京人。
第一次去上海是大学三年级,父母说过年都回来负担不起,我姐得了80元奖学金,她就从东北来南方和我一起过年。我俩就用这80元钱去了上海和杭州玩。我们在过年前去了上海,从火车站到国际饭店的公交车上就被上海人欺负了一把,公交车挺拥挤,上海一个年轻小伙子用上海话骂我们并且对我们推推搡搡的,周围人也不友好。我姐俩每人就带一个小行李,一看就是外地人,我俩听不懂上海话,就没有理他们。在上海就住在国际饭店后面,我伯伯住在那里,他一个人在上海住,我们就在他那里住了三天。鉴于上海公交车上的歧视和恶劣行为,我俩都不敢再乘公交车了,上海一路就是走,外滩,城隍庙,南京路,淮海路。。。连最后去火车站都是走去的。
工作后,经常去上海,几乎每月都去,经常住在静安宾馆。来美国之前,一个美国公司准备雇我在上海负责一个部门,手下全是上海人,我面试和他们聊天,他们叽叽咕咕的上海话让我头疼,最后拒绝了这个工作,知难而退。可能我太偏面了,不过感觉上海人不是太容纳外地人。可能现在也和北京差不多了,新上海人越来越多,我有很多朋友都搬到上海去啦。由于经常去上海出差,我也非常熟悉上海,每次去都有一种半个主人的感觉。
我只是把我对北京人和上海人的第一感觉写出来,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我有朋友也是上海人,有时我说你怎么不象上海人,她就说我知道这是外地人在表扬上海人的话。我喜欢上海,回国也喜欢去那里。
上海我没去过, 有很多上海人朋友。 满好的。 可能出来的朋友本来素质也会好些吧。
现在最大的区别,你像今天吧,北京雾霾,上海下雨。似乎永远都是,北京在下雾,上海一定在下雨。就这么个最大的区别。
如写实,但只着重阴暗面,光写负面,这就是偏面。而且一般文章和新闻报道也不同,一般文章无法去证实是否是真实发生,完全可按作者意愿观点看法随意而写,当然这是合法的,言论自由受宪法保护。同样如写新闻报道,虽要写真实事件,并要经得起去证实考查,但利用角度不同去写某人某事,比如专挑负面去贬低抹黑某地区人和事,或专挑正面去吹捧歌颂某地区人和使,既使是新闻报道,写实,也是偏面不可取的。
别太计较,楼主只是把在北京上海生活的经历写出来,并没有把北京人上海人脸谱化,定义化。如果说,上海人情感细腻,北京人豪爽是不是更妥当一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有千秋。
但我也不喜欢上海。
不过不管北京还是上海都有很好的人,都有我真正的朋友。
只是笼统而言,初见的上海人我一般会保持距离。水太深。我是四川人,不喜欢玩这种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人情世故。也不喜欢把人际关系搞得那么精细复杂。初见面上海人说我好像很直爽,我便会回答:是,我是四川人,没有习惯心里藏着。
但上海人也是有直爽的。我好几个朋友,上海人都不玩弯弯绕。钱上面是一定算清的,但我不觉得清爽有什么问题。虽然在四川的时候朋友之间是不谈钱的。这个都不是关键。人品没问题就可以
不过现在的北京城里,外地来工作的/探亲/旅游/访友的人非常多,一般来说,王府井,西单,等地方在白天都是外地人占八成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