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舌尖上的美食1-童年的回忆
(2014-05-12 15:09:41)
下一个
每个人的美食都和他的成长的环境和记忆相关联。美食伴随我们成长,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我的美食从小时候的千层饼,油饼,油条,酥饼,烧饼,饺子,红烧肉,带鱼,到长大后吃过的无数饭店,从小饭馆到大饭馆,从顺峰,人民大会堂到钓鱼台国宾馆。从北京吃到美国和欧洲。
小时候的记忆都和吃有关。我在北方长大,尽管我烦透了粗粮,可是现磨的玉米面加人1/3的豆面作的贴饼子,苞米碴子加入大芸豆做的粥加入白糖,还是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周末父母买回食堂的千层饼,玉米面油煎饼。或者周末早上买现炸的油饼,油条,油炸糕和豆浆。每周末父母都为我们改善生活,不是包饺子就是做红烧肉或糖醋肉段,带鱼。肉很有限,包饺子都用肉糜罐头或素饺子-放入鸡蛋和虾皮。真可惜那时周末才一天。小时候的水果,冬天的紫心萝卜,冻梨,冻柿子。夏天的西红柿和香瓜。那时买新鲜玉米真难,夏天必须早上4-5点起床赶早市才能买到。一年只能吃两到三次。不知为什么那时北方西瓜特别少且贵,每次买半个西瓜我们都恨不得把皮都吃了。
那时供应特别紧张,节日才供应特别的食品,所以我们节日记的特别清楚。
开春,我们一定吃春饼,母亲做的薄饼非常薄,然后肉丝,韭菜,豆芽,粉丝炒在一起。我们用薄饼卷这些炒好的菜,当然同时还准备葱白和鸡蛋炸酱。那时一年只这一天才吃春饼。
端午节,家家自己包粽子,北方只会包豆沙和大枣,到了南方,我们才学会包腌制的五花肉和香菇。那时过节的气氛特别浓郁,过节前几天就开始准备芭蕉叶,提前一天泡糯米,人人动手包粽子。这个节日可以持续一个星期。
中秋节,我们都是买月饼,尽管供应,可是每次只能买几块。我只记得我负责排队,快到了我哥哥负责挤着买,尽管排队,可是接近前面特别恐怖。我们要买好多月饼,必须重复排许多次队,我们每人两块大月饼,五仁和豆沙,两块小月饼,那时月饼非常腻,每次我只能吃一点就吃不下去了,够我吃两个星期的零食。
五一和十一,只多休息一天,父母会带我们去动物园或公园,母亲会前一晚熬夜做糖饼为我们去野餐做准备。我们通常会在公园中午吃母亲准备的糖饼,黄瓜,西红柿。
家里任何一个孩子过生日,每人早上都给一个煮鸡蛋,过生日的吃两个,晚上我们一定吃面条,母亲打卤面做的特别棒,香菇,黄花菜,豆腐干,一点点肉。那时的豆制品也非常好吃,素鸡豆腐,千张,现做的水豆腐。由于鱼肉蛋供应紧张,我们几乎天天去买现做的豆腐。
当然记忆最深历时最长的就是春节。那时春节几乎过一个月,从腊月二十三我们就开始过节,开始天天吃细粮,好吃的全在这一个月吃。二十三用醋泡大蒜,春节可以吃腊八蒜。二十八吃腊八粥,红豆,绿豆,芸豆,黑豆,花生,大枣,糯米,小米,莲子,每年不同,看什么能买到就放什么,只要凑齐八样就行。不断蒸各种豆包,菜包,肉菜包,吃不完放在外面冻上,留给漫长的春节。只有春节才供应一点牛肉,母亲做酱牛肉。由于猪头不要票,一年父母买了一个猪头,真是麻烦的不得了,从用凿子和锤子把猪的牙一个个凿掉到一点点拔毛,用了3-5天才把它做成酱猪头。以后再也没买猪头,太麻烦了。母亲做的肉皮冻特别棒,肉皮,黄豆,萝卜丁熬的白的肉皮冻,只放盐和大料,可以吃一个星期,吃时放一点蒜蓉和酱油。只有春节才能买到带鱼,黄花鱼和整条的鱼。边做着吃,边将炸好的鱼放在外面冻上。我特别喜欢吃炸的小黄鱼。母亲还喜欢买许多小鱼做鱼酱,不炸,小鱼清理干净,放各种调料,不能搅动,小火炖几个小时,大部分小鱼还是整的,可以吃一个月。带鱼炸好就可以吃,本来就是咸的,剩下放外面过年炖着吃。做一大锅红烧肉,放天然冰箱,每天取一些放白菜和冻豆腐炖着吃,可以吃很长时间。有空就包饺子,初一,初五吃饺子,我们都喜欢吃煎饺子。葵花子和花生害的我春节什么也吃不下。有时我们也动手炸麻叶,面赶的很薄,放芝麻,切小长方条,切一小口套过去,放油锅里炸。除夕夜最热闹,写下菜谱,不断更改,至少八个菜,有红烧肉炖地瓜粉丝/红烧鱼/香肠/凉拌菜-通常是大白菜心,豆腐丝,细粉丝,和肉丝/糖醋肉段/炸虾片/炒大白菜豆腐皮/蒜苔炒肉丝/芹菜豆腐干/素炸丸子-胡萝卜,萝卜,豆腐,面粉,五香粉...基本上是有什么做什么,那时北方没什么菜,蒜苔,胡萝卜,芹菜就是细菜。每年过年我都很兴奋,气氛特别浓,每个孩子都有200响鞭炮,断断续续放十几天,直到十五吃完元宵,春节才过完!
同感。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