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一沙弥

谈天说地,寻密探幽,暂不定位,有益自足。
个人资料
正文

先“成人”再成家(原创)

(2014-05-12 18:29:46) 下一个


  不久前,遇上个朋友,看着他忧心忡忡的样子,我知道他心里有事儿。一问才知,儿子跟刚认识两个月的女友迅速结婚,结果还不到俩月又离了。俩人跟没事人似的,可把老人折腾得够呛。


  现在闪婚闪离并不鲜见。“叼着奶嘴儿”走进婚姻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遇到家务琐事就怵头,一旦发生矛盾互不相让,还是用孩子心态处理事情,婚姻之舟难敌风浪自然难免。


  19世纪英国法律史家梅因在其《古代法》中,曾这样概括人类历史的发展走势:“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事实上,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家庭也悄然面临着“从身份向契约”的转型。结婚不再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伦理程序,而成为个人的选择与自由。


  尽管家庭的伦理色彩日益淡化,但年轻人却不能因此丢弃家庭责任。结婚离婚是个人自由,但应该明白,任何选择本身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勇于承担家庭责任,是年轻人真正成熟的一种明证,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地基。如果自己为人父母了,就会知养育之难,就不会把“啃老”当作理所应当,也不会在及时行乐中甘当“月光族”。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欲治其国,必先治其家”的家国观念。总是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会对这个国家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首先爱家人和家庭,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


  不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家庭都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避风港湾。年轻人不能丢掉家庭责任,就像振翅高飞的苍鹰,无论飞得多么高远,都得回到那个温暖的巢穴。的确,以前的爱情很纯粹,人们注重相濡以沫,为爱情不畏艰辛;而现在的感情太复杂,注重家庭背景、工资收入、学历高低等外在的因素,偷换了爱情的相互承诺,异化了家庭的脉脉温情,这也许就是家庭责任欠缺的重要原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