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如果从1926年第1届世乒赛
开始计算,至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1926~1951年)
1926~1951年总共举办了18届比赛,仅1939年在
非洲埃及举办,其余均在欧洲举办。在7个正式比赛
项目中,先后共有117个冠军,除美国选手取得8个
冠军外,其余都由欧洲选手夺得,欧洲占绝对优势。
这一时期的主导优势打法是削球打法。在产生的35
个男、女单打金牌中(第11届没有决出女子单打冠
亚军),男子单打的12枚金牌和女子单打的17枚金
牌都是由削球运动员获得,占单打金牌总数的83%
。在1937年之前,由于比赛没有时间的限制,曾多
次出现了“马拉松”式的乒乓球赛。第10届世乒赛
,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的男子团体决赛打了31小时。
波兰的欧立克(A.Ehrlich)与罗马尼亚的巴奈斯
(F.Paneth),为争夺1分球用了2小时12分钟。第
11届的女单决赛,双方拉锯无法分出胜负,最终裁
判叫停比赛,两位选手并列冠军。
自第11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了修
改:球台加宽至152.5厘米,球网降至15.25厘米,比
赛改用硬球,限制了比赛时间。三局两胜的比赛则不
能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则不能超过1小时45
分钟。如果在此时间内没有结束比赛,谁领先谁获胜
。国际乒联的这些改革皆为攻球创造了有利条件,不
仅促使削攻结合打法开始发展起来,而且还出现了一
些以攻为主的选手,但就这一时期总体而言,攻球技
术还未达到战胜削球的水平。
2.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1952~1959年)
日本乒协于1928年加入国际乒联,1952年首次参加
世乒赛。手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的日本
队,虽然只有3男2女参赛,却一鸣惊人地夺得了女
团、男单、男双和女双4项冠军。在这之后的7届世
乒赛,日本队获得了共计24项次冠军。特别是1954
年第21届世乒赛,日本队双获男女团体冠军;1959
年第25届世乒赛,巅峰时期的日本队夺走了7项冠军
中的6项。
日本长抽进攻式的打法跟海绵拍息息相关。之前常用
的胶皮拍的击球力量及进攻威胁不足以攻破稳健的削
球,而海绵拍却足以打败固若金汤的削球。当时这种
革新曾引起许多人的反对,甚至要求予以取缔。直到
1959年,国际乒联才通过了对球拍规格化的决定:
运动员只准使用木拍、胶皮拍以及海绵胶拍(海绵上
覆盖一层颗粒胶,颗粒可向里或向外,总厚度不得超
过4毫米,其中颗粒胶的厚度不得超过2毫米)。
3.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1959~1969年)
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男单比
赛中连续战胜了许多世界高手,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
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至1969年5届世乒赛
,中国队仅参加了第26届、第27届和第28届的比赛
,夺得21个冠军中的11个。当时中国采用的是近台
快攻打法,这种打法建立在正胶海绵拍提供的速度保
证,结合日本长抽、欧洲削球打法,具有“快、准、
狠、变”的特性。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大学生中西义治创造了一种
新技术——弧圈球。由于这项新技术当时还处于初
级阶段(上旋强烈,但弧线高、速度慢),仅对削球
打法显示了极大的优势,而对进攻型打法并未能显示
出多大的威力。然而,它对以后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
展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60年代后期,
中国队没有参加第29届、第30届世乒赛,7项冠军是
在欧洲、日本和朝鲜各队之间争夺的。第29届世乒
赛,朝鲜男队连续战胜欧洲强队,获得团体亚军,女
队亦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4.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1971~1979年)
20世纪70年代,欧洲选手经过了近20年的蛰伏,终
于闯出了一条新路,涌现出一大批有实力的年轻选手
。他们兼取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点,创
造了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的新打法。第31届世乒赛
,19岁的瑞典选手本格森(S.Bengtsson)连续战胜
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第
32届世乒赛,瑞典男队夺走亚洲保持了20年之久的
团体冠军;第33届男单决赛,是在两名欧洲选手约
尼尔(I.Jónyer)和斯蒂潘契奇(A.Stipan?i?)之间
进行的。
此时中国队也积极发展新技术,开始采用反胶海绵拍
学习弧圈球进攻技术。中国队在第33届和第34届世
乒赛上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但在第35届世乒赛
上,匈牙利队在失去男团冠军整整27个年头之后,
又从中国男队手中夺走了斯韦思林杯。而前南斯拉夫
男队在经过25年之后,也重新夺得男双冠军。这些
成绩标志着欧洲运动员采取的弧圈球进攻打法,在技
战术方面可以和亚洲的近台快攻抗衡了。
20世纪70年代5届世乒赛,中国队共获得35个冠军中
的16.5项,匈牙利和日本各获4项,瑞典队获得3项,
朝鲜获2.5项。
5.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结束了世界乒坛多国抗衡的
格局,演变成“中国打世界”的局面(1981~1989
年)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国队囊括了7项冠军和5个
单项的亚军,创下了世界乒乓球历史上,由一个国家
包揽全部冠军的空前纪录(图1-7)。此后的3届世
乒赛,中国队连续三次取得6项冠军。“中国打世界
”的局面开始形成。
图1-7 1981年中国队第一次夺得世乒赛全部7座奖杯合影
1988年乒乓球项目第一次进入夏季奥运会,中国队
夺得四项比赛中的男双和女单两枚金牌。但在男单比
赛中三位选手均未进入四强。1989年的第40届世乒
赛上,中国队成绩滑至低谷,男队丢了团体、单打、
双打冠军。
纵观整个20世纪80年代,以男子团体,中国队和瑞
典队的数次决赛对决为例:第37届,中国男队5比1
胜瑞典队;第38届,仍然以5比0胜瑞典队;第39届
,5比0再胜瑞典队;到了第40届,却以0比5败在瑞
典人手下。
6.“世界打中国”成绩卓著,欧洲队领先5~6年。中
国队走出低谷,重攀高峰(1991年至今)
自乒乓球项目1988年进入奥运会以后,欧洲乒坛职
业化迅速发展,各种比赛频繁,加上待遇优厚,极大
促进了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世界打中国”成绩
显著:第40届、第41届、第42届世乒赛,欧洲选手
连续斩获三届男团、男单冠军。特别是第41届世乒
赛上,欧洲男队囊括了团体前5名,以瑞典为首的男
队,已领先于中国队和亚洲各队。第41届时中国女
队团体失利于韩国队屈居亚军,第42届女单比赛只
有高军一人进入半决赛,这是中国女队14年来第一
次在单打比赛中未能进入决赛。这一届上,男子单打
前四均由欧洲选手摘得,法国名将盖亭
(J.-P.Gatien)获得金牌。第44届,男单冠亚军在两
位欧洲名将间决出,瑞典瓦尔德内尔
(J.-O.Waldner)胜白俄罗斯萨姆索诺夫
(V.Samsonov)。
中国男队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沉寂之后,由男双项
目最先走出低谷,从第40届世乒赛的第3名开始,一
直上升至第42届的男双包揽金、银、铜。1995年,
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从低谷奋起,
继1981年,历时14年之后,第二次夺得全部7项冠军
,真正重攀高峰再创辉煌。第44届中国队又获6项冠
军。第45届中国队包揽5个单项比赛的冠亚军和女团
冠军,仅男团惜败于老对手瑞典队。2001年第46届
世乒赛,中国队第三次实现大包揽。
在奥运赛场上的中国队同样傲视群雄。截至2016年
巴西里约奥运会,奥运赛场乒乓球总计进行的32项
次的比赛中,中国队共获得了53块奖牌,其中28块
金牌,两次大满贯。
进入21世纪,中国乒乓球队一直站在世界的巅峰,
无人能够撼动中国队的霸主地位。
××××××
节选自乒乓球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