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千金一出生立刻成为媒体的焦点,不仅因为她爸爸是脸书CEO,全球有名富豪,还因为她爸爸宣布捐出全副身家450亿的99%做慈善,只留1%给她的女儿。
消息一出来,有赞的,有争论的,有讨论富人想办法避税的,有羡慕那剩下的4.5亿的。
要说我不羡慕那将近五亿身家是假的。
我当然羡慕,我等蝼蚁类每天在写字间格子里忙忙碌碌,到了年底大裁员季节担心饭碗端不稳,那厢边就算是区区1%已经是多少人几辈子都赚不来的银两了。
但仅仅是钱,不会让我羡慕到想当人家女儿的程度。
有钱人太多了,你随便去赌城逛一逛,每一个赌场的后面都是富得流油的人,我不知道那些人是谁,更不会想到跟那些富人有任何的关联,但小扎伉俪跟别人不一样。
他们做的慈善事业是让我真心里仰慕不已的。
他们不是简简单单把钱捐出去,说你看老子有钱,多给你们点儿大家均贫富。他们认真投入教育事业,试图透过教育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为此,小扎的太太普利希拉还曾经专门在小学里教了一年书,她本人学医,教育与医学相结合,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装备好自己做好教育慈善。
心里有眼光,人就能够走更远。
当一个人心怀宽广的时候,就不会简简单单只看珠宝首饰,豪宅名车了。
钱这个东西,真要论起来,其实是没有上限的。
我记得买第一个房子的时候,贷了15万的款,家里面没什么装饰,即使买也是到便宜一点的店去搬点东西回来,一套沙发超过1000元就觉得很奢侈了。
之后买的房子越来越贵,看的装饰也越来越上档次,水涨船高,虽然薪水一直在涨,依旧还是有点紧巴巴地过着日子。
如果钱更多,花销也一定会跟着上去,我们看千万豪宅遥不可及,很多千万富翁的眼睛可能在看着价值上亿的房产了。
如果想很快花掉几亿,烧钱总是很容易的。
钱,可以用来烧,更可以用来做有意义的事。
为谋生做事很不易,为众生做善事就更需要心力了。
感恩节的这个星期,我在家里哪里也没去,头两天整理家,后面不小心掉进一个连续剧的大坑里,每天黑着眼圈追剧,还好算作有良心,感恩节那天给儿子烤了火鸡,做了几个菜才勉强算作一个合格妈妈。一个星期的休假,很容易地被我浪费掉了。
其实我很想过充实的生活,但我没养成那个习惯。
我没有养成习惯常常去老人院探望那些鳏寡孤独,我也没有习惯时时整理家里,把该捐的东西捐出去,我甚至没有花更多时间准备BSF教孩子们的课程。
没养成习惯去做善事,也就根本就做不好那些事。
就好像我很想当一个好厨师,但因为没有认真训练,不肯用心,做的饭菜总是差强人意;我也很想跳好舞,但我贪吃贪睡,小胖子的身材跳什么舞都很难跳出美感;我也想练漂亮的腹肌,但懒人保持不了一星期五次的锻炼,腹肌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
就因为这些,到现在我也不过是混混日子,能做的太少太少。
一个字:懒。
小时候勤快,是为生活所迫;后来努力学习,也是为生活所迫;选工作,也是为生活所迫。
就因为这个“所迫”,一旦给了我时间,我能想到的就是挥霍日子,心里没有眼光,手头没有计划,爱空想,实事做的太少。
所以,我才想,如果能够重新活一回,从出生就不被生活所迫,跟着爸爸妈妈做更大的事,想更多的人,养成更好的习惯,用自己拥有的自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生活该多么美好。那种境界,小扎夫妇身上有,我很想拥有,但那境界,就好比海市蜃楼,我可以想象得到,但离做到,差得山高水远。
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更无法穿越回去再活一次,我也没有任何权利指责父母没给我一个高大上的生命,他们均已离世,去世之前营营役役为了孩子已经尽了所有心力,人在哪个高度上,就在哪里开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走到今天,距离我的过去是很大的跳跃。
小扎的女儿现在出生,她站在父母的眼光所及之处,当然就会走更远,做更大的事。
也因此我羡慕小扎的女儿。
如果此生可以重来,我愿自己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学习更好的支配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让生命更厚重,让灵魂更轻松更纯净。
还好,我还有后半生,可以从点滴做起,总还不算晚。
曾经的一个邻居是一个兴旺的大家族的后代,曾经过着金碧辉煌的日子。现在是,这么说吧,我到他年龄的时候,可不希望像他那样的苦兮兮。他苦在不光他不富有,他什么都不会,他也不愿意做平常人,平常事。
其实中国的大多富二代就是被父母的财富毁掉的。我已经听到来自东方的呼唤:“爸爸,毁掉我吧!!!”
所以,这些富豪真正聪明在这里。什么时候,我们聪明的中国人能懂这个简单道理呢?
小扎夫妇很低消费,不管什么形式他们的财富最终回聩于社会。
最让我感动的私人基金是那些坚定的支持非营利环保组织的“无名”基金。他们常常Offer捐-配二或配三的活动。每有这样的机会我都会捐一点点但环保组织会拿到几倍多,可以让我感到充实一把。
洛克菲勒财团有投资在毁坏环境的企业,非常遭人鄙视和痛恨。
一日我在河南和多人吃人头饭,就是一人30块随便吃的那种。饭店老板少数了一个人。结帐时,我告诉他你少算了一个。我付了钱,小老板感动的直流眼泪,你真是好人,这店开到现在还没有遇到过你这样的。后来有人告诉我,老板你其实不用那么认真,算错是他笨。后来我告诉大家,我不是圣人,但是我知道公平,希望大家也知道。
据我所知,基金会的收入去向是要向公众交代的。不能自己坐在那里空想别人如何黑暗。
另外,小扎俩口子在加州办学是真金白银拿出去,太太专门为此去小学当了一年老师的。
我所不明白的是,相信一份良善有那么困难吗?总怀疑别人的人心中没有净土吗?
对回帖,不要太在意,所谓“愚者见愚,智者见智”。只有自己愿意改变的人才能改变。
神完意适_天涯 2015-12-02
先是盖茨、巴菲特宣布裸捐,现在又有扎克伯格裸捐,资本家这么简单的避税游戏就把太傻太天真的中国公知骗的团团转。
洛克菲勒基金会——财富隐身和避税的开始
洛氏设立的第一个基金会成立于1910年,这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如今已传至洛氏第五代。1910年时美国多数州已通过第16条修正案,即征收累进收入所得税。洛克菲勒基金会可谓是最成功有效的“税前计划”,一举便合法合理地避掉了累进收入所得税。在同一时期,标准石油公司被兰蒂斯(Kenesaw Landis)大法官下令分拆,洛氏财团立刻以设立4个免税基金会作为应对,然后把财团的绝大多数股份捐了进去。这相当于从左边口袋里掏出钱,放进自己的右边口袋,但这钱摇身一变,名份就不同了。于是被分拆后的各个石油公司既能得到需要的资金,又在收益和资产上避税。在基金会的章程中,只要加上本家族的后代,就将继续为基金会世世代代地“服务”下去,并且具有关键的一票否决权,剩下的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好处。洛氏财团以财产的所有权置换控制权,不仅实现了避税功能,还实现了财富大幅增值的奇效。因为基金会可以买卖持有各种资产,包括房地产和有价证券,而且不必公布财务报表,更可以实现对市场的隐形影响力。
钱捐进了基金会,再投资给不同行业的多级公司企业,当投资规模足够时,所有接受投资的实体的董事会必须由基金会指定和委派。于是,尽管钱已经不在某家族名下,而实际管理人和钱的使用权仍牢牢控制在他们手中。注意,此时从名义上钱已经改姓了。通过这种形式,首先原来所有洛氏的钱都要被征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就消失了;其次,如果老洛把钱送给“中洛”,“小洛”和“小小洛”,本来要交的赠与税(Gift Tax),也省了;再次,就是遗产税,这个几乎是唯一可以限制富人财产遗传的工具,在美国最高可达50%,由于钱已不在洛氏名下,遗产税自然也就免了。老洛通过捐献,把钱财合法合理地留给了自己以及“中洛”,“小洛”,“小小洛”,并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从此,洛氏将每年一半收入投入基金会,大大抵扣了应税收入。老洛省掉收入税,中洛、小洛和小小洛将避免掉遗产税和赠与税,更爽的是,这些基金会的投资产生的收益,连资本利得税也一并免去。由于免税的好处,基金会的资产得以飞速成长。所谓non-profit(非盈利)实质上就是non-taxation(非纳税)。
当年老洛克菲勒把其拥有的数百万股“泰坦尼克石油公司”(Titanic Oil Corporation)股票捐给了名为Do Good Foundation的基金会,后者为洛氏控制的组织。他只是把名下股票转让给基金会,就轻易完成了财产“升华”。类似Do Good Foundation的基金会和慈善机构明目众多,级别繁复,它们确实捐助了为数众多的科研、医疗项目和用于扶助贫困,但这些开销相比基金会体制为富豪隐身的财产和避免的税费而言,实在是不足挂齿。再加上捐献入基金会的财产所产生的投资收入也是免税的,洛氏财团一方面是财产的真正控制人,另一方面免交投资收入税,这令其财富增长速度更快。
《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经过家族两代人精心经营,洛克菲勒财团财产的绝大部分转由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基金会,以及它们衍生出的下属、分支、直接间接控制的公司拥有,从而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基金会网络体系。每一个基金会网络节点“单位”的财务报告不被审计,不需公示,所有涉及的调查都被礼貌而合法地拒绝,从而从会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雷达中失去踪迹。这实际上就是洛克菲勒家族发明的财富隐身大法,而当今的超级富豪们无不在效法。盖茨和巴菲特的财富捐献游戏不过是20世纪初老洛家族做法的延续而已。
经过六七十年经营,洛氏家族控制着多达几百甚至上千基金会和下属机构,而这张网络是没有人能够梳理清晰的。洛氏家族向公众披露的财产约为10亿~20亿美元。用冰山一角来形容都未必尽然。超级富豪的实际财富已经完全无法衡量、核实和追踪。
这就是放弃越多、控制越多的奥秘。
记得几个月前,我很孤独地为小扎伉俪辩护。他们请习近平给Max起个中文名,被文学城全民骂拍马屁。我contend他们只不过是为了have fun, 动机就象请名星签个名,与公司利益无关。
后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小扎伉俪的确是很好的人,不是那种满脑功利的人。
如果你看我更多博客文章,就会知道我在育儿方面的各种收获了。
知道父母的局限和自身环境的限制没什么不好。
人在哪个高度上,就在哪里开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走到今天,距离我的过去是很大的跳跃。
小扎的女儿现在出生,她站在父母的眼光所及之处,当然就会走更远,做更大的事。
难道出生时的环境不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吗?不知道你看到这句:我也没有任何权利指责父母没给我一个高大上的生命,他们均已离世,去世之前营营役役为了孩子已经尽了所有心力。。。
还有最后一句:还好,我还有后半生,可以从点滴做起,总还不算晚。
我因为自己够努力,想做更多的事,才意识到各种局限。我相信我父母懂得我的意思。
我自己对教育很感兴趣,平时做一些跟孩子教育有关的义工,可惜因为出生环境限制,发挥的空间大受影响,习惯不够好,实施力不够,也因此才写了此篇文章。
俺虽然属于你文中的蝼蚁,但俺有尊严,不为富贵金钱低头,无欲则刚,挣自己的小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去羡慕和奢望有钱人的生活。
小扎夫妇热心慈善,俺为他鼓掌佩服他,也祝福他们一家。
如果俺误解了您的意思,俺先给您道个歉。
forward the comments I wrote in here:
赞 好文!今一早带女儿看牙医,牙医先祝贺女儿上报获奖,接着说:do you know zucherberg 捐了99% 财产,
? is that great?我说:overroll he is noble man, his chinese american ? wife made him a noble man. 高兴看到第二,三代的华裔女性是这样高尚为社会贡献如此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