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以为是这样的。
在儿子小学的时候,我还曾经因为儿子非常听话而担心过他是否不够聪明。
毕竟不是专精教育的,而且样本又少,就一个,没有办法做一个客观公正的结论。
直到我后来开始教Awana二年级小孩,跟十几个孩子每星期在一起,才看到了不少有趣的事实。
Awana不学数学,基本上以背金句,考《圣经》知识,还有在游戏里培养群体合作为主。
背金句的时候我就发现,孩子跟孩子差别太大了。同样一句话,有的孩子半个小时也背不下来,有的孩子看看就会了。背不下来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孩子太淘气,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老师怎么说都没有用。有的孩子是很安静,但不知道在想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行,四个以上词放在一起就有问题了。
当然这也跟《圣经》的语法结构有关。里面的句子,不是大家都很喜闻乐见的儿童语言,不管是语法还是生词,都很考验孩子的记忆力。
不止短期记忆,还有长期记忆。
背完金句之后,过段时日要再回来复习以前会的句子,有的孩子那时候还牢牢记着,有的孩子就忘记了。
我看到的是,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更聪明些,那些淘气的孩子,反倒差很大一截。
不少家长以为现代孩子都有多动症,不守纪律是正常的。
开始时候我也以为是。
可是去了两次BSF children program当帮手以后,见过20多个非华人的孩子,两相一比较才发现,所谓的这些“多动症”并非天生,而是后天不少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BSF的孩子们,15分钟时间听讲课,非常枯燥,孩子们有溜号的,有躺在地上的,有坐地上的,不是每个都盯着老师,老师也不管孩子们什么姿势,只要不打扰别人就好。
他们真的很安静,能够做到不打扰别人。
光是这一点,对很多华人孩子来说就已经无法做到了。
不是多动症,其实是疏于管教。
这个疏于管束,跟我们不少华人父母的思维角度有关,我们认为孩子嘛,哪有不闹的,尤其男孩子,不闹就是不聪明啊。
其实淘气不等于聪明。
能够集中精力,能够控制自己行为其实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
基础不一样,孩子越大,差别也越大。
尤其到了高中,理论上来说,那时候他们应该可以独立完成所有作业,自动开发兴趣,有效安排时间,根本不需要父母在后面追追赶赶,父母只要在旁边偶尔提个醒就够了。
如果这个阶段独立性不强,到了大学孩子的问题更会凸显,比如有的孩子因为游戏打太多耽误功课而被退学,有的孩子因为无法有效安排时间而导致大学生活非常痛苦难熬。
所以,不是父母的教法问题,而是父母的想法问题。
不能只看学习成绩,不看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时候严格一点,大的时候多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孩子发展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就坐得住,可以发挥他所有的潜力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一旦孩子在这些活动里具备了足够的能力,那么以后家长就可无虑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能光盯着柴,不管刀是否锋利结实。
甚至于不必花时间跟别人证明自己孩子是否聪明。
让孩子自己去证明他的智慧,他的能力,我们当爹妈的,还是花时间把自己日子过好了要紧。
充实快乐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孩子聪不聪明,不用去证明,更不必用淘气程度来证明 。
This is not son's problem. Your son is fine. The problem is that we try to fit kids like your son to our normal school mode. What you need to do is to find a school will cater to your son's needs, which is pretty hard to find.
不过现在想想,"越淘气的孩子就越聪明",这里的淘气应该是指主意多,鬼点子多,常常做出大人没有预料的事,就是想象力、创造力特别丰富。不是不听话,是大人根本没想到、没来得及立规矩。
我家孩子不淘气,一个是缺乏想象力,一个是没有创造力。这东西可咋培养?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