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亲密之旅课堂学来的。
黄维仁和他的太太是大学恋人,后结婚,彼此非常相爱。
黄出身比较好一点,小时候家里有保姆照顾他。他太太出身比较普通一些,自小在家做很多家事,两个人性格也差很多,黄比较随意,有时说起事情爱天马行空;他太太学习好,逻辑好,做事井井有条一丝不苟。
多年下来,我看到他们夫妻彼此的接纳,真是让人感动。
黄在台上做演讲,讲着讲着就有点跑题了,然后他太太就安静地站在他旁边,耐心地等,终于,黄慢慢地绕了回来,他很感谢他太太,说这么多年下来,太太一直都是这样站在他旁边,等他(跑完题)。
他讲过一件事, 他太太喜欢每天起床整理被子,黄觉得没有必要,反正是要睡回去的,浪费时间嘛。但他太太看到乱的床受不了,开始就一直要求他做,她越要求黄就越觉得她的要求不合理,不爱合作。
后来他太太放弃要求了,不管他,但对他一直都很好。黄到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整理床了,甚至有时去住酒店也是要整一整,一边说一边跟太太邀功说:”太太你说我是不是这样?“他太太笑了笑,没有说话,我估计就算说的话,很可能会讲:整理是整理了啊,但你的水准。。。。”
其实人就是这样,他整理床了,你可能会觉得他整得又不够了;他把床整理程度够了,你可能又发现他下一个毛病和下一个缺点需要去改了。
人是不能被改变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改。
我们能做的,是把改变的动力交给孩子,把改变变成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父母的需要。
自己的需要才会自己满足,孩子收拾屋子如是,孩子做作业如是。而让孩子做主的前提是,首先得接受孩子。
我爱你,因为你是你;我给你足够的爱心,给你力量让你自己改变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