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去过教会开的一个庆祝会,主题完全忘记了,但不少内容还记得。很多孩子写信感谢爸爸妈妈,孩子在上面读,爸妈在下面听。
听了几个之后我就抿嘴乐了。
内容大同小异。
妈妈是最好的妈妈,给我做很多好吃的,给我买漂亮衣服,虽然妈妈有时很严格,但妈妈非常爱我。
爸爸,啊,爸爸是最好玩儿的爸爸,带我去钓鱼,带我去打球,带我去这个那个,爸爸是天底下最有趣的爸爸。
我总结了一下中心思想,那就是妈妈是保姆护士老妈子兼小学校长,爸爸是玩伴朋友小头目兼幼儿园班长。
同样都受过高等教育,同样都在外面奔波工作劳累,回到家,怎么就一个直接奔四十赶五十,另一个回二十跳到十岁了呢?
其实区别只在乎有没有一颗童心。
孩子喜欢跟有童心的人在一起。
我的一个朋友,常常在微薄上写她跟女儿之间的趣事。
女儿喜欢校车,一看见校车就动不了脚。妈妈开始陪着她玩儿,后来变成看着她玩儿,到后来为了让她离开还得陪着她玩儿藏猫猫,最后想了个办法把孩子拉走了。孩子玩得高兴,妈妈在旁边认真记下孩子所有的童言童语,写下来,给大家欣赏。从前她是个爱写小说的人,后来就用这枝生花妙笔写孩子的语录,不知有多精彩,多好玩儿。
生活的精彩瞬间就在于这些点点滴滴。
我见过不少的家庭,都是随着孩子变大,妈妈的脸越来越苍老,而爸爸的脸,就跟贴了胶带似的,几年都不长一道褶子。
三十岁的时候还看不大出来,四十岁以上就越来越明显了。
这个发现让我触目惊心。
老到底是因为心里上的衰老还是身体上的劳累?或者兼而有之?
在我们家里,晚上的生活通常都是儿子在楼上做作业,弹吉他,听音乐;领导在楼下摆弄他的相机,每天都学新东西,折腾家里面的鲜花,说是要拍出透明晶亮的感觉;我,收拾厨房做面包。
一不小心就彻底沦为厨娘。
最近开始变革,儿子负责洗碗,倒垃圾,领导争取每周做一两顿晚饭,我拿出《三国演义》开始读,重拾往日的兴趣爱好。
如果妈妈自己不调节自己的生活,整天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就是不知道操心自己,那么,一个孩子怎么跟整天操心的妈有共同语言呢?
如果不小心到最后连老公都跟自己有代沟了该怎么办?
不照镜子不知道今夕何夕。
再有四年孩子要离巢更加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父母养孩子有苦有乐,但父母不能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完全丢失了自己,整天围着孩子转,总要留点时间给自己,把心里面曾经亮着的火给点着,别让它灭了。
曾经一度,都是花一样的姑娘,一笑起来似银铃,一说话仿佛整个春天都来了,有男朋友给送花,有男孩子献殷勤,有爸爸妈妈疼爱呵护,有朋友围绕谈笑。几年过去,笑声少了,一说话全家人都躲开,男人不再送花,不再有人献殷勤,爸爸妈妈老了,朋友都围自己孩子转去了,生活越来越寂寞,心里很孤单。
这种日子,看起来好象不请自来,其实是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做的一种选择。
选择了让自己的生活被琐事埋没,选择了送走青春,选择了让心里的小孩沉默,枯萎。
可是,我们旁边的孩子正象花一样开着,象树一样长着啊。怎么可以忘记了我们也曾经跟他们一样小过,一样呆过,一样笨过,一样傻过呢?
不能让心里的小孩沉默,不能让心里的小孩枯萎,我们生了孩子,就是为了把心里面的孩子带出来,重新活一回,陪着孩子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一起长大,人生可以不重样地活两次甚至三次,上帝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呢?
我要重新跟儿子活一次十四岁,学习用他的眼睛看世界,陪他看完之后,再回到我四十岁的世界里,与他对话,陪他笑,陪他苦,陪他乐,再留点时间给自己吃喝玩乐。人就这么一辈子,亏缺自己的,那是自己选择的,怨不得别人。
至于孩子到底跟谁亲,我这么可爱这么优秀这么聪明这么幸福,孩子不跟我亲跟谁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