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43)
2015 (515)
2016 (460)
2017 (448)
2018 (272)
2019 (135)
2022 (1)
核心提示:明朝的天下衰败了,怪谁呢?不怪皇帝、不怪大臣、不怪将军,要怪就怪体制、怪时代吧!一扯到时代与体制上面,这又成了一笔糊涂账,到底谁要来负责呢?
《人民的名义》终于解开高小凤身世之谜了,高育良看上高小凤,因为一次偶然的对话中,高小凤提到自己正在看《万历十五年》。一下子勾起了高育良教授的兴趣,高玉良点拨高小凤,“《万历十五年》把整个大明的历史讲清楚了”
讲清楚了吗?很多人看了《万历十五年》后,觉得皇帝难、张居正难、申时行难、戚继光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肚子里一兜苦水,看得许多人慈悲心骤起。
明朝的天下衰败了,怪谁呢?不怪皇帝、不怪大臣、不怪将军,要怪就怪体制、怪时代吧!一扯到时代与体制上面,这又成了一笔糊涂账,到底谁要来负责呢?
其实,明朝政最坏的人不是别人,就是皇帝。这里的皇帝是一个人,也是一个职位,他意味着总揽一切的权力。传统的观念里,总把皇帝视为君父,强调皇帝如何爱民,如何勤政。实际上,在朕即天下的时代,皇帝是所有善恶的源头。
明朝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皇帝通过司礼监和内阁控制官僚系统,两者一表一里、一内一外,共同构成了对于文武官员的管理,无论是内阁还是司礼监都是皇权派生的权力,只要皇帝一句话,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好,内阁首辅大臣也好,都要脱了帽子下台。皇权的绝对权威,并不会受到党争的影响。
明代中后期政局上深受其害的阉党与东林党之争,其实就是皇权派生的太监与文官两个系统之争。如果权力也有人格,太监与文官就是两种不同类型且有冲突的人格,明末的党争就是权力人格的分裂冲突,导致了天下的崩解。
有没有人能冲破皇权的束缚,消解权力的人格分裂呢?万历时期的张居正做过这样的尝试,他作为明朝最有作为的内阁首辅,不仅通过高压政策在文管系统树立了绝对的权威,统一了文官内部的思想,还通过修好与内廷司礼太监冯保的关系,维持了内廷对于前朝的支持,可谓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把明代政治制度设计上的内外分裂,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调和。因而,张居正在世时才能过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通过财政赋税改革,来重塑国家的基层结构。这样大规模的动作,没有太监与文官系统的默契配合,在明代难以实施。
但是结果又怎样呢?张居正在世时候,已经颇受非议,许多人认为他打破了朝廷的政治平衡,过于大权独揽。皇帝本来就是让内廷与外朝保持对立,这样才好调和总揽,现在出现一个强势官员想要做本该皇帝做的事情。他的同僚们怎么能不妒忌?皇帝怎么会甘心?于是,就出现了大家都知道的结果,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开始清算他老师张居正的罪过,把他从天上直接摁到泥土里,给张居正扣的罪名是“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这种罪名是对文官的极大斥责,已经在说张居正有不轨不臣之心了。
张居正看到了明代政治制度的弊端,想要用一己之力去调和矛盾,但皇权故意留下来的制度运作空间,好让皇帝玩弄权术操控臣子,张居正你一个做臣子还想去限制皇帝?岂能有好下场。
这就是明朝政治顶端设计的病症所在,皇帝故意留下的漏洞,纵使你是有良知、有能力、有抱负的官员,你能补救吗?你敢补救吗?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