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43)
2015 (515)
2016 (460)
2017 (448)
2018 (272)
2019 (135)
2022 (1)
中国古代的皇帝,几乎都有一个庞大的后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还是虚指,实际上,有的皇帝的后宫远远不止三千人。但一旦老皇帝驾崩了,他曾经拥有的后宫佳丽将会被新皇帝如何处置呢?一般情况下,皇上驾崩后,都会有几个妃子去陪葬,但实际上在不同朝代,“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处境也会有所不同。
秦朝:殉葬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意思是没有孩子的妃子都要殉葬。皇帝驾崩,就会拉很多人去陪葬,这些陪葬人员里就少不了嫔妃了,直接拉入皇陵,随着皇陵入口的封死,妃子们的命也一点点走向结束。这种陪葬行为满足了皇帝的一己私欲,却实在是自私无比,肆意剥夺人的性命,实在无情。
汉朝:情况不同结局不同
妃嫔有生养皇子,且其子有封国者都可以出宫,可前往其子的封国安享晚年,称王太后,如汉高祖妾侍薄姬,在汉高祖死后前往其子代王刘恒的封国——代国,称代太后。而未生养的妃子,《汉书·安帝纪》注云:“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也。”所以可知这些妃嫔也去守陵了。如在成帝死后,班婕妤就到陵园守陵至死,死后葬入陵园。
隋朝
隋文帝时,除弘政夫人无记载之外,宣华夫人,容华夫人都为其子杨广之妃。隋炀帝时,萧皇后于炀帝驾崩后先后嫁宇文化及、窦建德,后被其小姑义成公主迎往突厥,突厥灭后,被太宗迎入长安,安逝。
唐朝
有子妃嫔随其子出藩国,可有王太妃号,如唐太宗嫔妃韦氏“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册拜纪国太妃”。无子之妃有两种结局一种是低等妃嫔出家为尼,如四品才人武氏之于感业氏。一种是高等妃嫔无需出家,依例居于太宗别庙崇圣宫。如昭容韦尼子和后来自殉的充容徐氏,都死于此地。
宋朝
皇后及高等妃嫔等迁居别宫,如高宗后吴氏于帝崩后迁居德寿宫,并可有位号之不断升级,如宋神宗之武贤妃,“历美人、婕妤。徽宗即位,进昭仪、贤妃。”
死于非命,据《开封府状》统计,靖康之难时,徽宗有封号的妃嫔及女官共143人,无封号的宫女多达504人。多数为金人所杀或掳。
明朝
奉养于别院别宫。刘昭妃为明神宗的妃嫔。册封为昭妃,年21岁。无宠无出。天启、崇祯时受尊封太妃,尝居慈宁宫。或者发还原家。英宗曾下旨给周宪王弟朱有爝,“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虽只说是亲王家,但也可以看出皇帝的态度。
清朝
居别宫奉养。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专门为先皇妃嫔修建的宫殿群,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等。新皇帝一般会为先皇之妃加封号而奉养其中。
少数可归其子奉养,如世宗妃耿氏,世宗崩后得太后特许,至其子和亲王弘昼府居住。但正式史未载,仅见于诗作记录。
总之,在有的时代很多妃子可能只受过一两次宠幸就被遗忘了,这样的妃子一般有几种结局,比如在皇帝驾崩之后出家为尼,被打入冷宫,很少有被放回家的情况。某些妃子,比如武则天,直接被下一届的皇帝接受,成为下一代的宠妃,其实在所有情况之中这算是万幸的了,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死后,那些以选妃为名招进宫的女子被直接勒死陪葬。史上确实有为皇帝陪葬的女子,但是大部分前代的皇妃受到不冷不热的待遇,以礼相待,作为皇太妃替皇帝守寡,但相对于殉葬却是好上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