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个人资料
一点即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旺角暴亂後致香港“回歸一代”:請回望這片被你無視的土地 ...

(2016-02-15 02:07:22) 下一个

本文轉載公眾號長安劍

  微信IDchanganjwj

香港的同齡朋友們:

  你們好!我們是來自內地的“80後、90後”。可能你們同樣在關注,今天,旺角暴亂的37名被告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出庭受審。這37人中,最年輕的只有17歲。

 

  我們正在歡度春節,為什麼會有香港的同齡人成為暴徒?互聯網如此發達,我們不是沒管道相互瞭解、探討,卻為何要在社交網路“unfriend”、“unfollow”?

  這一次,有些話,我們想心平氣和、坦誠地對你們說:

  我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把我們稱為是“改革一代 ”。你們是在香港回歸前後、一國兩制下成長起來的,我們願意把你們稱為“回歸一代 ”。我們和你們一樣,都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夢想,對家園的發展抱有期待。

  聽說,你們困惑於中西方身份之問,驕傲於“香港人”的自稱;你們不安於家鄉在世界的地位下滑,不滿於內地人的“入侵掠奪”;你們熱衷於校園裏的“民主”口號,不屑於“建制派”的觀點;你們自信于香港的文化傳承,輕蔑於內地的文字和教育……

  儘管如此,家與國就那麼容易分開嗎?

  走在香港街頭,我們會看到軒尼詩道、德輔道這些西化譯名,但也能路過洛陽街、湖北街、奉天道這樣濃濃中國味的路牌。基督教的盛行,並不妨礙關公、媽祖、土地廟遍佈全島……

 

  香港和內地青年,我們已經在網路上爭論了太久,如果雙方永遠居高臨下、指責對方,將永遠也看不清彼此,更看不見歷史的真相 :

  指責香港“數典忘祖”的內地青年 ,我們也許知道電影《十月圍城》,卻不一定瞭解王學圻有真實的角色原型,他是一直傾力贊助革命的香港富商李煜堂(1851-1936);

 

  我們也許知道抗美援朝,卻不一定知道是香港企業家霍英東,突破西方國家、港英當局“全面禁運”鐵幕運來大量物資;

  我們也許看過紀錄片中的“大逃港”場面,卻不一定知道1962年5月的馬路上,數百名香港人以躺倒的肉身,阻擋住港警的車輪,高聲呼喚素不相識的大陸同胞:“快跳車!快跑!”

指責內地“忘恩負義”的香港青年 ,你們也許知道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卻不一定知道1998年3月19日,人民大會堂裏擲地有聲:“只要特區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繫匯率制度!”

 

  你們也許熟知家常粵菜的“蠔油菜心”,卻不一定知道這是500多個供港蔬菜基地的女工冒著烈日,按“供港菜心”的嚴格長度要求採摘的;

  你們也許知道香港每4天才供水4小時的歷史,卻不一定知道,是內地1萬多人鑿山劈嶺,才讓東莞東江倒流80多公里,開出了“香港人的生命線”——東深供水工程,五十年來供水從未中斷!

 

  九七回歸,回歸的不僅僅是身份,更是文化血脈。從歷史到今天,正是香港和內地互相給予,彼此支撐,才讓中華血脈戰勝鴉片戰爭的炮聲,折斷野蠻日寇的尖刀,穿越十年文革的浩劫,推倒租界鐵網的阻隔而不可斷絕!

  鬥轉星移,看到有香港同齡人在互聯網上留言“我願當港英餘孽”,有香港同齡人支持所謂的“占中”和旺角暴亂時,我們感到驚詫。為什麼同為兄弟,年輕的我們之間卻有了這麼大的疏離和隔膜?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香港年輕人要做“世界公民”,追求的是西式“民主自由平等”。但你們是否忘了,這些概念並非西方的獨創,更不是中西方文明分野的標誌 。2400多年前,孔子暢想“天下為公,世界大同”;2200多年前,孟子喊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900多年前,范仲淹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00多年前,黃宗羲宣告“天下為主,君為客”……

 

  追求“自由民主”沒有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將“自由和民主”容納其中。我們可以充分想像“自由民主”,但不應忘記,沒有哪一種成功的民主模式是脫離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憑空移植的。

  即便同源于西方文化,英國、美國、日本的民主模式也各有不同;同樣的西式民主,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亞,只是改變了制度,卻沒能解決仇恨、戰亂和貧窮。

 

我們知道,你們尋求改變,還因為讓人感覺逼仄、失望的香港社會現實。

  站在歷史的節點,西式理念遭遇層層困惑,香港發展也面臨種種瓶頸。當你們把遭遇的現實問題歸咎于內地時,是否想過,你們以為的問題的根源,也許正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是否想過,可以回過頭來擁抱一直背靠和依存,但卻被你們輕視、無視甚至敵視的這片大陸? 回歸不是單向的,更意味著香港與內地的擁抱、融合和重新認識。

  和你們一樣,我們也給“世界公民”這個概念點贊。香港最大的魅力,就是對中西方文明、對自由觀點和市場的巨大包容力。現在是我們摘下有色眼鏡,真正去瞭解彼此的時候了。如果說,前150多年,“香港奇跡”的秘訣在於,你們打開了海洋文明的出口;未來的150年,再次創造“香港奇跡”的關鍵,應當就在,你們回身真正擁抱綿亙幾千年的中華文明。

  我們想告訴你們,對於香港青年,採納西方精華、回歸東方懷抱,並不是一個“非A即B”的選擇。站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上,香港之所以能吸引海洋文明的目光,是因為你身後有東方文化的璀璨光芒。

  邱立本先生曾用金庸小說打比方,形容自己和內地學者的讀書進境:“實際上大家都是在練九陰真經,但彼此看對方的練法都像是‘倒練’九陰真經,不過殊途同歸:到了21世紀,大家的武功都在同一個層次了。”在我們這一代,香港和內地的互讀,可能也將經歷同樣的歷程。

 

  聽說街頭發生衝突的時候,不少香港同齡人傳唱過beyond《光輝歲月》裏面的一句:“風雨中抱緊自由”,我們想把這首歌的另一句送給你們:“願這土地裏,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

  此致

  敬禮

  四位內地年輕人

  2016年2月11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