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个人资料
一点即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基于内容分析的李洪志人格及法轮功的传播特征研究

(2015-09-23 18:35:10) 下一个

  湖北大学心理学系反邪教课题组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现实生活中有无数案例表明法轮功教众在信教过程中钱财被骗取、亲情被阻断、家庭被破坏,更有甚者还被指导实施了诸多反社会行为,因此法轮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界定为邪教。李洪志作为教主也被有些学者界定为人格变态者。但是在广大教众心目中教主李洪志俨然就是“神”,公正、英明、睿智、神武,小到“祛病除灾”,大到掌管宇宙“师傅庇佑”无所不能,一心向善的广大教众就如同被下了蛊,对于组织的指令如飞蛾扑火奋不顾身,对于“教主”的旨意不加思索言听计从;法轮功作为一种宗教“组织”,更是因为劝人向善、倡导“真、善、忍”吸引一干信徒趋之若鹜,社会在其教众中声誉极高,影响极大。研究者本人在介入本次课题研究之际也对法轮功教主李洪志的有关著作进行了研读,其感受和体验却与法轮功教众绝然不同,除了一些涉及到科普知识的内容以外并未感觉有什么不妥,研究者认为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个宗教组织的认知与评价反差如此巨大,这种巨大的反差的产生,除了政治立场不同以外,还极有可能跟法轮功的传播特征有关,因此研究者试图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通过对教主李洪志在《转法轮》一书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倾向及心理过程词的使用来研究李洪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通过对《转法轮》一书的传播内容偏好进行研究以了解法轮功的传播特征。


   2、 研究设计

   2.1 抽样

  法轮功的传播材料很众多,跟李洪志本人相关的主要有其著作、经文、传法视频等,但是鉴于署名李洪志的作品有可能不是其本人作品,因此本研究选用的材料是李洪志广泛流传的早期个人著作《转法轮》,由于该著作中存在为数不少的各类错误,小到字词和病句,大到科普知识的错误,因此研究者断定该著作应该不是“团队”成果,而更像是一部个人著作,而该书作者所显示的水平与网络上各类对于李洪志的出身学历等个人资料经历更为相似,因此研究选用其前期的作品《转法轮》为研究材料。

   2.2研究假设

  法轮功能够吸引众多教群众趋之若鹜,并且为数众多的人深陷其中,这可能跟法轮功积极迎合了这些当前人们的需要有关;部分教众历经转化而又反复痴迷,念念不忘师傅教诲,这极有可能跟李洪志不同于常人的人格特征或者有关亦或李洪志根本就是一个伪善的人有关,因此本研究的假设如下:

   h1:李洪志是一个“善人”

   h2: 李洪志是一个“伪善之人”

   h3:法轮功的传播内容是积极而正向的,充满正能量。

   h4:法轮功的传播内容是消极而负向的,充满负能量。

   2.3研究框架

  研究使用武汉大学开发的rostcm内容分析系统以及liwc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汉化的liwc2007简体中文词库,对《转法轮》作者的态度表达和心理过程词使用进行分析,以研究作者的态度倾向和心理,进而对《转法轮》著作者的人格特征进行探讨。使用词频与共词网络分析对法轮功传播内容的偏好性进行分析,以研究法轮功的传播特征。

 
 

   2.4 研究工具

   2.4.1 rost内容挖掘系统

   rost内容挖掘系统简称(rostcm)是由武汉大学rost团队开发的一套免费的中文内容分析系统, 该系统可以对采集各类的内容进行协助挖掘和分析。

   2.4.2 liwc分析系统

   liwc 是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的缩写,是由james w. pennebaker, roger j. booth, and martha e. francis. 等人设计开发的语言文本心理分析系统,该系统使用分类词库法,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70多个维度的分类与计量(pennebaker conglomerates, 2013),本研究中依据的是中科院心理研宄所2013年发布的liwc2007简体中文词库(朱廷劭,2013)。

   2.5 统计和分析方法

  主要统计工具为excel2013、spss21和ucinet及其配套的netdraw。

   3.研究及设计

   3.1研究一:《法轮功》文本态度倾向研究

   3.1.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法轮功》一书中的态度词进行挖掘,进而了解作者有关态度,并进一步推断作者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内在的动力系统及外在的行为表现的统一体,一般而言,该统一体具有稳定性特征,并且可以通过外在的行为或者态度表现出来,态度指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内隐行为倾向,态度对于社会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王二平,2006)。文本内容中所表达的态度可以反映作者的态度(黄萱菁,张奇,吴苑斌,2011)。通过对文本内容体现出来的态度倾向进行挖掘和处理,可以了解文本发布者的主观性信息。态度词是指文本内容中能够表现个体态度表达的词语,如高兴、不满等,一般而言态度词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也有一部分态度词为名词(li,zheng, ren, &cheng, 2009)。

   3.1.2 研究工具

  目前关于态度词的研究最常使用的方法有词频法、加权词频法和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方法。本研究使用rostcm中的rostea分析系统来分析文本的态度表达情况。

   3.1.3分析工具原理及评价指标

   rostea是一套使用权值词典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包含有1342态度词的词典以及一套常用的否定词词典和程度词、语气词词典。系统依照态度词的使用量、语义的方向和程度词的搭配计算出态度值,态度值越大说明文本中实际表达积极态度的词数量多或积极程度高,即语义更有可能表达积极的态度。(li, zheng, ren, & cheng,2009)。

  本研宄使用态度值作为态度表达的评价指标,相对于传统的词频分析,态度值能体现词的量与程度的综合结果,对于语义实际的态度倾向与程度的测量更为准确。rostea的输出结果解读方法是等于“0”为中性,小于“0”为消极,大于“0”为积极。

   3.1.4结果与分析

  研究将《转法轮》法轮功每一节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进行分析,使用rostea分析每讲中的态度值,结果从总体上看《转法轮》《法轮功》作者的态度词使用是以积极词为主,但是不同章节内容中积极情绪词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情绪词比例最少的是第七讲“杀生问题”积极情绪词的比例为54.55%,积极情绪词比例最高的是第一讲“真正往高层次上带人” 积极情绪词的比例为83.82%。研究进一步统计了不同积极与消极程度的内容所占的比例,结果发现积极情绪词中的高度积极的词所占比例为积极情绪词均值的一倍以上,而高度消极情绪词的比例仅为消极词均值的三分之一。如果单独从《转法轮》一书的文本内容中态度词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转法轮》作为法轮功传播初期的作品,期间 所体现的作者态度是高度积极而正向,充满正能量的,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3,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各类情绪词在不同章节的分布比例

  

  节次

  

  

  

  

  情绪词类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积极情绪词

   一般积极 19.12% 20.99% 14.85% 10.81% 17.24% 21.33% 13.64% 9.59% 14.86%

   中度积极 8.82% 16.05% 23.76% 17.57% 15.52% 16.00% 19.70% 17.81% 10.81%

   高度积极 55.88% 30.86% 39.6% 36.49% 25.86% 34.67% 21.21% 36.99% 52.70%

  中度情绪词 5.88% 8.64% 10.89% 10.81% 15.52% 8% 6.06% 12.33% 8.11%

  

  消极情绪词 一般消极 2.94% 7.41% 2.97% 12.16% 13.79% 4% 16.67% 9.59% 6.76%

   中度消极 1.47% 8.64% 4.95% 4.05% 5.17% 5.33% 6.06% 8.22% 4.05%

   高度消极 2.94% 1.23% 0.00% 5.41% 3.45% 9.33% 6.06% 1.37% 1.35%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虽然文本内容使用了大量的积极情绪词,但是仔细研读内容却发现《转法轮》中有很多与现代科学不一致的地方,分别涉及天文、地理、物理、生科等各个方面,尽管我们可以理性的认同现代科学也有局限,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总是一味的以此为据来刻画一些未来前景,难免有画饼充饥之嫌;另外现在社会上还有部分人在进行各种各类的“双修”活动,滋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众对于“主佛”李洪志的讲法意图有意或者无意曲解,但是这种活动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极其负面的,李洪志作为大法的创始人及最早的传法人,如果当初无意于制造这种淫乱社会的活动,那么事后对这种现象进行紧急制止也应该是责无旁贷的。如果事后面对此状况在广大教众间的传播依然采用一副坐视不理的态度,就难免让人怀疑其善人的真实用心及其面目了。

  虽然单独检索的情绪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明文章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但是并不能够从全文以及整体上来反应作者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将情绪词和其他的体现心理过程的词放到一起进行综合考察。

   3.2研究二:《法轮功》内容中心理过程词的使用研究

   3.2.1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中的心理过程词的分析和计量探究内容发布者的心理 (pennebaker conglomerates,2013) ,并通过其心理来进一步推断其人格特征。所谓心理过程词语是指能哪些能够反应个体或群体特定心理过程的词,研究使用liwc2007和liwc2007中文词库(朱廷劭,2013),从多个维度对《转法轮》一书中的心理相关维度词进行分析,通过对该书中心理过程词的分析和计量来推论该书作者的心理及人格特征。

   3.2.2研究方法

   3.2.3 研究工具

   liwc2007是一款基于心理学的文本分析软件,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内容中与心理相关的词进行分析,简体中文版liwc词库共有88个分析维度,其中除去标点符号和结构类维度,共有71个有意义的分析维度,liwc的词库中每个词都标注有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维度,通过统计不同维度下的词数在总词量中的比例来对文本进行量化。

   3.2.4数据获取与分析过程

   本研究对《法轮功》一书进行分词、去重、去标点、去英文等处理以后,导入liwc中进行分析,然后使用excel和spss对数据进行整理。

   3.2.5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统计了代名词及与心理过程相关的几个大维度,包括社会过程词、情感过程词、认知过程词、感知过程词和关系词以及其中的子维度,结果见表2:

  表2 各大维度心理过程词的比例

  类别 比例% 参考值% 差距值 差距(%)

   特定人称代名词 5.61 13.63 -8.02 -58.84

    第一人称单数代名词 1.31 6.30 -4.99 -79.21

    第一人称复数代名词 0.22 1.09 -0.87 -79.82

    第二人称单数代名词 2.32 3.94 -1.62 -41.12

    第三人称单数代名词 1.86 1.46 0.4 27.40

    第三人称复数代名词 0 0.84 -0.84 -100

  社会历程词 6.92 11.75 -4.83 -41.11

   家族词 0.07 0.24 -0.17 -70.83

   朋友词 0 0.16 -0.16 -100

   人类词 2.35 0.81 1.54 190.12

  情感历程词 1.79 4.93 -3.14 -63.70

   正向情绪词 0.62 3.42 -2.8 -81.87

   负向情绪词 0.6 1.49 -0.89 -59.73

    焦虑词 0.11 0.18 -0.07 -38.89

    生气词 0.1 0.58 -0.48 -82.76

    悲伤词 0.15 0.19 -0.04 -21.05

  认知历程词 16.08 15.66 0.42 2.68

   洞察词 3.19 2.34 0.85 36.32

   因果词 0.72 1.55 -0.83 -53.55

   差距词 2.06 1.73 0.33 19.08

   暂定词 1.44 2.36 -0.92 -38.98

   确切词 1.31 1.34 -0.03 -2.24

   限制词 0.4 0.37 0.03 8.11

   包含词 3.78 3.88 -0.1 -2.58

   排除词 3.92 3.26 0.66 20.25

  感知历程词 0.94 2.27 -1.33 -58.60

   视觉词 0.61 0.99 -0.38 -38.39

   听觉词 0.02 0.69 -0.67 -97.11

   感觉词 0.19 0.48 -0.29 -60.42

  生理历程词 1.25 1.52 -0.27 -17.77

  身体词 0.66 0.59 0.07 11.87

  健康词 0.43 0.31 0.12 38.71

  性词 0.05 0.32 -0.27 -84.38

  摄食词 0.22 0.37 -0.15 -40.54

  相对词 7.54 12.77 -5.23 -40.96

  移动词 2.3 2.69 -0.39 -14.50

  空间词 5.06 5.46 -0.4 -7.33

  时间词 0.99 4.34 -3.35 -77.19

  个人相关

  工作词 0.38 1.67 -1.29 -77.25

  成就词 0.63 0.95 -0.32 -33.69

  休闲词 0.24 1.04 -0.8 -76.92

  家庭词 0.12 0.36 -0.24 -66.67

  宗教词 0.1 0.19 -0.09 -47.37

  死亡词 0.5 0.07 0.43 614.29

  口语类别

  应和词 0.06 3.61 -3.55 -98.34

  停顿赘词 5.7 0.73 4.97 680.83

  填充赘词 1.18 1.20 -0.02 -1.67

  由表2结果可知,《转法轮》内容分析结果与liwc2007给出的关于谈话类参考值相比在有些维度上有差别,在此我们仅仅列举其中部分内容来说明并进一步对《转法轮》作者的人格特征进行推断: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说谎的时候,他们会使用更少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bond & lee, 2005)、以及更多的排除词(hancock, curry, goorha,and woodworth ,2008),有抑郁和自杀倾向的个体会使用更多的死亡词(rude et al.,2004),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转法轮》一书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排除词、死亡词的抓取比率分别是1.31,3.92,0.5与参考值的差距分别是-79.21%和20.25%,614.29%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法轮功》作者有说谎嫌疑并有抑郁倾向,另有研究表明“那些正在经历身体或者情绪痛苦的人,更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例如我”(rude, gortner, & pennebaker, 2004),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我们”是“群体认同感的信号((simmons, gordon, & chambless, 2005).)”,如前所述,《转法轮》中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抓取比率为1.31,与参考值的差距为-79.21%,如果按照上述意义来解释,我们可以揭示出作者李洪志本人经历的痛苦可能并没有他曾经论述的那样多,尽管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理解为痛苦都已经是经历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确定的是,李洪志论述了很多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及其程度,可能有夸大的成分;《转法轮》一书中第一人称复数词“我们”“咱们”等与参考值的差距为-79.82%,这一数值揭示出的是李洪志虽然在公众场合说“我把学员都当做弟子”,声称其无处不在的法身可以庇护其他们教众,其实这一说法是包含谎言成分的,在内心里其实他并没有把自己和其广大教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至少是他并没有把他自己和教众看成是一个群体,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当有问题发生的时候,李洪志极有可能弃教众于不顾,在紧要关头置身事外,从这一点上来说,李洪志是一个伪善之人,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2。

   3.3研究三:《法轮功》传播的内容偏好——基于词频与共词网络分析

   3.3.1 研究目的

  统计《转法论》一书中的词频,探讨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并生成共词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共词网络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找出网络的中心节点,以探索《转法轮》一书的内容偏好性并进而揭示《转法轮》一书作者的心理特征及个人偏好。

   3.3.2研究方法

   3.3.3词频分析

  词频分析是在在进行内容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单最直观有效的方法。词频是词在内容中出现频次的计量值,词频可以反应词在篇章中的重要程度。

   3.3.4共词网络分析

   词频分析虽能反映词在数量上的差异,但无法反应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当样本量较大时,共词分析能对词在内容中的重要性进行更精确的衡量。共词分析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语句或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共现频率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可以分析得到这些词所代表的语义范畴、结构和关系(冯璐,2006)。

   3.3.5数据获取及统计

  对《转法轮》的内容进行分词,提取词频前100的词作为行特征词,统计共现并生成共词网络,使用ucinet进行分析,并利用netdraw进行可视化。

   3.3.6结果与分析

  对《转法轮》的内容进行分词,提取词频前100的词作为行特征词,共提取词29个,词频从高到低依次为“修炼、常人、层次、身体、问题、真正、能够、宇宙、物质、心性、事情、气功、功能、存在、大法、许多、社会、气功师、提高、状态、能量、根本、执着、形式、过去、功法、天目、人家、过程”,具体结果见表3。

  

  表3词频分析结果

  词 频数 词 频数 词 频数

  修炼 780 事情 199 能量 125

  常人 454 气功 197 根本 124

  层次 441 功能 179 执著 117

  身体 309 存在 163 形式 108

  问题 247 大法 152 过去 107

  真正 243 许多 138 功法 107

  能够 231 社会 137 天目 105

  宇宙 213 气功师 132 人家 100

  物质 210 提高 126 过程 100

  心性 199 状态 125

  其中每一讲中出现频次在30及以上的词及词频分别依次为:第一讲中“层次、修炼、身体、常人、宇宙、真正、物质、气功、存在、许多”;第二讲中“修炼、层次、常人、身体、天目、存在、眼睛、物质、功能、能够、气功师、宇宙”;第三讲中“修炼、层次、常人、事情、真正、大法、心性、能够、佛教、功能、学员”;第四讲中“修炼、常人、心性、提高、物质”第五讲中“修炼、宇宙、佛像”;第六讲中“修炼、气功、常人、问题、层次、真正、干扰、心性”;第七讲中“修炼、治病、常人、问题”;第八讲“修炼、身体、常人、周天、层次”第九讲中“修炼、常人、层次、能够、物质、事情、身体、问题”,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每讲中频数在30及以上的词及词频表

  第一讲

  词 频数 第二讲

  词 频数 第三讲

  词 频数 第四讲

  词 频数 第五讲

  词 频数 第六讲

  词 频数 第七讲

  词 频数 第八讲

  词 频数 第九讲

  词 频数

  层次 118 修炼 71 修炼 142 修炼 72 修炼 63 修炼84 修炼64 修炼91 修炼82

  修炼 111 层次 64 层次 61 常人 63 宇宙 53 气功72 治病39 身体59 常人61

  身体 54 常人 62 常人 47 心性 38 佛像 40 常人54 常人51 常人51 层次50

  常人 53 身体 53 事情 43 提高 36 问题48 问题37 周天46 能够44

  宇宙 52 天目 53 真正 42 物质 30 层次42 层次34 物质39

  真正 49 存在 46 大法 40 真正40 事情35

  物质 45 眼睛 44 心性 36 干扰40 身体31

  气功 41 物质 41 能够 33 心性30 问题31

  存在 34 功能 41 佛教 33

  许多 33 能够 36 功能 32

   学员 31

  

  

  从上面可以看出《转法轮》比较注重和强调的是“修炼、常人、层次等”,因此转法轮作为法轮功最初期的传播内容之一,它通过宣扬“常人通过修炼可以提高层次,可以解决身体的一些问题”这些内容,也恰恰是这样一些内容吸引广大教众进入法轮功这一团体。前人的研究及现实生活中众多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本研究则为以上内容提供了数据支持。

  词频分析虽然可以对不同词在量上的差异进行描述,却无法对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很好的反应,尤其是当样本量较大的时候,进行共词分析能更准确的分析词在内容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在对《转法轮》文本内容进行分词基础上,提取词频前100的词作为行特征词,统计共现并生成共词网络,通过ucinet进行分析,并利用netdraw进行可视化,本研究中,研究者对节点名、支持度以及度分布进行了可视化。第一是词节点对应的词,即节点名,第二是两个词同时出现的频率即支持度, 两个词同时出现的概率越高支持度也就越高,在图中表现为节点间连线的长度,距离越短支持度越高;第三个是度分布,这是节点中心性的一个指标,一个节点与更多的节点相连接,即一个词与更多不同的词共同出现,则具有更高的度分布,在图中表现为节点的大小,节点越大度分布值越高,对应词的度中心性越高。结果见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度分布最高的是“修炼”,其次是“常人”“层次”,这与前面词频分析的结果非常吻合。网络分析的结果再次揭示了转法轮作为李洪志最早期的著作宣扬的个人受到宇宙中某些物质的影响,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人的心性不端,状态不良,一些负能量的干扰等,这于一般人而言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却能够摆脱这个问题从而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修炼,修炼可以提高人的层次。因此法轮功在教众入教伊始是非常强调教众修炼的,这一点深得人心,但是对于修炼的具体内容以及形式却没有相对明确的说明,因此导致社会上一干法轮功练习者借修炼之名,干违法之事,例如败坏人伦的男女双修显然不是李洪志所期望的有助于品行提升的修炼。李洪志作为法轮功的创始人及最早的传法者,理应想到当他强调“特别是我们法轮大法这一法门,没有男女双修,也不讲这个。”的时候会在心理上给人以暗示,越是反对,人就越想去尝试,其实这就是人的本性。如果当初李洪志没有预计到这种状况的发生的话,事后当这一现象出现后若依然充耳不闻,对其作品中的相应内容不进行删除或修改,难免有纵容之嫌。

  

   4、讨论

  从研究一的结果来看李洪志的《转法轮》一文以积极情感词为主,看上去是以弘扬佛法,传播正能量为主要目的,这是任何一个《转法轮》的初读者对于法轮功的第一印象,但是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 (liwc)这一文本分析工具帮我们剥去了法轮功的华丽外衣,因为第二个研究中有关心理过程词的使用刻画出的李洪志是一个抑郁的说谎者及地道的伪善者,而一、三最后两个研究无论是词频分析还是共词网络分析的结果是非常一致的,也就是法轮功是靠强调“修炼”,强调“常人”可以通过“修炼”进入更高的“层次”,并进而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修炼,这一点颇得人心,吸引众多教众

   5.结论

  (1)、李洪志是一个抑郁的说谎者及地道的伪善者。

  (2)、法轮功的传播特征是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为形式,以当今科学不能证实但能证伪的“大法”为内容,以劝诫常人修炼进而提高层次为途径来吸引广大教众。

  

  

  参考文献:

   baddeley, j. l., & singer, j. a. (2008). telling losses: functions and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bereavement narrativ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2, 421-438.

   cohen, a. s., minor, k. s., baillie, l. e., & dahir, a. m. (2008). clarifying the linguistic signature: measuring personality from natural spee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90, 559-563.

   hancock, j. t., curry, l. e., goorha, s., & woodworth, m. (2008). on lying and being lied to: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deception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processes, 45, 1-23.

   hancock, j. t., landrigan, c., & silver, c. (2007). expressing emotion in text-based communic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chi’07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929-932). new york: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press.

   pennebaker, j. w., & stone, l. d. (2004). what was she trying to say?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katie’s diaries. in d. lester (ed.), katie’s diary: unlocking the mystery of a

   suicide (pp. 55-80). new york: brunner-routledge.

   rude, s., gortner, e. m., & pennebaker, j. (2004). language use of depressed and depression-vulnerable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 emotion, 18, 1121-1133.

   simmons, r. a., gordon, p. c., & chambless, d. l. (2005). pronouns in marital interac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932-936.

  黄萱菁,张奇,吴苑斌.(2011年11月).文本情感倾向分析.中文信息学报,25,118-125.

  王二平.(2006年2月).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社会预警系统.中国科学院院刊,21, 131-125.

  王卫.(1999年1月).言语行为内容分析法介绍.心理科学.

  朱廷劭.(2013).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心理研究的关键问题.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