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2024年回国纪实--47年后回访青年点

(2025-01-02 18:12:09) 下一个

1976年10月14日下乡J县XY公社,1978年2月22日离开后47年再未回去过。近年来大连建立国家金普新区,XY由镇变街道,近年来被评选为全国十个最美乡镇之一。此次9月份回国萌生回XY青年点去看一下的想法。

当年每次从大连回青年点或者乘火车或者乘长途汽车,得用差不多一小天的时间到达青年点。现在换乘3次公交车,3个小时就到达了那里,很方便,才10元钱。

经过公社所在地GJ,寻找当年的公社中学,在那里参加高考,也参加过一次公社运动会。

1977年12月1日和2日参加高考的考场,公社中学。从这里我走进了大学。

老公社中学建筑早已拆掉,辛亏遇到一位是此中学1976年毕业的本地农民。他从微信里面找到毕业20年同学聚会的视频给我,我截屏才有此照片,谢谢老兄!

在公社中学的原址建成小学,小学的隔壁西面建城中学。决定走过去看一看。

公社中学原址建小学,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

小学校车

中学

建设新农村,一点不比城里的学校差。

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在GJ村的主道的农户院墙上都是这种提倡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画

在GJ有一位革命家的纪念馆,因为闭馆没进去。

到了DFS村,村里很少见到人。找到了原四队,一群老人在小卖店里赌博。见到了原先赶牛车的瘦高大个子李SD,他完全忘记了我,我却记得他家的一切,点出他哥们七个中的四个名字。下面有人开着农用三轮车过来,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开车者,高喊道:孙CL过来!他大吃一惊,47年了,我还能认出来他。

孙CL是四队的,我和他一起干过活,他也曾经当过第二副队长。李SD,孙CL和我三人一起打过石头砌猪圈。我们用搞头和钢钎翘下石头装到牛车上运回去。几天后他们俩给我七角钱,说是队里给的炸药钱2元多,分了。我到5里地外的西山那边兴L屯买了一斤饼干回来分吃了,那掺合了玉米面的饼干特别厚特别硬,能打死人。孙CL73岁,个子不到1.60米,他的三哥转业军人在公社供销社卖货,长得非常帅,和一位知青结婚。当年我有一本塑料皮的笔记本,里面有插图,我和孙CL在田间干活时就插图西湖景色对过诗。

孙CL家有30多亩自留地,栽种樱桃等水果,每年卖几万元。几年前村里交三万元买社保,现在每个月他可领到社保2000多元,夫妻俩每月4000多元花不了,很不错。

孙CL家5间水泥平房,很大的院子

1976年父亲单位在村子北山坡上为知青子女盖了两排石墙瓦房,共30间,我住在北边那排的最西边房间,每间房4个人,我睡在最西边的炕上,靠着外墙,冬天特别冷。1980年全体知青大返城后,大队把30间房子分成10份卖给10户农民。

原青年点的住房,历经47年依然完好。

1980年大返城时,有两位女知青不愿意回去,和当地农民结婚了。两位农民长得是一表人才,和他们站在一起,会认为我是农民,他们是知青。女知青史XY被蛇吓着了有时犯病,农民王LB背起她照顾她,他们就结婚了。另外一位女知青在公社文宣队唱歌,非常小的个子,嫁给了王FZ,一位高个子相貌堂堂见多识广的大队采买员。

这是原大队的广场,集会,看露天电影的地方。记得右边那里有大队部的房子,大队广播站在那里。

广播员李Q用土得掉渣的口音念报纸,77年高考因为政治得满分考上辽宁师范学院。她家应该是左手那家,她妈妈高兴地为独生女李Q炖了一大锅土豆,里面放了一点小杂鱼。大队部附近有一家养猪养到了800多斤重,我去看了,猪又大又肥竟然还能站立起来,特别能吃。附近部队要用2000斤玉米,800斤黄豆换肥猪吃肉,他家想要一些现金,最后没换成。

孙CL说,村子里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出去了。我主要是想见队长李S徳,可是他家已经搬到了大连市内姚家了。

这里是金普新区村集体经济农业示范园,吉林农民来承包种植花生

金普新区村集体经济农业示范园,遍地是塑料大棚

金普新区村集体经济农业示范园,桃树,樱桃树

收获的玉米。

1976年砂土坡地玉米亩产800斤,我撒过农家底肥,追肥是尿素和硫酸铵。由于地多人少,粮食随便吃,男知青每顿吃玉米面大饼子1斤半,女知青也能吃8两。一年后,个个长胖很多,我体重从120斤长到了170斤。

全国十大最美乡镇已经名不副实了。由于季节已过,6000亩薰衣草,自摘樱桃园等都没人了,当地山景,民宿也只好放弃。由于匆忙,村里的水库没去,已经承包给农民了。当年队长的二弟是小儿麻痹四肢不能伸展,四弟李SQ每天把二哥背到水库边,二哥用纱网捞小虾,网里面放一块玉米饼子,几个小时后一网的小虾。傍晚李SQ把二哥背回家,喝虾汤。二哥会配钥匙还给我配了一把钥匙。孙CL哥俩都爱钓鱼,孙CL还被大队书记点了名。76年深秋晚上我们拔油菜(油菜籽),满身蜜虫,晚上12点钟来到水库洗身子,水特别凉。

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孙CL的太太刚刚拦花生回来,捡了一水桶的花生。在花生收获的季节,她们跟随着不同的地块天天去捡漏掉的花生,很有意思。看着我要走,给我装了一大口袋花生和一大捆大葱。我坚持不要,怎奈无法推脱。

特别粗大的大葱,路人皆来问我哪里买的

这一大口袋花生吃了2个月也没吃完

再见了DFS。远方是大黑山,我从来没去过。

回程的公交车上遇到了一群60-70岁的老太太,她们乘车免费,从金州乘几十公里的(长途)公交车到XY拦花生,每个人都捡一大口袋的花生。几十公里范围内,哪里有起花生,她们就结队去捡,很是有成就感。

金州汽车总站。在此换乘车时问一位年轻的女士下一班车什么时候开,她气急败坏地回答:我不告诉你!

真是莫名其妙。

在LJD先在一个小饭店吃饭,兰州拉面,夫妻店老板是从宁夏的一个偏僻地方来的。

没牛肉的每碗7元,有牛肉的每碗18元。吃完拉肚子了。

此行感言:

1。大连辖区农村日子好过了,村民每月2000多元社保,自住房,养鸡种菜栽果树,日常花不了多钱, 孙CL家竟然有30亩自留地。家家户户都有农用机动车,拉东西出行非常方便。

2。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做生意,老人留在村里,有些地包给吉林农民干。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少,老人们赌博消磨时间。

3。建设新农村,农村城镇化对农民是大利好。农村教育大幅提高,起码校舍水平不低。公交车和市内一个水平。

4。头脑活跃的农民搬离去更发达的市内。当年拖拉机手王HL随子女移居德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gh' 的评论 :
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了,不过此地地还是有人种的,没有荒废。

中国制造业 = 美国的 + 日本的 + 德国的
2019年中国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cgh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现在农村总人口为4.7亿,而农民工为3亿。务农的比例已经很低,中国基本上已经全部工业化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农村社保解决了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缩小了城乡差别。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两个姐姐也买了这个社保,太好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 :
1978年还有下乡的。楼上一个科长的小女儿下乡,科长哭了。大女儿下乡他没咋地,儿子以病留城,这个小女儿是心头肉。
hongshankou 回复 悄悄话 76年还有下乡啊!
就喜欢最后那片儿,嘻嘻。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岛阳光' 的评论 :
以前农村交通不太方便,虽然有长途汽车。现在直接就算公交车了,班次很多,价格便宜,60岁老人半价,70岁免费,车况很好,干干净净。家家有农用车,大多数是带车斗的三蹦子,去地里干点啥,去哪里都方便。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危言' 的评论 :
是啊,没想到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一次性交社保金3万元,每月就可以领2000多元,那不15个月就收回成本?还有医险计划叫什么农险什么的,没仔细听。
绿岛阳光 回复 悄悄话 真正是新农村新气象!大赞实地考察好文章。我看到的安徽农村现在也建设很好,老人乘车公交车免费。
危言 回复 悄悄话 虽然知道中国农村进步很多,但也没想到有这么好。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ce' 的评论 :
这是巨大的进步,过去农村教育资源非常贫乏。
所见市里的中小学大楼都很新,而且质量非常好的高档次的,红砖是那种高档次的深红色的硬砖,操场都是塑胶的。
sce 回复 悄悄话 这次回国发现老家农村有很多像你文中图片中的校车,和老美的样式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结实?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loon' 的评论 :
大连1978年还有下乡的。那时候是9年义务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中,介于初中和高中之间,水平却在初中。
快退休了。
daloon 回复 悄悄话 看来你是76届高中毕业,最后一批下乡的,又考上77级大学。今年65岁,退休没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