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连工业遗产见证城市发展

(2017-03-15 17:12:28) 下一个

大连工业遗产见证城市发展

原国营五二三厂吴屏周、安疆烈士墓

甘井子煤码头电力机车

金州重型机器厂蒸汽机车

“满铁”旧址

中篇:工业遗产见证城市发展

    透过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我们可以理清大连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大连工业雏形,以旅顺船坞工程建造、津沽至旅顺电报线路的告竣和近代供水系统的建立为主要标志。

    二是沙俄侵占大连时期的工业,从大连港的建设及铁路、发电、邮电等工程开始,至铸铁厂的建成,到1903年1月1日,大连工厂总数达50多家。

    三是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的工业,这一时期大连工业的发展与扩张和日本的军事侵略与扩张相一致。这期间40年的发展,以九一八事变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05年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殖民者非常重视开发大连的工业,不仅成立了“满铁”,而且一批以日用轻工业品为主的工厂也陆续兴建,至1913年底,大连已有工厂202个,初具工业城市的规模。而从1914年开始,日本在大连兴建工业的脚步继续加大,1930年大连工厂已达472个,一些较大工业的重工业工厂开始兴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全东北,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减轻日本国内经济压力,大连殖民地工业被迅速纳入军事轨道。该时期的大连工业可分为3个阶段:1931-1936年间扩大投资加强垄断。因为军事战备的急需,一批重要工业开始兴建,如生产合成氨等化学产品的满洲化学株式会社等,到1936年末,大连工厂增加到823个;1937-1940年为“战时生产第一”阶段,大连工业加速了在军事经济轨道上的疯狂发展,至1940年,大连工厂达1165家;1941-1945年为“国防经济”阶段,大连的重要工业如船舶、车辆、机械、金属、化学、动力、盐及蒸馏水等领域都因直接为侵略战争服务而得以超常发展,大连殖民地工业被完全军事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三个时期,即沙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的民族工业历经坎坷,其中,油坊工业一度是大连民族工业的重要产业,此外还有机械器具工业等,但在日本投降前夕,大连民族工业大多倒闭。

    四是建国初期至国家“一五”期间的大连工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大部分工厂停产,工人失业,社会秩序相当混乱。1946年,全市工厂基本上没有开工。面对这一现状,当时的中共大连市委提出了“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节衣缩食,投向生产”的工作方针,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自1947年开始,大连的工业迅速恢复,到1949年就达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规模和水平,在支援解放战争、开展对苏贸易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大连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彻底改变了殖民地工业的面貌。1955年苏军撤离前,又陆续收回了苏联经营的和中苏合营的企业,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更加强大。1956年,大连同全国一道完成了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全市的工业企业发展到557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4.32亿元,为大连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连工业生产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如今作为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大连国有企业几乎涵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接走近大连的工业遗产

    (八)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其前身为大连铁工所和大连安治川组铁工厂。铁工所主要生产铁道用铁道叉、道板、信号灯、压路机、低压锅炉、船用吹风机、制钢用运材车等。组铁工厂主要生产考克兰锅炉和兰克夏锅炉,知名度很高。1945年8月25日,苏联红军接管株式会社大连铁工所和安治川组铁工厂,将两厂合并改名为大连汽锅(制罐)工厂。194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接收大连汽锅工厂,并更改厂名为大连制罐工厂。

    现有遗存:多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20世纪30年代)遗留的厂房。

    1.热处理车间,原为大连铁工所铸物工场,1956年以后改为热处理车间,现为库房部。

    2.设备大修车间,原为大连铁工所旋床工场。

    3.电控柜车间,原为大连铁工所仕上工场。

    4.卫生所,原为大连铁工所大帐房。

    5.大连铁工所样子房旧址,现已废弃。

    6.大连铁工所工人宿舍旧址,现为民宅。

    7.安治川铁工厂生产工场旧址,现为仓库。

    8.设备零件库,为日本陆军后勤部周水子418部队锅炉附件仓库。

    9.安环处,原为安治川铁工厂大帐房。

    10.安治川铁工厂钻床和大炉厂房旧址,现已废弃。

    11.工厂技术图书馆,原为安治川铁工厂南柜帐房。

    (九)瓦房店轴承集团

    其始建于1938年10月,时称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中国最早的轴承生产企业。大连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主要修理和制造军工产品,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9月生产出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工业轴承的历史。

    现有遗存:

    1.办公楼,建于1938年,初建厂时为二层,20世纪50年代又加建了一层,现为危房弃用。

    2.装备车间,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做模具的车间。

    3.瓦轴体育中心,建于20世纪60年代。

    4.瓦轴职工宿舍,建于20世纪60年代。

    5.瓦轴营销办公楼,建于20世纪60年代。

    (十)大连第一发电厂

    始建于1919年,名为天之川发电所,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满铁经营的发电所,隶属满铁电气作业所。1945年8月由苏联红军接管,同年12月,交由关东电业局管辖。

    现有遗存:发电厂生产厂房,1922年建成。

    (十一)大连煤气公司

    1862年,英国在上海西藏中路苏州河畔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煤气厂。1902年,俄中东铁路公司在大连(今大连造船厂内)建成一座用于港口照明的瓦斯发生站,大连成为我国第二个有人工煤气的城市。1907年日本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开始在大连兴办城市瓦斯工业。1910年4月1日,“满铁”大连瓦斯作业所开始供气。煤气一厂,建于1907年,2002年已全部拆除。

    现有遗存:均在煤气二厂,该厂建于1957年。

    1.六六型焦炉 。

    2.放煤塔。

    3.放煤车。

    4.熄焦塔。

    5.晾焦台。

    6.排焦车。

    7.拦焦车。

    (十二)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为我国最大、最早的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肥料生产基地,始建于1933年,其前身是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满化”)。1945年10月,苏联关东工业管理局接管了“满化”,10月底,开始有计划地将工厂60%的机械设备和20%~60%的化工成套装置拆走。1947年6月10日,我国政府收回该厂,定名为大连化学工厂。1945年9月16日,苏联红军接管了“满曹”,1947年8月1日,“满曹”由苏军移交建新公司。同年12月13日,建新公司将曹达工厂出租中苏远东电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定名中苏远东电业公司曹达工厂,租期5年。1951年,苏联政府提前将曹达工厂移交我国,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工业管理局,改名为大连碱厂。1957年二厂合并,定名为大连化工厂。

    现有遗存:

    1.合成车间,是生产合成氨的化工车间,其前身是“满化”合成部所属的合成工场,始建于1933年,1935年投产,1945年8月停产。1945年10月,苏联接管后,设备被拆迁60%。1950年初开始全面修复。1951年6月25日正式开工生产。合成车间一些机器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留下的,具有珍贵的保存价值。

    2.炼焦车间,是用洗精煤生产块焦的化工车间。其前身是“满化”瓦斯部所属的洗炭、干馏煤和副产物三个工场。

    3.造气车间。 该车间是生产合成氨原料气的化工生产车间。其前身是“满化”瓦斯部下设的水性瓦斯和瓦斯变换两个工场,始建于1933年。

    4.硝铵车间,是生产浓硝酸和硝酸铵的化工生产车间。其前身是“满化”硝酸、硝铵部所属的硝酸、浓缩硝酸和硝铵三个工场。

    5.硫铵车间,是生产硫酸、硫酸铵、液体二氧化硫和磺化煤的化工生产车间。其前身是“满化”硫酸部所属的硫酸工场和硫铵工场,始建于1933年。

    6.重碱车间,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重要工序车间。

    7.新碱车间,属于联合制碱法第一过程,即制碱过程。1958年建设。

    8.南、北氯化铵车间,属于联合制碱法第二过程,即制铵过程,分为粗铵系统和精铵系统,生产农业氯化铵和工业氯化铵。其前身为氯化铵中间试验场,是用“满化”遗留下的二硫铵厂房改建而成。始建于1952年。

    9.电厂,1932年兴建。

    (十三)金州重型机器厂

    其前身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满洲重机株式会社金州工厂”,建于1941年,1944年投入生产。日本殖民者投降时,苏军接管工厂,厂内全部设备被拆走,厂房和各种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工厂变成苏军的坦克修理厂。195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0910部队接管,工厂成为我军的坦克修理和教练活动场地。在国家“一五”期间,该厂得到恢复建设。

    现有遗存:

    1.重容车间,建于1941年,车间内有铁路通过。

    2.锻造车间,建于1941年,2002年停产,现废弃。

    3.精工车间,建于1941年。

    4.容器车间,建于1941年。

    5.备料车间,建于1941年。

    6.安装公司,建于20世纪70年代。

    7.变电所,建于1941年。

    8.办公楼,建于1941年。

    9.石制房子,建于1941年,现废弃。

    10.原劳工住宅区,当时名为“南山庄”,建于1941年,现大部分已拆,仅留下7列。

    11.蒸汽机车,两台,1973年、1985年由唐山机车车辆厂制造,现正在使用。

    (十四)金州纺织厂

    其前身是1921年始建的内外棉株式会社金州工厂,1926年更名为内外棉株式会社金州支店。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创始于1887年,本社在日本。在中国设有上海、青岛、金州三个支店。金州支店内设3个工厂,第一厂建于1923年,第二厂建于1927年,第三厂建于1935年,厂内机器设备除少数的普通织布机外,其余全部为自动高速的,是当年大连最大的纺织厂。

    现有遗存:

    1.原一纺、一织厂房,建于1923年,1998年已停产,现作仓库。

    2.原二纺,二织厂房,建于1927年,

    3.原三纺、三织厂房,建于1935年。

    4.纺织厂办公楼,原为内外棉株式会社金州支店事务所办公楼。

    5.原成品仓库,建于20世纪20年代,还在使用。

    6.原料仓库,建于1923年。

    7.原卸货场地,建于1923年。

    8.原金纺正门,建于1923年。

    9.锅炉房、水塔,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改造加层。

    10.原修机车间,建于20世纪30年代,“文革”时期改造门脸,有红星图案和革命委员会字样。

    11.变电所,建于20世纪20年代。

    12.托儿所,建于20世纪50年代。

    (十五)大连纺织厂

    前身为满洲福岛纺绩株式会社,1923年筹建。1926年4月27日,满洲福岛纺绩株式会社的1000多名工人,为反对日本殖民当局的压迫,在大连中华工学会领导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百日”大罢工。经过101天的斗争,终于迫使日本殖民当局无条件地答应了工人提出的全部要求,这一壮举在中国工运史和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现有遗存:原纺织厂变电所,建于20世纪20年代,现为民宅。

    (十六)瓦房店纺织厂

    前身为满洲制丝株式会社,建于1935年12月。

    现有遗存:原纺织厂办公楼。

    (十七)大连盛道玻璃制品厂

    始建于1917年,其前身为大连玻璃制品厂,归满铁管辖。1925年,日本玻璃企业旭玻璃株式会社与满铁联合经营,成立昌光玻璃株式会社。1928年11月,工厂从满铁中独立出来,成立南满洲玻璃株式会社,亦称南满洲硝子株式会社。大连光复后,其后该厂多次易名。

    现有遗存:

    1.废弃的旧厂房、仓库。

    2.仅存的部分生产水晶制品的机器设备。

    (十八)国营五二三厂

    前身为1947年5月12日建立的裕华铁工厂(炮弹厂),隶属于大连建新工业公司。1950年6月,裕华铁工厂与宏昌铁工厂(引信厂)合并,成立八一工厂,隶属于东北军工部军工局。1951年5月,改称国营五二三厂,隶属兵器工业部。

    现有遗存:

    1.炮弹车间,建于1947年。当时是吴屏周从山东坐船来此,选了这片比较偏僻的地方作为炮弹厂厂址。在抗美援朝时期,这里就作为工人的住处。离炮弹车间不远的山头就是实验炮弹的地方。厂长吴屏周在此牺牲。

    2.装配车间,建于抗美援朝时期。建好后,炮弹车间的设备搬到此处,继续生产炮弹。

    3.烈士墓,吴屏周墓(1948年9月)、安疆墓(1949年5月)。上世纪60年代后期重修。

    4.锻造车间,建于抗美援朝时期。

    (十九)“满铁”旧址

    位于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9号,现为大连铁道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始建于1903年,当时只建了大楼的西部,原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本部。1909年,由日本人太田毅重新设计后由大江组续建了大楼的中部与东部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是一座西洋古典风格的建筑。

    1898年,沙俄政府修筑哈尔滨至大连旅顺的东清铁路南满支线,1905年9月5日日俄战争结束,南满支线由日本统治。1906年6月7日,日本宣布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8月22日满铁被苏军接管,后改为中国长春铁路;1952年9月25日,中苏两国代表发表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告》,并于1952年12月31日移交中国,成立为大连铁路分局;1968年5月30日“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大连铁路分局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14日,恢复为大连铁路分局;1995年12月18日,改制为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现为大连铁路办事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有遗存:内设“满铁”旧址陈列馆。

    (二十)铁山灯塔

    铁山灯塔位于旅顺老铁山西处岬角坡地,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是世界级大型灯塔。塔身呈尖顶圆柱形、塔高约14.2米,外径6米,灯光射程25海里。该塔系1892年清朝海务科设置,英国修建,其全套设备由法国制造。采用水银浮槽式旋转镜机,由水晶玻璃制成的八面牛眼式透镜折射光源,至今仍为过往轮船导航。1998年8月,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百座著名灯塔之一。它脚下为黄渤海自然分界线,可观赏由于海底地沟作用形成的泾渭分明的两海奇观。晴日登塔,远望山东北隍城岛,近看旅顺蛇岛、海猫岛。入夜,海上观塔光芒四射,更为壮观。1994年,正式作为景点开放。省级保护单位。

    现有遗存:灯塔。

    (二十一)大连邮电

    1.大连邮政

    早在公元6世纪,大连地区就有以传递军情为主的烽燧通信和兼以推行政令的官方邮驿。光绪二十二年(1896)三月,于金州、大连湾、旅顺等处建邮政局,于五湖嘴(复州湾)等地建邮政代办所。北洋水师饬令舰船带运邮件,构成不定期的水路邮路,开始了近代邮政通信。沙俄于旅顺、大连湾、大连建邮政电报局,于金州、貔子窝建战地邮局和通信队。日本于大连建“关东递信官署”递信局和大连中央邮便局。

    2.大连电信

    大连电信事业始于清代。1880年9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从1881年12月开始使用天津至上海间的有线电报,十分便捷。为使津门与旅顺、大连间的联络能像津、沪那样便捷,李鸿章奏请朝廷架设自津沽北塘至旅顺之间的电报线路,获准。旅顺、大连之间电报线路工程于1884年7月开工,同年11月竣工。1885年3月,津沽至旅顺电报线路(中国的第二条、东北地区的第一条电报线)告竣,全线总长886公里,沿线设立14处官电局,其中大连地区设有旅顺、大连湾、金州等3个电报局。1885年12月25日,清政府收到袁保龄从旅顺拍发出的大连历史上的第一封电报,标志着东北电信事业的开始。同年,清政府为适应旅顺口与汉城间的军事联络的需要,又架设了自旅顺经凤凰城通往汉城的电报线。这是中国与邻国之间的第一条国际电报线路。在沙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先后在大连地区建立了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局。

    大连光复后,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邮政、电报、电话三局全并,成立旅大邮电总局,1949年10月后,称邮电管理局。

    现有遗存:

    在电信大厦内设有一小型展厅,有大连光复前市内电话及部分仪器展览和大连电信史上第一个人工电话局及部分磁石话机图片展。展柜内还有部分电信设备,如史端桥电话交换机(1923年-1986年,是大连第一台电话交换机)、大连光复前使用的部分磁石电话机和电报派送工具包、新中国初期使用的无线电报机、1950年邮电部发行的旅大贴用邮票版等。

    (二十二)苏家屯机务段大连运用车间

    现有遗存:

    1.亚细亚号蒸汽机车,20世纪30年代生产了12台蒸汽机车,在大连至长春从事客运,现大连仅存1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停用。

    2.机车转盘,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建造。

    3.扇形库,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建造。

    (注:另有两处遗存因已搬迁废弃,无法列入保护清单。)

【ZT文/姜晔 本报记者 张轶 图/李慧】

http://www.jxal.com/Article/dfwh/201501/638.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