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年自然灾害死多少人?

(2016-06-02 07:52:19) 下一个

三年自然灾害死多少人?

根据唠唠叨叨的帖子和图,我重新估算了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总和,计算结果显示是在440.2万人至1361.5万人之间。表的真实性没有考察。

从上图的曲线可以看出:

死亡率从1950年的2%降到1957年的1.1%,1958年升到1.2%,从1966年以后才递减下降。当时总人口是按前一年人口总数为基数,例如计算1959年死亡人数是基于1958年的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的,以此类推。

1.  自然死亡率按最低的1957年计算,即按1.1%计算。

1959年的死亡率是1.4%,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1% = 0.3%;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65994万 * 0.3% = 198万;

1960年的死亡率是2.5%,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2.5% - 1.1% = 1.4%;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67207万 * 1.4% = 940.9万;

1961年的死亡率是1.4%,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1% = 0.3%;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66207万 * 0.3% = 198.6万;

3年总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198万 + 198.6万 + 940.9万 = 1361.5万。

 

1950年到1957年的平均(中值)自然死亡率是: (20 + 11)/2 = 15.5, 即1.55%。

自然死亡率是从1966年以后才递减下降,所以这是按最大的非正常死亡率计算。

 

2. 若按平均自然死亡率算,即按1.55%,3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还要减少:

1959年的死亡率是1.4%,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55% = -0.15%;

            1959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65994万 * 0.15% = -99万; 即非正常死亡较少,被人口增长覆盖了。

1960年的死亡率是2.5%,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2.5% - 1.55% = 0.95%;

            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67207万 * 0.95% = 638.5万;

1961年的死亡率是1.4%,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率 = 1.4% - 1.55% = -0.15%;

            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66207万 * 0.15% = -99.3万; 即非正常死亡较少,被人口增长覆盖了。

3年总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 -99万  + 638.5万 - 99.3万= 440.2万。

但我不相信3年总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440.2万人,我也不相信超过1361.5万人。

 

  年末人口 都市 比率 農村 比率
1949 54167 28145 26022   10.6   89.4
1950 55196 28669 26527   11.2   88.8
1951 56300 29231 27069   11.8   88.2
1952 57482 29833 27649 7163 12.5 50319 87.5
1953 58796 30468 28328   13.3   86.7
1954 60266 31242 29024   13.7   86.3
1955 61465 31809 29656 8285 13.5 53180 86.5
1956 62828 32536 30292   14.6   85.4
1957 64653 33469 31184   15.4    84.6
1958 65994 34195 31799   16.3   83.8
1959 67207 34890 32317   18.4   81.6
1960 66207 34283 31924 13073 19.8 53134 80.3
1961 65859 33880 31979 12707 19,3 53152 80.7
1962 67295 34517 32778 11659 17.3 55636 82.7
1963 69172 35533 33639 11646 16.8 57526 83.2
1964 70499 36142 34357 12950 18.4 57549 81.6
1965 72538 37128 35410 13045 18.0 59493 82.0
1966 74542 38189 36353 13313 17.9 61229 82.1
1967 76368 39115 37253 13548 17.7 62820 82.3
1968 78534 40226 38308 13838 17.6 64696 82.4
1969 80671 41289 39382 14117 17.5 66554 82.5
1970 82992 42686 40306 14424 17.4 68568 82.6
1971 85229 43819 41410 14711 17.3 70518 82.7
1972 87177 44913 42364 14935 17.1 72242 82.9
1973 89211 45876 43335 15345 17.2 73866 82.8
1974 90859 46727 44132 15595 17.2 75264 82.8
1975 92420 47564 44856 16030 17.3 76390 82.7
1976 93717 48257 45460 16341 17.4 77376 82.6
1977 94974 48908 46066 16669 17.6 78305 82.5
1978 96259 49507 47592 17245 17.9 79014 82.1
1979 97542 50192 47350 18495 19.0 79047 81.0
1980 98705 50785 47920 18140 19.4 79565 80.6
1981 100072 51519 48553 20171 20.2 79901 79.8
1982 101654 52352 49302 21480 21.1 80174 78.9
1983 103008 53135 49856 22274 21.6 80734 78.4
1984 104357 53848 50509 24017 23.0 80340 77.0
1985 105851 54725 51126 25094 23.7 80757 76.3
1986 107507 55581 51926 26366 24.5 81141 75.5
1987 109300 56290 53010 27674 25.3 81626 74.7
1988 111026 57201 53825 28661 25.8 82365 74.2
1989 112704 58099 54605 29540 26.2 83164 73.8
1990 114333 58904 55429 30191 26.4 84142 73.6
1991 115823 59466 56357 30543 26.4 85280 73.6
1992 117171 59811 57360 32372 27.6 84799 72.4
1993 118517 60472 58045 33351 28.1 85166 71.9
1994 119850 61246 58604 34301 28.6 85549 71.4
1995 121121 61808 59313 35174 29.0 85947 71.0
1996 122389 62200 60189 35950 29.4 86439 70.6
1997 123626 63131 60495 36989 29.9 86538 70.1
1998 124810 63629 61181 37942 30.4 86868 69.6
1999 125909 64189 61720 38892 30.9 87017 69.1
2000 126583 65355 61228 45844 36.22 80739 63.78
2001 127627 65672 61955 48064 37.66 79563 62.34
2002 128453 66115 62338 50212 39.09 78241 60.91
2003 129227 66556 62671 52376 40.53 76851 59.47
2004 129988 66976 63012 54283 41.76 75705 58.24
2005 130756 67375 63381 56212 42.99 74544 57.01
2006 131448 67728 63720 57706 43.90 78241 56.10
2007 132129 68048 64801 59379 44.94 72750 55.06

(資料:中国人口統計年鑑、中国統計摘要)

[lex52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恢恢 回复 悄悄话 精确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几年出现饥荒是共识了,共产党也没有否认。有些所谓砖家学者著书立学要整出一个惊悚的数字,无非是类似那些标题党一样,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政治目的。关键是弄清楚原因,作为中国以后发展的警戒,才是有意义的。“三年自然灾害”是那些年的叫法,多少是有点政治上的用意。我判断,造成的原因主要有:政策错误造成农业受损、粮食浪费和调配不均,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还外债。应该是几个方面综合起作用才会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ali88 回复 悄悄话 如楼下几位的提醒,”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就是谎言,从一开始”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就在掩盖真相。
yuan222 回复 悄悄话 小老弟,那时不存在什么“三年自然灾害“。那是党中央毛主席为了掩盖自己的政策失误,欺骗中国人民,恬不知耻造的谣。当时党中央还宣传什么苏修逼债,迫使中国还债,造成了饥荒。

许多历史学家,气象学家,根据1959年到1961年中央气象局公布的全国各地降雨数据,证明了中国大陆当时不存在全国性的大型自然灾害。中国有960万平公里,每年总会有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本人接触了一些老农民,告诉我1958年那里是几十年不遇的丰收年。但是精壮劳力全部拉去大炼钢铁,40%以上的庄稼拦在了地里。1959年大办公共食堂,农民家里没有一粒粮食,全部铁锅都打碎去大炼钢铁了。然后政府横征暴敛,公共食堂没有粮食停办,大量的农民只好饿死了。一位安徽的好朋友全家族1958年29口人,1962年只剩下了7口人。

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姐姐也是在三年大饥荒期间饿死的。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铁森' 的评论 :
谢谢跟帖,学习了。
rty 回复 悄悄话 Calculate how many people killed unnaturally (executed) between 1949-1952.
瀛客 回复 悄悄话 对这件事应当综合起来考虑,既要从人口统计的角度,又要从当时统计的数据资料去看。所以一定要将当时的所有文件公开,让各类专门家去研究,由此得出科学、客观、全面的结论。以此告慰所有死于非命的人们。
铁森 回复 悄悄话 尽管有1960-1962饥荒及70年代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从1950到1976年均增长仍达2%。对比一下中国历史上人口变化,中国人口1830年就达到4亿,如果按2%增长1900年应达约16亿。而1900年中国人口仍为4亿。那12亿人到哪里去了?1900年中国人口为4亿,如果按年均2%增长1949年中国人口应为10.6亿,实际仅5.4亿,那5.2亿人到哪里去了?按马尔萨斯人口论他们是被饥饿,战争,疾病致死。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三民主义》中说:…中国现在正是民穷财尽。吃饭问题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全国人口现在都是不够饭吃,每年饿死的人数,大慨过千万,这还是平时估算的数目,如果遇著了水旱天災的时候,餓死的人数更是不止千万了。1950年艾奇逊的白皮书断言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解决地少人多(饥饿)问题,现在也不能解决。
在解决温饱以前饥荒时有发生,不必过高解读。要解决温饱,一是发展生产,二是计划生育,三是公平分配。由于中国采取了这三方面的措施,60年代以后中国再没有发生大面积饥荒,解决了饥饿问题。1942及中国历年的饥荒再一次证明马尔萨斯人口论曾是正确的。直到多数家庭采取了避孕措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马尔萨斯人口论才失效。世界上发达国家百年前已跨越了这个阶段,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或不久前跨越了这个阶段,少数发展中国家尚未跨越这个阶段。发达国家采用了包括殖民主义在内的方法来跨越这个阶段,如果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英裔全回英国去(或者说,他们当年不移民离开英国),英伦三岛的粮食够吗?
不言有罪 回复 悄悄话 ”自然灾害“?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纳粹干掉犹太人也没这么狠。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没证实表的真实性。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称作“三年大饥荒”就好,这实质上是一场人为的大灾难,不要嫁祸于自然。
oldnash 回复 悄悄话 400万和4000万没有质的区别, 都够惨绝人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