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3)
2015 (255)
2016 (128)
2017 (95)
2018 (70)
2021 (46)
2022 (50)
2025 (8)
痛风不致命,但痛起来要命!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结晶性关节炎。病者关节部位聚积着由尿酸构成的结晶体,从而引起发炎。
大多数发生于20至60岁的男性身上;女性一般在50岁之前不会发生痛风,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男女之比约为 20∶1,发病后极难根治。
通风的起源
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
继发性者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趾关节(这种情况称为podagra,足痛风)、踝关节、膝关节等。
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有耳廓软组织的病例。
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关节。
虽然约三份之二患有高尿酸血症者不会在身上出现任何症状,但是血中尿酸浓度持续上升,最终会形成一般称为“尿酸盐”的“尿酸单钠”(monosodium urate) 针状结晶体,积聚于软组织中,尤其是以下肢足部关节最常见。当白血球来吞噬在关节腔内之晶体时,会释出发炎物质,进而引起一连串的发炎性反应,造成关节剧痛及关节肿胀和变形。
若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则会造成肾结石、尿路结石,引发剧烈腰痛。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大约含有1000到1200 mg尿酸,每天大约有 600 mg产生及排出体外,所以体内的尿酸量会达到一种平衡的状况;但万一有某些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这些老废物若在血液中因某些原因异常增多现象,就形成了所谓的“高尿酸血症”。
依据统计学来讲,男性血中尿酸值在7.0 mg/dl以上算有高尿酸血症,而女性血中尿酸值在6.0mg/dl以上就算高尿酸血症,而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将来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发展成痛风。通常来说,痛风病患的尿酸存量可高达2000 mg—4000mg,由于人体内的尿酸来源有三,部份来自身体各种细胞正常的代谢(老的破坏死去代之以新生的),部份来自身体中直接的生化合成,部份则来自膳食。过去认为:只要嘌呤的来源减少就可以降低血中的尿酸。但现在的知识告诉我们:事实并不那么简单,高尿酸血症与嘌呤的整个代谢过程的异常有关。除了来源过多会影响血中的尿酸的浓度外,因尿酸是从肾脏排泄到体外,因此肾脏的机能有障碍时也会引起血中尿酸度的上升。
尿酸具有下列数项物理化学特性:
1)难溶性:以醚或水都无法使之溶解,必须加热到摄氏400度才会溶解。
2)血清尿酸值的饱和浓度为 6.4 mg/dl,即一超过这个数值,就开始会有尿酸盐结晶析出。
3)血清尿酸值越高,则尿酸盐结晶在身体各部沉积的数量也越多;沉积越多,则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合并症的发生机会就越多。
4)温度越低或溶液中的pH值越低(即越呈酸性),则溶解度越小;通常尿酸盐结晶以摄氏37度及pH7.7时的溶解度最大。
5)身体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及体温较低的地方,尿酸盐结晶较易沉淀;例如大脚趾及其他脚关节等较易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预防尿酸过高和痛风的处理:
(1)抗痛风药物主要是临床用药。从目前医院抗痛风制剂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来看,近两年这类药物的销售均呈现大幅上扬趋势,并呈现出夏秋季高发的季节性特点,这与流行病学发病高峰时间上的分析基本一致。
抗痛风药目前品种不多,临床治疗主要以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及苯溴马隆)和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为主。急性发病期主要应用饮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缓解期主要应用促进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合成药。这些药物在治疗上都有缺陷,疗效差、副作用大,成为其临床应用的瓶颈。
(2)易导致痛风的欠佳饮食结构:
A,精致糖(包含果糖及果汁,但水果相对安全,而麦芽糊精是常见的食品及奶粉添加物,麦芽糊精有精致糖的危害,却没有精致糖的甜味)、饱和脂肪(肥肉、奶油、酥油、棕榈油)、高糖食品;
B,饮水不足,大多数饮料都不能算进饮水量内;也要注意利尿剂会妨碍尿酸排泄、严重时引发痛风,因此具有利尿功能的饮食(如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料)及药物,都代表需要更多的总饮水量;痛风患者需大幅增加总饮水量且少量多次饮水,是预防复发的第一步(但在睡前一段时间要减少饮水、以避免增加夜尿问题、因为睡眠不足会引发痛风),建议每天至少2000毫升以上(若有较为严重的肾脏疾病需依医生指示),若有流汗或热天要喝更多;
C,高钠饮食,主要是为了避免高血压对肾脏的伤害,肾功能过差会让尿酸排不出来;
D,总热量过高或过低(体重正常者以不会发胖最安全、肥胖及中央肥胖者以每月减肥1--2公斤最安全);
E,酒类,尤其是不要喝啤酒,烈酒一定要稀释后饮用;
F,肉汁、动物性高汤、动物性火锅汤、带壳海鲜、鱼皮、动物皮、内脏与骨髓;
G,红肉(猪肉、牛肉等);
H,乳酸饮品(主要是避免高糖摄入而非乳酸本身)、酵母菌;
I,瘦肉等高蛋白食品(以避免肾脏负担过重的标准控制即可)。
食物中摄取嘌呤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血液中尿酸的水平,甚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因此合理选择饮食是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重要途径。
有人列出部分日常食物的含嘌呤量如下:
一是无嘌呤食物:如精白米、玉米、黄瓜、茄子、甘蓝、萝卜、土豆、牛奶、蛋类、水果及干果类等。
二是低嘌呤食物:每100克嘌呤含量<75毫克,如蘑菇等菌菇类、芦笋、菠菜、豌豆、麦片、鸡肉、羊肉、白鱼、花生、豆类等。
三是中嘌呤食物:每100克嘌呤含量75~150毫克,如鲤鱼、带鱼、鳝鱼、贝壳类、猪肉、牛肉、鸭、鹅等。
四是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嘌呤含量150~1000毫克,如动物肝脏、肾脏、胰脏、脑、沙丁鱼、凤尾鱼、鱼子、虾类、蟹黄、火锅汤、啤酒、鸡汤、肉汤等。
食物中嘌呤的含量规律为:动物内脏 > 肉、鱼 > 干豆、坚果 > 叶菜 > 谷类 > 淀粉类、水果。
但西方有人做过大样本的研究,证实植物嘌呤和动物嘌呤还是有区别的,虽然某些素食的嘌呤含量高,但诱发体内痛风发作的风险要比动物嘌呤小。而动物嘌呤利用率高,更容易使痛风发作。剩下的蔬菜,像茄子、黄瓜和绿叶菜嘌呤含量就很低了。水果类的,像樱桃等还有降低尿酸的作用。(痛风食疗网资料)
(3)功效营养素的搭配
葡萄籽粉、消化酶、钙粉、葡萄糖氨基酸、菠萝蛋白酶、蔬果精华、关节灵、芦荟、维生素B、鱼油等。至于具体配方,请咨询你的营养师或营养健康顾问。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