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争议

(2013-06-25 04:07:42) 下一个
评论:赵无极是否被人为捧得过高
2013年05月04日 16:4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3)0点击进入下一页  ■ 保罗·克利作品点击进入下一页  ■ 赵无极早年作品点击进入下一页  ■ 张大千作品点击进入下一页  ■ 赵无极后期作品图TP  



赵无极被人为捧得过高了。热捧者大多从赵无极作品价格来论证其艺术价值,而未见可信服的学术论证过程。  

更普遍的误区是把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当作抽象画来误读,从而将赵定位为“抽象大师”。  

而赵无极的印象派山水似乎是“山寨”张大千的泼彩山水。  

“乏味的克利”  自从1951年赵无极去瑞士见到克利的作品之后,整个上世纪50年代赵无极都在模仿克利。赵无极画中的线条、色彩、肌理、调子都是模仿自克利,只是用中国符号来换掉克利画中的符号,克利画中色彩斑驳的背景赵无极就模仿了一辈子。所以赵无极被艺术界认为是“二流的克利”,艺评家德刚对赵无极的评价就是“乏味的克利”。  克利几乎是欧美艺术界人人皆知的世界大师,赵无极的 “乏味的克利”身份导致了赵无极在商业上的失败,有整整两年,代理赵无极作品的皮埃尔画廊没有卖出一张赵无极的画。  

“山寨”张大千?  张大千1956年开创泼彩画法,张大千去法国与毕加索会晤期间,受西方印象派和抽象艺术的影响,融合了中国的泼墨创造了他的泼彩山水。  

商业失败后的赵无极把模仿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上世纪60年代以后,赵无极就把张大千的泼彩山水画成油画,赵无极的油画开始有了张大千的东方面孔。但张大千的活动范围并没有在欧美。这信息不对称帮助了在欧美市场活动的赵无极。  

赵无极上世纪60、70年代一直还挣扎在克利和张大千之间,1983年张大千逝世后,舒了一口气后,赵无极的作品就走向成熟了。  

抽象?还是印象?  

张大千泼彩山水是水墨和色彩自由流动自然渗透形成的自然肌理,自然流畅而和谐。赵无极油画用人工描绘张大千泼彩山水中的自然肌理,人工刻意描绘出来的肌理就导致了赵无极画面的“脏乱差”。  

赵无极类似是用油画来描绘雨花石中的天然色彩肌理,这正是印象派的概念。印象派用油画来描绘自然界的色彩和光影变化,赵无极应该属于印象派画家,只不过他画得朦胧一点,但和抽象艺术关系不大。  赵无极的朦胧山水比较接近莫奈的印象派风景,莫奈1872年创作了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赵无极来说,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印象派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而20世纪60年代世界艺术主流是后现代艺术,20世纪60年代再画印象派已经失去了艺术价值。  

国画画成油画  有个例子可以印证赵无极的画法属于印象派,赵无极上世纪80年代来中国开培训班的时候,有个学生叫欧洋,欧洋受赵无极用油画来画国画的影响,就用油画来临摹国画的写意荷花。赵无极把国画画成油画的这种画法就被叫做写意油画。  

后来有个油画家周春芽,受赵无极影响很深,也是用油画来画国画,并把写意油画这个说法叫得很响。写意油画的叫法只是市场炒作的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写意油画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  

在西方,写意油画就是19世纪60年代的印象派,过时100多年了,写意油画是偷换概念,以达到市场炒作目的。在中国,写意画在南宋梁楷时代就发展成熟了,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和《泼墨仙人图》就是写意画成熟时代的产物。对中国艺术来说,写意油画的说法落伍800年了。赵无极未来的学术定位估计与艺术关系不大。
◆ 江因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